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22-06-06 05:35张彩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课文思维语文

张彩兰

摘 要:当教育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时,教育就无法充分体现其价值。小学生思维尚未形成,不受既有观念和经验的束缚,正是思维训练的最佳时期。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引导,让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久而久之,必定能够将创新意识深深植入学生的脑海之中,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提高学生作为创新型人才的潜力。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9.015

语文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文字和语言能力,而且对于形象思维的锻炼有着重要意义,是渗透思维创新教育的关键课程。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润物细无声”,要在长时间的语言文字学习中,慢慢渗透思维训练的内容。由于汉语是母语,语文学科对于学生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对其他学科的影响更为深远。从培养学生思维的角度而言,语文学科堪称是基础中的基础,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把创新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课堂上尽情绽放。

一、不利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因素

1.教师创新教育意识不足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学生思维的锻炼缺乏重视,教学机械刻板,一味地夯实字词、归纳知识点,以完成大纲教学任务为目的,导致学生一提到语文就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色”,学到的都是“标准答案”,却没有自己思考的过程。长此以往,语文教学就会变得僵化、空洞。学生思维创新的通道没有打开,语文学习就永远是被动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要培养创新思维,首先要放开对学生思维的限制,鼓励学生敢想,多想,跳出书本,才能让思维激发出更多的火花,产生创新的灵感。教师没有创新教育的意识,限制的阀门就打不开,学生的思维就总是在书本里打转,为了追求“标准答案”而冥思苦想。

2.课堂主动权不在学生手里

小学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学生被动地听课、记笔记。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从头到尾都在追赶教师的步伐,担心自己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从而遗漏了重要的知识点,哪里还有时间和心情去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力?即便个别学生的思维活跃,但课堂的主导权在教师手中,根本不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很多思维灵光一现,就这样被错过了。尽管新课改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从古代私塾一直延续至今,早已根深蒂固,将课堂主动权让给学生的尝试,仍然任重道远,小学语文教学仍需在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留给学生思考空间之中寻找平衡点,从而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出更多的机会。

3.缺少来自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应试思想在小学教育中并未完全褪尽,成绩和分数仍然是教学评价的主要标准。语文思维和语文能力的提高是潜在的,难以言表的,无法通过分数体现出来;但学生掌握了多少语文知识,却很容易在考试中得到检验。如此一来,就会迫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偏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不是语文思维的培养,即便有的教师意识到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在教学上也没有太多的发挥空间,这对学生的思维创新是非常不利的。从家长的角度而言,他们更希望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对于创新思维不够重视,或者说,家长对于学校教育的期待中并不包括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一项。少了来自家长的支持,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面临不小阻力。

4.教育没有抓住学生的心理

前文提到,小学生的思维尚未形成,不受既有观念和经验的束缚,相比成年人,他们的思想更加活跃,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更加丰富。但另一方面,小学生对于教师普遍存在着敬畏的心理,在他们眼里,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行为的约束者,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赞许,害怕被教师批评。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的行为向某个方向发展。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不能做到收放自如,既想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发挥想象力,又害怕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偏离了教学的轨道,从而在创新思维的激励上有所保留。当学生察觉到教师的态度后,就会觉得教师并不是很支持思维创新,为了避免思维过于活跃而引来教师批评,学生就会变得束手束脚,不敢创新。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1.落实新课改的关键一环

新课改的内容千条万条,归结起来只有一条,那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新课改提出减轻课业负担,给应试教育降压,就是为了撑起素质教育的空间,使分数让位给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始终是新课改的题中之义,有了创新思维,学生才能打破思维的限制,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了创新思维,才能在应试压力和素质提升之间形成良好的缓冲,从而更好地推动新课改的落实。

2.语文教学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

社会发展并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文化的发展同样不容忽视。新时代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思维和能力的锻炼,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也不能落后于时代的脚步,创新思维的培养势在必行。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创新教育,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学生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充满创新的时代,创新思维是一个人能够立足社会的重要能力。如果学生长期依赖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足,就很容易在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败下阵来。创新思维的意义不仅在于创造力,还体现在思维的独立性,一个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他的思想和人格必然是独立自主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创新思维对于学生个人成长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措施

1.创设情境,打破教材限制

打破语文教材的限制,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对于小学生而言,只要拿起了教材,就是在上课、在学习,手中的教材时刻提醒他们,要认真读课文,认真听讲。学生的眼睛一直盯着教材,他们的思维就很难摆脱课文内容的限制,所有的思考都围绕着课文进行,这对于发散思维非常不利。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教师如何循循善诱,只要学生看的还是课本,他们就会兴致缺乏,学得机械而被动。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妨让学生先把课本放下,走进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去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图景,用形象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观潮》为例。教师不要一开始就带领学生读课文,而是先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站在观潮者的角度欣赏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由静到动,再由动到静的全过程,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奇伟壮观。随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述钱塘江大潮的历史,师生共同沉浸在钱塘江大潮的景象中。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钱塘江大潮进行描述,此时学生已经忘记了课文的存在,脑海中全是白浪滔天的壮丽潮景,各种充满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描述脱口而出。最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回归课文,将学生之前的描述与课文内容相对照,指出学生的描述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从而加深学生对思维创新的认识,提升创新思维培养的效果。

2.问题引导,激发创新灵感

小学生的思维不够完善,他们不缺少对事物的好奇心,也不缺少寻根问底的热情,但是面对新事物的时候,他们却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创新思维找不到突破口,就没有用武之地。简而言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就要先把问题抛出来,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创新思维培养的效率,而且能避免学生出现无意义思考的情况,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问题的设置不必局限于书本,可以在保证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适当拓展。教师在设问的时候也要注意技巧,问题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

以《曹冲称象》的为例。教师可以问学生:“曹冲虽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但这真的是最好的方法吗?有没有更加容易的方法?”由于常规思维的局限性,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认同曹冲的方法,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个方法还可以进一步改良,这时候教师抛出问题,就能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局限,开启思维创新的大门。有的学生就会想到,既然石头可以用来称象,那么其他重物自然也可以,包括人在内。要把笨重的石头搬上船很麻烦,但如果把石头换成人,一个一个走上船,直到与大象的重量相同,然后再称量人的体重,就容易多了。经常性的问题引导,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从教师抛出问题到最后学生自己也能发现问题,创新能力会大大提高。

3.课堂活动,拓宽创新路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管学了多少写文章的技巧,要检验写作水平,还得自己动笔。创新思维的培养亦是如此,有的内容无论是教师讲述,还是学生自行阅读,都不如亲身体验,思维的发散和活跃,往往就是从亲身体验开始的。为了拓宽创新的路径,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新思维的开发,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增加课堂活动,以分角色扮演代替单纯的诵读。特别是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安排学生边读边演,把课本中的情节搬到现实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文情境。到时学生会发现,很多问题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察觉不到,可是一旦自己亲身体验,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

以《乌鸦喝水》的为例。教师首先提问:“乌鸦用扔石子的方式使水位升高,最终喝到了水,是不是很聪明呢?”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教师话锋一转:“那么我们找一位同学来扮演乌鸦,看看他能不能用乌鸦的办法喝到水。”当学生用石子向事先准备好的瓶子中投掷的时候,会出现各种意外:石子过大,卡住瓶口,乌鸦的嘴无法探入瓶内;水瓶里水比较少,石子堆积使水渗入石子缝隙中,无法喝到水;学生用力过猛,石子把瓶子砸坏了,水流了一地,等等。通过实地演绎,学生就会发现,乌鸦的办法虽好,但也有不少限定条件,比如石子不能太大,瓶子不可太深也不可太脆,否则就很容易失败。此时教师再告诉学生,学习知识要灵活,别人的办法可以借鉴,但不能机械套用。乌鸦最值得称赞的地方不在于它的办法有多好,而在于它面对困难不退缩,能积极开动脑筋,充分运用创新思维,努力寻找答案,这种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才是我们真正要学习的。

4.鼓励质疑,包容不同见解

质疑是一切创新的开始,如果学生不敢质疑,不肯质疑,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勇气,教师就必须改变以往的评价标准,特别是在学生单独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慎用批评的手段,对于不符合“标准答案”但充满新意、有独到之处的观点,教师要指出其中的闪光点,并鼓励其他同学学习其创新精神。即便学生的质疑确实没有可取之处,至少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在认真思考,这同样是值得肯定的。若学生向教师提出质疑,教师切勿为维护自身的权威,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斥责,而是要认真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道理。如果学生提得对,教师应坦然承认错误,并对学生指出教师错误的行为予以表扬;如果不对,教师就要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观点错在何处,做到以理服人。

以《少年閏土》的为例。课文中出现的“猹”这种动物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本身就喜欢动物,而“猹”在动物百科上根本查不到,有的学生可能会由此提出质疑:“‘猹’这种动物真的存在吗?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写这样一种不存在的动物呢?”面对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质疑是合理的,确实没有一种动物的学名叫“猹”。然后教师再向学生解释,“猹”这个字是鲁迅先生根据家乡的读音自己造出来的,用来命名当地的一种獾类动物。最后教师要表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即便是鲁迅先生的文章,也能勇于提出问题,这是难能可贵的。通过这次质疑,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正面回应,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语文知识面,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创新的热情更加高涨了。

总之,创新才有更多可能,创新才有更多发展。小学是学生思维塑造的黄金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创新思维,是落实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是语文教学与时俱进的结果,也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设置问题引导、组织课堂活动、鼓励质疑精神等措施,把课堂变成思维创新的舞台,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灵感、掌握创新方法,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立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2] 宗敏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途径研究》,《新课程(教育学术)》2009年第10期。

[3] 达文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甘肃教育》2005年第12期。

[4] 徐旺盛《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外语文》2017年第3期。

[5] 陈妍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开放思维能力的分析》,《新课程》2017年第9期。

[6] 陈亚丽《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文教资料》2019年第16期。

[7] 权建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新课程》2019年第9期。

[8] 张文《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路径研究》,《读与写》2019年第1期。

[9] 张晓英《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语文课内外》2018年第28期。

[10] 杨惠芬《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文渊(高中版)》2019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课文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