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2-06-06 05:35马小娜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劳动小学生活动

马小娜

摘 要:在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劳动能力的重要路径。在小学适当开展一定的劳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劳动之美,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促使他们更加热爱劳动,实现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对此,本文重点探讨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旨在发展学生的智力。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 具体措施 责任意识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9.040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之一,同时也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为了落实并推进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及实践活动等,合理安排劳动教育内容,同时要和学生家长进行积极互动,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另外,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开展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增强其责任意识,促使其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对此,笔者从多个方面探讨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措施,希望能够为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劳动使世界更美丽,劳动使人民生活更富裕。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无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无产阶级的劳动观。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很多人不再关注勞动教育。导致不少儿童从小就轻视劳动,轻视劳动者。如任由此现象发展下去,将会影响整整一代人,其后果不堪设想。

1.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所和设施缺失

很多小学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所和设施的缺失。学校设置的实践基地与劳动教育场所难以使学生体会到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导致劳动教育达不到预期目标,更难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认知。尤其是偏远的不发达地区,受到劳动场地与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的制约,劳动教育的开展受到了极大限制,这也体现出我国劳动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地域差异。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主观意识不足,对劳动教育价值的认知不足。很多学校认为劳动教育没有实际意义,因此不愿意规划特定的场地用于劳动教育活动。其次,偏远地区的办学资金有限,学校的财政拨款不足以进行劳动教育场地的建设,同时,学校未意识到潜在资源的开发与合理使用。

2.缺乏对中学生劳动情感的教育

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主要的引导者,是劳动教育活动顺利开展与实施的关键。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活动来看,劳动教育中尚未融合情感因素教育。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根据他人的劳动行为与思想产生劳动的意识,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劳动形态出现转变,人们对劳动教育的态度与看法也产生了变化。针对劳动和教育问题之间的关系,存在较大的争议。古代教育中,生产劳动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要素之一,也是社会生产的根本条件,进而深化了劳动教育的情感因素。但现代教育中,很多人存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错误思想,这也是劳动教育情感缺失的重要因素。在小学劳动教育意见的指导和要求下,小学课程中已经加入了劳动教育课程。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过度重视活动性,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现劳动教育。但是这种方式忽略了劳动教育的教育性,难以实现对小学生的情感培养。虽然开展了劳动教育,但是学生劳动的自觉性并未得到提高。

3.缺乏多元的劳动教育形式

虽然部分学生已经参与了日常劳动教育,但是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动,参与职业体验类劳动活动相对较少,甚至完全没有设置这类劳动教育活动。现阶段,小学劳动教育主要是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家务劳动教育为辅,缺乏足够的劳动教育实践资源,且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创新性。社会在快速发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过于单一的劳动教育模式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劳动的过程。

受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时间不足的影响,劳动教育的主渠道得不到保障,同时,劳动教育课程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导致教育的创新性偏低。除此之外,劳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也较为缺失,学校和教师尚未认识到挖掘特色劳动资源的重要性,因此,劳动教育形式相对单一。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中,指出了劳动教育的性质,即“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劳动,而重在发挥劳动育人功能,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同时,《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

1.强化教师对开展劳动教育的认知,加快建立劳动教育组织实施机构

首先,强化教师对开展劳动教育的认知。在实践中,为了提升小学劳动教育开展的实效性,学校方面需要引领教师积极学习和贯彻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理念。同时,教师需要加强对《意见》与《指导纲要》的学习与研读,深刻领悟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来讲,劳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未来为目标,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的发展培育时代新人。

其次,加快建立劳动教育组织实施机构。学校方面需要加快对劳动教育组织实施机制进行优化与完善,在学校党组织的统一规划与领导下,进一步确定劳动教育工作开展的负责人,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与师资培训规划等,以此来保证劳动教育规划得以顺利进行。切实发挥教师和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党组织与社团等力量。除此之外,还需要调动小学生家长参与到劳动教育活动中,搭建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最终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2.开展“我可以”主题劳动教育课程,学科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

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征,设置相应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比如:学校方面可以开设维修、环保以及康复等劳动教育课程,一方面能够促使劳动教育课程化,另一方面能够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手脑并用地参与到劳动学习中,最终获得以实践性学习为特征的劳动体验,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生活能力与素养。“我可以”为主题的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协调统一发展,而且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与时代需求,积极主动地参与业务培训和学习研讨,并对学校目前的劳动教育课程教师用书进行修订与完善。

劳动教育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中,两者的有机整合能够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性地融入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对劳动模范的宣传与歌颂,实现勤劳节俭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在数学、体育以及科学等学科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态度、规范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尤其是中职教育中,可以把劳动教育内容列入小学公共基础课程中,进一步加大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等观念的宣传力度。专业课除了要开展劳动技能教学外,还需要强化小学生的敬业精神。加快建设各学科劳动教育的联合教研机制,促使劳动教育能够融入学科教学中。

再如以《我们爱劳动》为情境主题,引领学生聆听《劳动最光荣》,播放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家庭劳动的场景。伴随着学生喜欢的歌曲,让学生深入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最后,引领学生合作完成“粉刷匠”的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劳动形式,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与劳动的趣味。除此之外,让学生给“小房子”图片涂颜色的环节,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突破劳动教育的学科限制,并将教育内容充分整合在一起,强化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知。

3.开展多元化的校内劳动教育活动,校外劳动教育要多样化与常态化

合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帮助学生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个人和公共区域的保洁、废物回收等“綠色银行”活动。与此同时,可以在班成立兴趣小组或者是各种社团,开展各种类型的劳动主题班会等。学校方面可以开辟专门的户外劳动教育区域,让小学生可以在此进行种植与养殖,为了进一步强化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可以设立责任田。在校内开展劳动教育展示活动,或者把劳动教育和趣味性运动会等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劳动的感受。

学校可以和社会上的公益场馆与所在地区的农学院联合起来,共建小学生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多元化的学工与学工劳动教育活动,并将每月的第一周作为劳动学习周,将每年的劳动节设为劳动实践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职业体验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学校所在社区积极进行合作,共同开展文明社区活动。围绕教育节点,组织一系列的劳动教育活动,例如在国际盲人节以及国际助残日,组织献爱心感恩回馈活动。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帮助小学生走出学校,为其营造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促使其通过多种渠道体验生活和接受劳动教育。

4.家校协同促进家庭劳动教育常态化

家庭是对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又一场所,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热爱劳动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学校方面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或者是专家讲座等方式,增强学生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劳动教育活动中,并克服自身对孩子教育行为方面的认知偏差。学校方面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内容融入家庭作业中,让学生掌握一两项生活技能。具体可以要求小学生帮助家长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包括扫地、擦桌子等。另外,还要布置德育作业,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包括我给爸妈做饭、我为父母揉揉肩等,充分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除此之外,学校方面还可以以家庭为单位,组织亲子家庭劳动比赛,评选出优秀的劳动模范,进一步增强小学生的劳动兴趣。

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思想,需要家长规范自己的劳动行为与认知,充分发挥家务活动的劳动教育意义。家长需要强化自身的劳动意识,正确认识劳动的意义,发挥自身的劳动榜样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例如,家庭生活中,家长不要包揽所有的家务活,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引导他们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有助于劳动情感的形成。在完成家务劳动以后,家长需要注重对孩子的鼓励,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家长需要认识到劳动教育缺失的根本原因,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学生的所有劳动都由家长代替,包括刷碗、扫地、背书包等。对此,家长需要反思自身的教育观念,注重孩子的综合教育和全面成长,努力构建学习型家庭教育环境。对此,我们组织了“勤劳小当家、父母好帮手”的家庭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我们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等方式向同学们宣传活动的主题,渲染了感恩父母的活动氛围,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家务中来,和父母一起洗衣服、扫地、做饭、帮爸爸妈妈捶背。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参与做家务,把游戏还给孩子。我们只有彻底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真正实现生活是教育源泉的意义。

5.开展多元化的少先队课活动,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大量事实证明,劳动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确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学校可以开展“我是勤劳小菜农”的校园菜地劳作等实践活动。例如,观察小番茄生长。在这个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并引导那些对植物感兴趣的学生,组建种植植物社团,大家合作种植番茄,定时到种植区为番茄除草、浇水等,并记录番茄的生长过程。在番茄的生长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番茄的生长期,思考番茄在不同生长期有什么变化。在观察的活动中,学生除了记录番茄的生长过程与生长期变化外,还可以记录问题,并在实践活动后与大家讨论和分享。参与这种实践活动,不仅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验证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部分学生为了保护好番茄,探索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积累了大量的劳动经验,这也达到了劳动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深化的背景下,要求教育工作者重视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而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进行很多重复性的训练,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会正确的劳动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此同时,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触社会,积累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进而为学生今后的独立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此,学校应加大劳动教育的力度,重视对孩子劳动习惯和意识的培养,这将使其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 李剑、陈章建、钟文、王丽雅《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以德阳市东电外国语小学“我爱劳动”课程为例》,《教育科学论坛》2021年第32期。

[2] 徐翠银《让课题研究与课程建设结伴同行——以合肥市青年路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开展为例》,《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第22期。

[3] 赵经天、陆阳《小集体,大能量——长沙市开福区金沙小学劳动教育侧记》,《湖南教育》2021年第10期。

[4] 桂智敏《构建多元课程  促进劳动教育有效实施——以武汉市汉阳区墨水湖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为例》,《成才》2021年第18期。

猜你喜欢
劳动小学生活动
“六小”活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活动随手拍”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