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宁
【摘要】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衔接,需要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对幼儿进行小学教学模式的逐步渗透,来引导幼儿对于小学学习模式的适应。相比于幼儿园教育模式,小学学习模式更加的系统和有规律性,失去了生活教师的全方位照顾,幼儿需要在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方面尽快建立自理能力的提升。当然幼儿的教育是幼儿园和家长合力完成的一项工作,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全力的配合,促使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幼儿园;科学;幼小衔接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想要最大程度地减轻学生在校内的学习任务和课外辅导班带来的压力,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促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也从知识的传授转变到了各项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上,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在学习和生活制度等方面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会造成幼儿身心上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不仅仅是来自陌生知识的压力,更多的是来自生活和学习自理能力的欠缺,所以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阶段的幼儿园要强化衔接的意识,弱化知识的衔接,将重点准确放在对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上,促使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各项习惯和能力的快速提升,有效减少进入小学的适应时间。
一、现阶段幼小銜接存在的问题
(一)幼小衔接“小学化”
这是现阶段幼小衔接最大的误区,就是幼小衔接的“小学化”情况十分严重,大多数幼儿园误将知识比如拼音、计算、汉字的识别作为衔接的重要内容,更有甚者还要布置家庭作业,在幼儿园阶段就以题海战术为训练方式对幼儿进行知识的传授。将时间都放在了这些学业知识上,剥夺了幼儿们的快乐童年,也让游戏教学的方式离幼儿越来越远。从幼儿的年龄条件来讲,过多理论知识的输入,幼儿不能很好地理解消化,最大的可能就是死记硬背,这种方式早就已经不能适应幼儿的成长规律,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核心,让幼儿在还未开始小学生活时就对学习产生了巨大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幼儿对于知识探索能力的建立。
(二)家长教育理念的陈旧
许多家长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幼儿来到幼儿园不学知识就是在浪费光阴,对于幼儿园的一些游戏教学并不认可,对于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是不屑一顾,认为这些东西长大了自然而然就会了,不需要浪费时间来进行专门的学习。虽然幼儿园也能认识到这种观念是不完全正确的,但是来自生源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为了所谓的利益要求只能去迎合家长的要求,反而促进了幼小衔接“小学化”的内卷情况,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快乐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幼儿园科学促进幼小衔接的策略
(一)明确幼小衔接的教育内涵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对幼儿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在幼小衔接阶段能够将上述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就能为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大开方便之门,最大程度减少适应的时间,更好地融入到小学集体生活中去。如果在生活自理能力方便没有进行培养,那么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育模式也有着根本的差异,没有了生活教师的补充,要完全依靠自理能力来完成学习和生活,对幼儿来讲都是一项比较大的考验。所以,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幼儿们的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和学习习惯,才能帮助幼儿在进入小学校门后面对系统的小学学习生活更加从容。
(二)做好幼儿的社会性准备
社会性准备涉及的方面比较多,比较常见的就是生活、行为和学习的习惯。生活习惯主要有能够简单地对衣物、鞋帽进行穿戴,在一天的学校生活中,可以做到热了脱衣、冷了穿衣、简单地系鞋带,上完厕所要洗手,在这种细节上能够做到自己照顾自己;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良好的时间观念,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是进入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人际交往的方式,需要学生在学校能够与同学和睦友好的相处,遇到问题能够先通过沟通的方式来解决。良好的时间观念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上学不迟到,早睡早起,学会认识钟表,学会事情要有计划的去做。这些习惯也许看上去平平无奇,但是确实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关键因素。
(三)循序渐进静待花开
幼小衔接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时间慢慢地渗透和引导,需要家长、幼儿园和的密切配合才能达到的一种状态。每个幼儿个性特点和人物性格都存在差异性,不能一视同仁,幼儿教师要针对每个幼儿的个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双减”背景下,需要将幼小衔接“小学化”的弊端进行拔除,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规律,正视幼儿身上的或优点或缺点,尊重每个幼儿的生长节奏,给幼儿创造一个正常的、轻松的、和谐的幼小衔接的环境,循序渐进,静待花开。
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转变的重要阶段,需要家长和教师双方共同努力协作。学习知识固然重要,还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能够适应社会的能力,要为幼儿提供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为顺利进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翠容.幼儿园教学中幼小衔接的实践与探索[J].软件(电子版),2020(1):13.
[2]苏欣玥.关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几点思考[J].情感读本,2020(3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