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建华,逯 俭
(1.北京市通州区郎府卫生院中医科,北京 101108;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针灸科,北京 101121)
脑卒中主要包括西医学的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医认为脑卒中的病机是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主要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忧思恼怒,饮食不节等因素而致痰浊、瘀血内生,从而发病。患病者主要表现为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或偏身麻木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致残率较高,多数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与工作,降低其生活质量[1]。中医对于脑卒中的研究历史悠久,各种独特疗法近年来受到临床关注。以往给予必要的西药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常规针刺疗法,虽疗效较为显著,但疗程时间长,从而降低患者依从性。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针灸科逯俭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微针强通法”,并大量应用于临床。其中首尾穴为正经的首穴和尾穴,在既往的教材中,首尾穴的作用未被提及,且无相关阐述,但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扩大,逯师发现首尾穴在通经活络上效果拔群,远超其他配穴方式[2]。中医认为脑卒中恢复期多与气虚血瘀,肝、肾不足为多,经络瘀滞,应选取相应经络的首尾穴强通,振奋和激发该经脉经气,气血运行得畅,从而达到疏通经络之效[3]。对此本研究观察在常规中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继续给予针刺六经首尾穴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北京市通州区郎府卫生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0.07±3.71)岁;病程14~30 d,平均病程(22.16±8.14)d。试验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0.12±3.82)岁;病程14~35 d,平均病程(24.52±8.20)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北京市通州区郎府卫生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内科学》[4]中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②均为初次发病;③生命体征稳定,病情处于恢复期。排除标准:①发病时间超过6个月;②合并运动功能障碍症状;③存在精神疾病史;④配合度和依从性较低;⑤存在明显的脑外伤。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对症和常规中医穴位针刺治疗。取穴:百会、风池、肩髃、肩髎、肩贞、曲池、手三里、合谷、中脘、气海、环跳、髀关、血海、梁丘、足三里、阳陵泉、悬钟、三阴交、太冲(所有穴位均取患侧)。选取0.3 mm×25 mm、0.3 mm×40 mm毫针(马鞍山邦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操作,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进针后进行小幅度提插捻转,针刺手法均为补法,得气后,留针30 min,5次/周,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刺六经首尾穴,取穴:攒竹(攒竹代睛明)、至阴、四白(四白代承泣)、历兑、瞳子髎、足窍阴、迎香、商阳、听宫、少泽、丝竹空、关冲,因睛明穴与承泣穴易皮下出血,影响容貌,故用攒竹穴及四白穴代替,经反复临床实践,疗效较满意。针刺六经首尾穴,尾穴不必得气,针入即可。余穴位和针刺手法均与对照组相同,留针30 min,5次/周,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计算减分率,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以此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减分率≥80%为显效,若减分率在35%~79%为有效,若减分率≤34%为无效[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近期疗效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评价,远期疗效通过治疗结束后1年进行随访获得。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采用依从性指数[6](总分100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行为依从性,其中评分<60分表示不依从,评分60~80分表示部分依从,评分>80分表示完全依从。总依从率=(部分依从+完全依从)例数/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各症状分级量化记分,满分为24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7]。④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8]评估患者生活能力,总分100分,得分越低患者依赖程度越严重。⑤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9]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简表包括26个条目,涵盖4个领域的内容,即心理、生理、环境以及社会关系。每个条目打分为0分(很差)~5分(很好),总分26~130分,总评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近远期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ADL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ADL评分高于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ADL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x)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HOQOL-100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WHOQOL-10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HOQOL-100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HOQOL-100评分比较(分,x)
脑卒中恢复期是脑卒中治疗的关键时期,故本研究主要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常规中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微针强通法联合治疗。针灸治疗是该疾病主要治疗方法与手段之一,其临床疗效及优势得到广泛认可,且有效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降低脑卒中再发风险,极大程度减少家庭和社会负担。通州区郎府地区地处偏远农村,居民健康意识较差,多有不良饮食习惯及嗜好,基础病多且控制不佳,早期就医依从性差,所以发病率较高。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具有终而复始、如环无端的特点。《灵枢·经别》中记载:“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灵枢·经脉》中也强调:“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由此而知,针刺经络腧穴,激发经气,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微针强通法是逯师熟读经典,依据《灵枢·根结》理论,并结合多年临床针灸经验总结出的疗法。脉气所起为根,所归为结。亦是经脉气血始发于四肢末端井穴,终结于头面躯干,使气血在十二经脉中周流不息的运行,针刺手、足三阳经首尾穴可最大程度振奋和激发该条经脉经气,以推动气血运行,从而达到疏通经络,通络止痛的作用[10]。脑卒中恢复期间,患者因疾病发展及不当的康复训练过程中,会反复出现不同程度肌肉和关节疼痛,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从而影响进一步康复与治疗。应用微针强通法可明显减少脑卒中患者治疗期间的肢体疼痛症状,且能加快肢体神经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近远期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和ADL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增加针刺六经首尾穴治疗可有效提高恢复期康复效果,发挥具有活血通络,补益气血的功效,改善患者脑部及肢体的血液循环,加速患者神经恢复的进程,进而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可能与增加六经首尾穴治疗后,能缩短治疗疗程,加快康复进度,增加患者及家属信心有关。
综上所述,针刺六经首尾穴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近远期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改善其生活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