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验生长的作业设计研究与实施

2022-06-06 13:25霍文轩
江苏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

【摘 要】落实“双减”政策,推进作业改革、优化作业设计势在必行。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小学基于“儿童经验生长”的理念,从“核心概念”“关键经验”“问题解决”“具身学习”四个维度设计了作业模型,整体建构了学校作业体系,系统设计基础性、选择性、长程性作业,从而促进儿童经验持续生长。

【关键词】儿童经验;经验生长;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4-0043-04

【作者簡介】霍文轩,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小学(南京,210014)校长,高级教师。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在此背景下,学校的作业管理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面对新的要求和挑战,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小学结合全经验课程,基于“儿童经验生长”的理念,开展了作业设计研究,整体建构了学校作业体系,优化了作业管理系统,积极探索作业育人的有效策略。

一、经验生长:作业设计的理念追寻

作业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的阶梯,具有现实性、发展性的特点。作业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让经验不断生长。

(一)全经验学习促进更全面的经验生长

经验对于人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杜威等学者提出了经验学习理论,提倡教育要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教育要使经验与生活融会贯通。

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全经验学习的概念。全经验学习是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符号的学习,也要重视经验的学习,并着力在学生的符号世界与经验世界之间架起“桥梁”。全经验学习是综合育人的实践新路径,通过全场域覆盖、全学科融合、全过程亲历、全感官参与的经验学习,让学生经历经验的唤醒、迁移、重组、内化的过程,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让学生从学科素养的提升走向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二)基于经验生长的作业设计原则

基于以上的认识与思考,我们认为作业是学生经验不断生长的沃土,从课内生长到课外、从知识延伸到生活,学生的经验在符号世界与生活世界的交织中发生结构的重组。同时,作业还可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形成创意的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核心概念”为引领

提炼各门学科中的核心概念、关键能力,使之与学生的经验、生活、真实世界建立联系,让作业有一个连贯的背景,让学生看到学科知识与生活的关联,从而理解知识的意义。

2.以“关键经验”为支撑

我们承认经验的重要性,儿童学习和发展中需要获得的经验很多,但我们无法罗列出所有的经验。因此,为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主张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抓住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奠定基础的关键经验。

3.以“问题解决”为任务

要用关键问题、任务、项目来统领作业设计,我们将作业内容与生活真实情境结合,并在知识线、情境线、活动线和经验线的串联下,让儿童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最终指向综合育人。

4.以“具身学习”为方式

我们在设计作业中将儿童的“身体”置于认知的中心地位,重在多感官的参与,以身心融合、知行合一的方式,在经验生长中帮助儿童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

二、系统架构:作业设计的坚实根基

学校依据儿童经验生长的序列性、关联性、迭代性等特点,系统架构了作业体系,努力让作业设计呈现多元的样态。

(一)纵向联结,让儿童经验螺旋上升

同一学科作业设计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整体设计各年级学科作业,使作业的目标、内容、类型、要求等方面在纵向上螺旋上升。

1.作业设计有进阶性

学科作业的目标、要求、类型等要遵循儿童经验的发展规律,聚焦核心素养。随着年段的升高,难易程度要循序渐进,从而逐步提升儿童的学科素养。

2.作业设计有衔接性

学科作业设计不仅要考虑本学年的学情,还要综合考虑与其他年级作业设计内容、类型的关联,尤其要注意年级衔接,避免跨度过大、内容混乱。

3.作业设计有连续性

儿童经验生长有一定的连续性。各学科在核心概念的引导下,做到课前预习作业、课堂同步作业、课后巩固作业等整体设计,环环相扣,逐渐深入,使作业设计伴随着学习过程并发挥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二)横向融通,让儿童经验交织创生

我们以儿童经验为起点,注重同一个年级所有学科作业的横向融通。以必备知识的夯实、关键能力的形成、学科素养的养成、核心价值的培育为导向,打破学科壁垒,尝试跨学科整合。

1.并联式作业设计

如语文“田忌赛马”一课的作业,不仅梳理了孙膑改变赛马出场顺序转败为胜的故事情节,还结合数学“对策论”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设计,深化对人物形象的认识。综合的作业设计共同指向儿童的思维提升。

2.串联式作业设计

串联式作业设计指两个或多个学科交织融合,共同指向一个大主题。按照问题的逻辑线索组织作业内容,主题与内容构成了作业的“经脉”与“纬脉”。如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了统计分析后,教师设计了一个研究性作业——为食堂的午餐推荐一周菜谱。以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进行作业设计,内容包括问卷调查、阅读指南、合理搭配、数据统计、分析甄别、推荐建议等。学生需要调用语文、数学、科学、体育健康等学科的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下的问题,体会学科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混联式作业设计

混联式作业设计是以戏剧视角来建构的作业设计,关注提升学生创造性和促进适性发展的超学科整合。如“让物件说话”主题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生活中的一个物件,进行戏剧创编,形成剧本并进行舞台表演。

(三)教学评一体化,让儿童经验重组迭代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作业设计思维”融入整个教学。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校本研修,实现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评价反馈互相支撑,达到“教学评”一体化管理。

我们采用“三次设计两次打磨”的校本研修方式,这里的“设计”是指“作业设计”,“打磨”是指“课堂教学打磨”。先围绕课时学习目标,设计了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作业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作业单,以任务的方式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结合学生课堂或课后完成作业单的情况,调整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再次进行教学,检视教师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和作业设计的效度,从而进一步优化作业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学与作业设计相辅相成,作业发挥了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情况的诊断改进功能,作业设计本身也完成了自我诊断和改进。

三、有序推进:促进儿童经验持续生长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以核心概念为引领,以解决问题为任务,以关键经验为支撑,以具身学习为方式,探索了基础性作业、选择性作业和长程性作业的设计实施,旨在夯实儿童的经验基础,尊重儿童的经验差异,促进儿童经验持续生长。

(一)基础性作业,夯实儿童的经验基础

基于儿童的学习规律和经验生长规律,学校设计了基础性作业,既巩固儿童已有的知識技能经验,又提升儿童经验迁移与应用的能力,同时也关注了儿童的个性化表达和创意。

基础性作业聚焦核心概念的理解,分为课前预习类作业、课中同步类作业和课后巩固类作业。三类作业围绕单元目标,以一个或两个问题为载体进行设计,促使儿童在关键经验的支撑下开展具身活动。课前预习类作业是唤醒经验的重要方式,要求儿童自主阅读教材、查找资料、思考归纳、尝试练习等,是课堂有效学习的保障。课中同步类作业是经验改造和重组的重要路径,要求儿童在核心任务的驱动下,对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对学习方法进行深层建构,对学习思想进行多元感悟。课后巩固类作业是经验迁移与应用的重要手段,要求儿童对知识进行整体建构,促进儿童学会学习。课中同步类作业和课后巩固类作业由基础题、创新题组成。基础题源自课本,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习得。创新题立足素养,设置水平等级,架构起学习与生活的桥梁。

(二)选择性作业,尊重儿童的经验差异

儿童的学习经验是个体新旧知识积累的结果,每个儿童的学习经验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要关注儿童多元差异的学习经验,设置选择性作业,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

选择性作业基于儿童的经验差异进行设计,将知识进行分层分类,让每一个儿童在“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对儿童进行激励性评价,具体实施中,对不同的儿童采用不同的标准,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得到认可,获得改进和提升。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作业的分组是弹性的、递进的。常见的选择性作业有水平型作业、思维型作业、风格型作业。水平型作业基于学生的能力差异设置为三个层次,层次越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主选择对应层次的作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促进学生下一次水平型作业的选择、调整与改进。思维型作业基于学生的思维差异进行设计,如数学问题中,学生基于思维特点,自主选择算式法、方程法、画图法、列表法等解决问题。教师评价时,注重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比较优化,促进后续解题方法的选择调整。风格型作业基于学生的风格特点进行设计,如阅读教学中,基于文本特点设计多种风格的作业,有我爱创作、我爱朗读、我爱绘画等,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在评价环节,我们会看到丰富多彩的作业,每一个儿童的经验都能得到丰盈。

(三)长程性作业,开启儿童的经验生长旅程

长程性作业以任务为载体,以学用结合为核心,通过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多元互动,开启儿童的经验生长旅程。“长周期”是长程性作业最显著的特点,有时需要几天,有时甚至会持续一个月或一个学期,需要儿童在坚持中探究与表达,合作与深化。学校的长程性作业分为单元主题作业和事件主题作业。

1.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单元主题作业打破了学科内容章节之间的界限,打破了学科间的知识壁垒,聚焦单元核心目标,着眼于知识的整合和应用,强调实践性和合作性。单元主题作业可以是常见的纸笔作业,也可以是探究型、合作型、情境化的作业。以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为例,我们围绕面积、面积单位、面积公式三个核心目标设计了“圈地运动”“修建篱笆”两个探究任务,学生在大胆猜想、操作验证、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评价环节不仅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关注学生小组合作的成效,对不同小组、不同组员进行星级评价和奖励。

2.事件主题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事件主题作业以全经验课程的“60件事”为载体,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基于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小组、查阅资料、主动探究,进而形成研究成果。以事件学习“经历后山种植”为例,我们设计了事件主题作业“研究二十四节气,制订种植计划书”。我们将该作业分解为四个任务:任务一,了解二十四节气与种植的秘密;任务二,绘制二十四节气的平面设计图;任务三,设计二十四节气的创意名片;任务四,制订后山种植计划书。通过自主研究和小组合作,学生完成事件主题作业研究单。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填写评价单。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
浅议初中数学的发展性作业设计与应用
中职德育课程作业的设计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