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瑜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形式的信息技术逐渐走进了教学的课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为新时代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这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化推广的重要体现之一。幼儿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启迪智慧、引导行为的基础性作用。本文聚焦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开展问题,通过對新时代信息技术支持下幼儿园美术教育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分析,坚持以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为导向,力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深化应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教育;创造性思维;培养途径;探讨与思考
一、引言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的发展也呈现日新月异的态势。尤其是手机移动终端,更是信息技术顺应时代发展智能化的表现之一。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信息化设备已经逐渐影响大众的生活,为大众生活方式的变革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不可否认的是,信息化智能设备已经逐渐成为大众生活中的“必需品”。有基于此,幼儿接受信息化智能设备的年龄也被不断提前,并已经成为幼儿启迪智慧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信息化技术下讨论幼儿创造性思维问题也就显得不再“突兀”。
二、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整个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幼儿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幼儿园美术教学,作为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第一课”,其取得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幼儿审美能力的养成。因此,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基础。有基于此,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如何正确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不断优化,成为广大幼儿园美术教师积极探求的焦点。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课堂中,幼儿的美术教育中大多幼儿被“随心所欲”式的想象力所包围。诚然,这一教学方法对于幼儿而言,确实有其独到的“美”,但这些“美”并不是完全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基于幼儿园幼儿的天性而言,对于世界充满这好奇心与求知欲,幼儿们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着独特的发现世界美丽的“慧眼”,而这正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在幼儿园美术教学的课堂中,幼儿园美术教师万不可采取“灌堂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应该通过不断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幼儿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从而为小幼儿不断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保证,进而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助力。
三、创造性思维的简要概述
所谓的创造性思维,顾名思义,就是打破常规模式下的思维定式,引导幼儿以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进行一定的“联想”,通过深入思考常见事物背后深层次的内涵,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领域,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的新颖思维模式。通过上述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可知:创造性思维的重点在于认知、联想、思考、探索和理解。因而需要幼儿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通过对特定事物的反复思考才能最终形成成熟的思想,并能够为幼儿带来积极的影响。
四、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要点控制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对于幼儿而言,具有指导幼儿行为方式的重要作用。以幼儿的年龄来看,正处于婴幼儿时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的心智和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对于任何知识和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模仿性心理,若是在这一时期不能向幼儿传递正确的信息,将直接影响幼儿今后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也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的加以引导,才能使幼儿获取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能够正确运用于生活之中。而幼儿园美术教育,正是利用结合上述幼儿的特点,引导幼儿使用正确的语言进行交流,向幼儿传授正确的语言逻辑,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提高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通过各方面因素的整合,形成一门完整的用于指导幼儿行为习惯的综合性课程。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控制要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详细分析幼儿个体间的差异,了解幼儿的思维模式,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创造,结合当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启迪幼儿的智慧。
五、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开展情景式教学
以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实际内容来看,最大的原则是引导幼儿在特殊的情景下进行合理的行为,而美术教育开展的最大前提,是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与极强的模仿性行为。因此,若是能够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以幼儿在生活习以为常的情景着手,相信一定能够取得不俗的教学成效。幼儿园美术教育整合的实质,是希望幼儿能在一定的情景下,能够合理的、用属于自己的语言,将事物的艺术性完整的表达出来。简而言之,也可以理解为使幼儿具备基础性的“说话的艺术”或是具有“艺术表达”的基本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应该是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将生活中的情景进行高度的还原。通过还原一定的场景,使幼儿在潜意识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一教学前提下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幼儿能够发现生活中被忽视的事物,并针对这些事物产生深层次的联想,为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加入情感培养
接受幼儿园教育的幼儿,刚刚从父母的庇护和家庭的呵护中离开,对于情感交流这一方面的表达还有所欠缺。而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具备一定的社会意识,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个人的情感,是社会意识中不可分离的重要部分之一,但出于这一时期的幼儿心智、心理、价值观都处于需要填补的“空窗期”。尤其是这一时期幼儿的好奇心与模仿性十分强烈,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价值观的树立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对于幼儿情感的培养也是幼儿园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中,具备层次丰富的情感培养要求,这些要求背后的深层意义,就是引导幼儿进行合理的情感交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这也是检验幼儿园美术教育整合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信息技术的引入,也会对幼儿情感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向幼儿展示生活中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在展示的过程中,由幼儿教师采取积极的引导策略,通过“点评”的手段,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情感表达与交流的方式。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幼儿进行一定的“反思”,通过回顾幼儿自身在情感表达与交流层面的不足之处,并针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创造,制定出一定的改进举措,进一步强化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成效。
(三)加强家校联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下,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众多幼儿的家长在忙于工作中忽视了对幼儿成长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祖辈对于幼儿的教育。这是现实社会的缩影,也是一种无奈的现象。祖辈对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时常表现出“有心无力”的感觉,而年轻的父母却无法给予幼儿全面的关心。但幼儿的教育问题,仅仅依靠幼儿园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对于传统美德教育的要求下,强化家校之间的联想也就十分有必要。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的新的思路与方法。具体而言,针对父母在幼儿教育中参与程度不够的问题,可以采取信息化的办法,搭建父母与幼儿间沟通的桥梁。将幼儿在美术教育中美德教育的教学成果以“汇报”的形式传递给父母。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这一过程中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探索创造。抓住幼儿对于父母的情感依赖,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引导至对父母的情感交流这一关键点上。
六、结语
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幼儿陶冶情操、启迪心智的重要基础,将直接影响幼儿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的形成。因此,结合幼儿个体间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黄帅.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2.
[2]陈青.少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2):3.
[3]郭婉.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思考[J].新课程:综合版,2019(01):1.
[4]赵盼.创造性思维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促进作用研究[J].读与写(教师),2019(0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