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延
摘 要:新课程改革正在持续深入,各个教育阶段都出现了显著变化,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高中历史教学也应顺应当前关于核心素养的理念,立足实际,积极优化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领悟能力,提高对历史问题的解决能力,树立有效的历史价值观。积极探索历史本质以及历史情感,能实现历史教学的“三维”培养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生 历史价值观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9.036
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实施,需要教师全面理解歷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向着更高的教学层次进行延伸,优化教学方式,建立属于自己的学科素养目标。历史价值观是对学生的一种思维启发,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加以实施引导,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建设空间,提高对历史事件或者人物的价值观评判。从历史价值观的视角看,历史核心素养属于重点内容之一,不仅可以支配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可以整合历史核心素养和历史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为历史问题的解决提供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内容落实以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更加直观地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此时,就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找到相对稳定的历史学科特征,建立有效的思维品质,找到关键能力,顺应国际化的发展路径。鉴于此,笔者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理念下促使学生养成历史价值观。
一、深化体验,引发情感共鸣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历史价值观。价值观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较短的时间内并不能形成,需要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大体验的力度,保持科学的价值观,增强历史的正向解释程度,引发情感的共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那么才可以逐渐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在高中学生历史价值观培养过程中,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在长期的磨炼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形成长期的认知,深化教学研究,向着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进行延伸。
例如,在学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相关内容的时候,对于学生来说,很多内容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在理解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限制。教师需要结合日常生活的需要,深入制度与实例,加大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加大对历史情感的共鸣。此外,教师还可以以统筹发展的需要,让学生说出身边的制度,结合自身熟悉的事情,找到可以融会贯通的地方,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校园制度、班级班规、班委选举制度等,都是学生身边的事情,让他们找到和君主立宪制之间的共同点,最后可以总结出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保持公平、公正。此种教学方式,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开始,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历史价值观。
再如,讲授《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说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科技领域的成就。不少高中学生对智能化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此时教师即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以科技发展的视角,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入话题进行探究。在探究的历程中,教师需要明确西方国家的科技发展现状,根据科学革命的历程,认知我国科技的发展情况,明确祖国强大的动力,增强爱国情怀的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热点,培养历史情感
对于高中历史来说,内容都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还和现实的生活存在着较大的联系,但是这些生活的内容和学生所在的环境基本上存在着较大的出入。此时,高中历史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的需求,合理引入一些当前的社会热点,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加大对知识的引导,有效地将历史事件和学生当前的生活有机整合起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情感,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例如,在教学《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即可结合当前的历史知识点,使用多媒体,将宗教信仰的热点呈现到学生的面前。以色列与阿拉伯之间已经出现了多次战争。教师不仅需要明确世界三大宗教,还需要明确邪教的危害,帮助学生平等看待宗教信仰,还需要端正学生自己的价值观。只要宗教之间出现了冲突,那么就需要相互尊重,保证世界文化的融合。此外,教师还需要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将宗教战争故事、宗教改革故事等呈现到学生的面前,并且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端正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再如,在讲解《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和《挑战教皇的权威》的过程中,教师依然可以使用多媒体的方式,将宗教信仰问题加以呈现,并且巩固历史价值观,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辩论,探究历史本质
在学习高中历史的时候,教师需要立足实际,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分析历史学习的本质。教师不要一味按照课本的内容实施教学,需要灵活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加大资源的整合,增强学生的思维方式,契合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一些内容比较死板的部分,教师即可引入一些世界上比较著名的历史事件,加大资源的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看清历史的本质。
例如,在讲授《毛泽东思想》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即可讲解毛泽东的生平,做出的伟大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是如何进行探索的。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指挥者,在他的领导下,将日本侵略者被赶出了中国,并且决定了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思维的碰撞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共产党人和无数人民群众用鲜血换来的,那么大家就需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又如,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即可引出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以此为话题,引导学生加深对长征的认知,并且在此精神的熏陶下,需要将长征精神落实到自己的学习中,勇往直前,不畏艰难,艰苦奋斗,为获得更大的胜利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史料佐证,培养历史精神
读史使人明智,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往往可以从这些内容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建立属于自己的历史价值观和核心素养。不仅是为了全面系统地学习,也是为了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在阅读史料(文字、图片、表格等)时,需要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有机地整合起来,进一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加大历史的认知,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
例如,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即可使用多媒体的方式,将甲午战争的纪录片更加直观地呈现到学生的视野中。并且在学生观看的时候,教师还需要引入对应的问题,让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发起的原因?那么,这个时候的清政府为何节节败退?在列强侵华战争的过程中,你想到什么?此前,圆明園被侵略者毁于一旦,是否需要修缮?这些问题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联系,以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学生就会先进行独立思考,之后在探究的氛围中,实现了有效的学习。
此外,学生还可以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中,学习到更多的历史信息,探究更多的史实,进一步丰富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的认识。在历史的思维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候,教师即可引导学生阅读那个时期的相关书籍,如彭明的《五四运动史》,中央党史研究室编的《中国共产党简史》,这些内容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五、问题导向,增强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要常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且分析一些历史问题,加大自身主动探索的意识。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尝试着探索,既可保持独立性,又形成了历史的思维。在树立自主意识后,就需要建立最近发展区,提高质疑问题的能力,加大事实的探索,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保持独立思考。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加大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找到历史的本源,认识到历史的现象和本质,建立有效的因果关系。
例如,在讲授《抗日战争》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即可结合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整合思维,使用学习到的历史知识,合理地辨析和判断。分析日本为何要侵略中国?当时是怎样的抗日政策?抗日战争为何中国会取得胜利?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可以以小组的方式分析,加大交流与互动,增强历史素养,为以后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创设情境,提升情感体验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经济结构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并且大众的价值取向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新的时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适应多元化的发展需要,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直观认知的基础上,展现历史的图景,形成视觉上的冲击,提升情感体验的力度。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渲染历史氛围、参观历史遗迹、历史文物等方式,合理统筹规划,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基础,加大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形成属于自己的学科素养。
例如,在讲授《祖国统一大业》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即可让学生认识到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之后,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余光中的《乡愁》或者是于右任的《望大陆》等。这些内容都是诠释两岸关系的。在此种教学方式中,不仅可以合理地整合网络资源,还可以诠释历史,找到那种离别的痛苦,让学生感觉到其中的乡愁。在学生和知识之间形成一定的情感共鸣以后,学生的家国情怀就会得到深化,学习的历史知识也就会得到延伸。
七、扩大范围,丰富学习内容
高中的历史学习和以往的学习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内容上相对比较概括,语言上比较精炼。历史学科素养在培养的历程中,不仅需要落实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还需要有效地扩大视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学习氛围的建设。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等内容都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建设范畴。不仅需要培养唯物主义历史观,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进程,还需要培养时空观念,将历史事件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培养学生史料的实证能力和对历史的解释、家国情怀,以历史资料为依据,深化理解,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
我国正处于多元文化冲击和交融的整体背景下,需要以教学为基础,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提高爱国主义精神,保持合理的包容性,为学生以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此时,需要教师延伸对应的知识和内容,让历史知识保持连贯性,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十九大工作重心转移的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候,教师即可将以往的历史知识与当前的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并且在内容的对比下,让学生感知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性,分析其意义,加大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扩大历史的思维,丰富历史的涵养,保持科学的授课过程。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将当前环境保护等相关的内容融入其中,加强对历史教学途径方法的创新。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历史价值观是历史核心素养的一种具体体现。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教师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创新的力度。掌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多种途径扩大学生的历史知识,提升其历史情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领悟能力,成为健康且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小平《注重自主发展 促进情感升华——浅谈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国际教育论坛》2020年第10期。
[2] 朱秀锋《精选政治课教学案例 培育高中生核心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浅探》,《中学教学参考》2019年第25期。
[3] 李吉雄《立德树人 突出核心素养 厚植家国情怀——浅谈对高中生进行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教育革新》2020年第8期。
[4] 崔风义《基于核心素养领会历史课程立德树人深意——以人民版〈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为例》,《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4期。
[5] 张慧《浅谈高中生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与培养——以2017年高考文综Ⅱ卷历史选择题为例》,《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年第10期。
[6] 梅峰《新〈课标〉下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研究——以史料证实素养与历史反思素养培养为例》,《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9年10期。
[7] 张涛《真知真动真情——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价值观素养的培养》,《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9年第6期。
[8] 林文锋《落实核心素养,构建人文课堂——以高中历史必修三〈探寻生命的起源〉一课为例》,《高考》2019年第23期。
[9] 张旭红《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人物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策略分析》,《试题与研究》2020年第26期。
[10] 韦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