摘 要: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也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不懈探索。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现实,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已然开启。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要坚持系统谋划、立足发展实际、完善体制机制、维护人民利益,实现物质与精神、效率与公平、共建与共享高度统一,让共同富裕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的检验。
关键词:新时代;共同富裕;价值意蕴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3-0005-03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将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矢志不渝践行为民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1]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就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战略部署,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行动指引。
一、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2]实现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景,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工作任务。只有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解决“怎么看”的问题,才能在实践中把握主次矛盾,更好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一)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和重要目标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共同富裕是中國人民自古以来就追求的理想生活,也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晋书·孙楚传》有云:“山陵既固,中夏小康”,生动描绘出江山稳固、富裕安康的美好场景。从《礼记·礼运》所倡导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反映出百姓对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乐的美好追求。但过去限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阶级制度等原因,共同富裕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从物质前提、社会制度、实现途径以及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等方面揭示了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为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指导。
中国式现代化和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化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和不可调和的矛盾。长久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主导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被奉为金科玉律,成为其他国家竞相模仿的“范例”,似乎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须照搬照抄西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但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的中国式发展道路。这是一条区别于西方社会的发展道路,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展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新样态、新理念和新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不仅对中国发展有益,也为其他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展现大国担当。
(二)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
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的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合理内核,将其与我国发展不同阶段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推动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努力摆脱一穷二白的处境。1955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他指出:“在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地实现对于手工业、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逐步地实现对于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即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3]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有效解决了城市和农村收入差距过大、鳏寡孤独等困难人群的生活等问题,为新时代坚持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富裕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同志进一步道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和价值追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4]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形式将“先富带后富”作为改革开放的大政策确定下来,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思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注重效率与公平,提出要“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5]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聚焦经济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共同富裕取得扎实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到战略高度,统筹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推进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要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1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为促进共同富裕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线,调动了党和人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实现共同富裕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共同富裕对于塑造政党形象、提高政党权威具有正效应。一个政党如果失去了人民这个执政之基,一切工作就失去了意义,执政地位更无从谈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下一步的工作是要把“蛋糕”做大的同时把“蛋糕”分好。共同富裕作为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反映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企盼。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打土豪,分田地”,解决人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到改革开放时期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决人民温饱,再到新时代党中央让人民“富了口袋富脑袋”……中国共产党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赢得了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心”。D5332490-DCB2-44C3-A1A4-FD5833F0E6E6
执政基础是执政党地位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共同富裕,让党的执政地位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是党的重要政治任务。作为无产阶级执政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决定了我们要走的道路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路,把发展和共同富裕创造性地结合起来,为推动构建全人类价值贡献政党力量。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人民受剥削,受压迫,他们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都流进资本家的口袋,劳动逐渐被异化。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7]。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下,人民是真正的主人,能够自由地发挥才干,在劳动实践中实现价值。在共建共享中贯彻人民至上理念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享用者,在共建中实现共享,在共享中激发共建活力,两者良性互动,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二、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一)坚持系统谋划,推动共同富裕行稳致远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是一场接力赛,只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才有坚实基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才能顺利起步。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实现,共同富裕的征程也已开启。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这是全党全国共同努力的结果。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实现共同富裕同样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不是一蹴而就、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也不能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在此期间会出现新问题新挑战,只要通过循序渐进、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努力,梦想一定会变为现实。
系统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维方法,是我们党必须遵循的工作原則。在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坚持系统观念。一是树立全局意识。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要充分认识到时局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应对国际局势变化的同时兼顾国内发展全局,在改革发展中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加强战略布局。促进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化、长期性工程,是涉及民生、教育、住房、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求眼前不谋长远的短视行为。要立足长远,着眼实际,顺应社会发展变化,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立足发展实际,注重共同富裕的全面性
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就没有一切。离开发展空谈富裕,无异于无米之炊。“共同富裕”是由“共同”和“富裕”构成的合成词。一方面,“共同”强调数量,我们追求的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物质和精神的富足,“口袋”富足而“脑袋”空虚不是真正的富裕。另一方面,“富裕”是一种状态和结果,是生活富足丰盈的美好状态。“共同”和“富裕”是过程与结果、方式与目标的统一。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生产力不断发展,共同富裕才有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最终靠的是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源泉充分涌流,实现跨越式增长,建立起有效的规则和范式,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和促进全人类共同富裕贡献智慧和力量。
促进共同富裕要注重发展的均衡性和全面性。既要把“蛋糕”做大,也要把“蛋糕”分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不断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通过制定合理规范的制度法规加强社会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有机统一。共同富裕是惠及各层次、各领域的富裕,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富裕,还包括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人居条件、教育等各个方面的需求。要充分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情况,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干事创业本领。要立足发展实际,探索建立“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推动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有序流动,积极探索有效路径,以点带面,稳步推进,让发展成果在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中得到落实。
(三)完善体制建设,夯实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
制度管根本、管长远。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保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靠双手、致富靠勤劳。一是要用制度和法律限制资本的无序扩张和无序转移,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促进、保护合法致富渠道,打击、惩罚非法致富,消除或减少不产生实际效益的行业或生产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有劳动就会有回报,不劳动不会有收获的理念。要打通阶级壁垒,畅通社会向上流动渠道,打破固化思维,为能力强、肯干事、能吃苦的普通百姓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二是要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将“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结合,发挥由社会道德驱动的三次分配作用,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方式的调节力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三是要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先富带动后富,通过税收优惠、精神奖励等方式激励全社会营造互帮互助的氛围。要杜绝“杀富济贫”“养懒人”“等靠要”现象,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语·季氏篇》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表面上来看,共同富裕解决的是资源和财富占有问题,是力求所有人都能享有平等的物质资源,达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不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的发展。但从深层次来看,共同富裕解决的是公平正义问题。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西方倡导的英雄主义和崇尚的“丛林法则”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儒家文化,很多人都有帮助弱势群体,带动后富的思想。比如,一些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投资助力社会进步,促进共同富裕。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时,不少企业和个人自发捐款捐物,这些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一方面,企业通过捐钱捐物无形中增加了自己在民众心中的正面形象,对企业发展具有正面意义和作用。另一方面,企业的捐赠行为能够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增强社会正能量,形成“示范”作用,为促进共同富裕营造良好氛围。D5332490-DCB2-44C3-A1A4-FD5833F0E6E6
(四)坚持人民至上,强化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
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共同富裕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8]党的一切工作无一不是为了人民,无一不是为了百姓的安危冷暖。
实现共同富裕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要求。离开人民群众的富裕,不是真正的富裕。要准确把握人民幸福和共同富裕这个“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让共同富裕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第一,在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充分关注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做到人民需要什么就重点推进什么,为老百姓干实事,实干事,到百姓生活中去了解民情,体察民意,为解决实际问题获取一手资料。第二,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职能部门在制定措施时要多听取百姓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将民主和集中相结合,让制度和政策成为老百姓共同富裕的“定心丸”和自觉遵守的规矩。在制度实施过程中要灵活机动,实事求是,做到规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考試已经结束,“共同富裕”更具挑战、更显智慧、更需魄力。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共同富裕的画卷徐徐展开。站在新时代的潮头,全党上下更需铆足干劲,想在长处,谋在远处,干在实处,积小胜为大胜,让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共同富裕的幸福之花开遍祖国大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54.
收稿日期:2021-12-01
作者简介:吴春金,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5332490-DCB2-44C3-A1A4-FD5833F0E6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