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合林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教学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宝贵场所,但往往教师的教不能和学生的学很好的融合,达不到更好的效果,本文旨在分析这一现状,从而改善这一问题,使教师能够舒心的教书,学生能够愉快的学习,整体能够提高成绩。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教与学
有人说数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数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起来的双向活动,讲究的是通力合作,相辅相成,任何一方都缺一不可,不然教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学不到知识。
一、教与学的概念以及目前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师的教。教学的开始首先来源于教师的教,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也是教师的教,可是如何教,教什么成为我们时下的热议话题。为什么都是同样的老师,教出的学生天差地别?又为什么有的老师教出成绩事半功倍,有的老师不出成绩事倍功半?教师的教法越来越多,要接受的新方法也在增多,将课堂教学融入科学技术中来已经成为潮流,对着课本死讲似乎也早以成为历史,作为“新”教师,就应该与时俱进,在关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和以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已经由来已久,可是事实证明,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在课堂上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2)学生的学。几千年来,学生所受到的教育就是尊师重教,虽然目前来看,老师、学生、家长的矛盾事件层出不穷,但是不可否认老师的权威还是存在的,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了被动的接受知识,抱着你给我就要的思想去完成学习,既枯燥无味又达不到效果,最后变成了为难教师,为难自己。偶尔在课堂上出现一些质疑老师的声音,却往往被定义为特别,甚至自己的同桌都会诧异,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性被抹杀,学生“机器”也会越来越多。
(3)课堂教与学的现状。以我一个数学老师为例,我以为教师的教大部分老师做的很到位,上课前认真备教材,备学生,上课时毫不保留,恨不得将一切的知识都灌输给孩子,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忘了一件事,我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可学生们是人,是一个个独立的主体的人,他们的思想如果不能与我们对接,那怎么能做到“传”呢?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吁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应该由重知识传授到向重学生发展来转变。教师已经不是高高在上的个体,我们也可以融入学生,跟他们做朋友,淡化师生间的隔阂,让我们更加的融为一体,这样既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又更培养他们更加健全的人格。
二、小学数学教与学遇到的问题
疫情期间,全民上网课,由于种种原因,教师跟学生家长的联系比正常时候多的多,在此期间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我在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为了让大家能够充分理解做题方法,我使用了最好理解的排水法,利用两者体积差来求出,但是这种方法比较麻烦,于是更简单的方法就被普遍接受并理解,可是当天有一位同学家长找到我,让我帮着给她儿子说一定要用简单的方法,排水法复杂又不可取,我内心并不赞同这位家长,每个学生的思想是不同的,做题方法很多,可是能被他接受的就是最好的方法,何必强求大家都一样呢?于是我拒绝了,并讲了很多我的一些经验,可是家长并不能理解,大家不歡而散。我们总是强调学生是主体,不光是课堂的主体,也是思想的主体,学生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我们作为老师给出不同的方法,他们能接受哪一种都是一种学习过程,最后的结果是好的。
教师往往存在一个共有的疑问,那就是我明明讲了很多遍,可是学生依然不会,上一秒的题型下一秒你换个数字都能做错,这个问题令老师百思不得其解,可是我们会生气,会纳闷,会给出更多的题型,却不会找出他们困惑的点,这是因为教师一直以自己的思维来想学生,没有倾听他们在课堂上的想法,找不到困扰他们的点,我们使劲教,他们使劲学,结果就像打进棉花的拳头一样,无力感涌上心头,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三、对于数学课堂教与学的一些建议
(1)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不够成熟,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知识点的把握和理解后,教师应该继续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加熟悉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解方程时,在知识点讲解完之后,更多的是与他们沟通,了解这节课他们的学习水平和理解状态,根据总结的易错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更加加深印象。同时教师也要做到关爱学生学习只是一方面,关心他们的生活也可以让师生拉进距离,让他们敬老师,更多的是爱老师,这样的沟通才能得到效果。
(2)对于学生来说,一味的死学是最下乘的学习方法,将对老师的恐惧感收起来,课堂上不光要接受新知识,更主要的是要融入自己的脑袋里,让被动学习成为主动学习,为我们的小学生涯减轻课堂负担,勇敢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指出老师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错误,本人亲自体会过在课堂上被生“教”也是一种别样的幸福。
总结:综上所述,课堂上的教与学是重中之重,它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去营造,光有老师拼命的教并不是课堂,光有学生学没有老师的引导也是一事无成,教师在具备极好的知识素养的同时更要注重与学生的联系,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寻找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不只是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的乐趣,从而学生的学也会有趣的多,告别乏味的课堂氛围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2614236B-8787-4A54-A146-DE4403708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