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丰智,刘建华,刘 慧
(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镇江 212028)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为各种因素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脑梗死后患者脑组织会受损伤,主要表现为自由基及一氧化碳、兴奋性氨基酸堆积、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因此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脑组织血液供应对促进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1]。尤瑞克林为选择性脑血管扩张剂,可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储备,改善神经功能,而依达拉奉为自由基清除剂,有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二者均是治疗脑梗死的常用药物[2]。本研究主要分析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梗死区血液供应、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的影响,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予以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和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治疗),各3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44~55岁,平均年龄(50.27±5.18)岁;病程20~25 h,平均病程(22.41±2.26)h;梗死灶数目:单发31例,多发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45~54岁,平均年龄(50.34±5.09)岁;病程19~26 h,平均病程(22.48±2.23)h;梗死灶数目:单发30例,多发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其家属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3]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经脑部CT及磁共振等检查后确诊;②均属于初次发病,且于发病3 d内积极接受相关治疗,药物耐受性较好;③病历资料完整,可供分析。排除标准:①颅内存在肿瘤或动脉瘤发生畸形病例;②合并严重的肝、肾、脾等脏器器质性改变病例;③合并出血性脑梗死或脑出血者。
1.2 治疗方法 采用抗血小板治疗、稳定斑块、脑保护治疗、活血化瘀治疗、改善微循环治疗、促进侧枝循环建立及防治并发症等,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S.p.A.,注册证号H20160684,规格:100 mg/片)1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000542,规格:25 mg/片)75 mg,口服,1次/d,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于并发糖尿病病变、高血压、高脂血症者予以降糖、调压、降血脂干预。对照组患者予以依达拉奉注射液(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342,规格:5 mL∶10 mg)治疗,30 m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d。观察组患者予以尤瑞克林(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065,规格:0.15 PNA/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依达拉奉用法及疗程同对照组,尤瑞克林0.15 PNA溶解在100 mL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60 min内全部滴完,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基本痊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90%;显效:治疗后NIHSS评分下降45%~90%;有效:治疗后NIHSS评分下降18%~44%;无效:治疗后NIHSS评分下降<18%[4];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梗死区血液供应情况。在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2周,予以头颅MR灌注成像(PWI),参数:层厚=6 mm,间隔=0.6 mm,层数=18,矩阵=96×98,视野为224 mm×224 mm,将PWI原始图像经过相应的后处理软件处理后获得梗死区局部血流量(rCBF)图,选择感兴趣区计算该区域的rCBF及相对局部血流量(rrCBF),rrCBF=梗死区rCBF/镜像区rCBF。③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水平。于治疗前与治疗后7 d,采集两组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室温放置1 h后,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的血清NSE及S100水平,试剂盒购自美国的罗氏公司。④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梗死区血液供应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梗死区rCBF、rrCBF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梗死区血液供应情况比较(x)
2.3 两组患者血清NSE及S100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SE、S100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NSE及S100水平比较(x)
2.4 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心肝肾功能损害。其中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发热脸红症状1例,在调整滴数后复常,头晕2例,发热1例,血压下降1例,均在停药后症状逐渐消失;对照组患者中出现腹部不适2例,发热1例,食欲不振1例,均在停药后症状逐渐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29%(5/35)、11.43%(4/3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8,P>0.05)。
脑梗死形成血栓后导致的血管腔狭窄/闭塞为脑梗死主要病因,治疗期间需将改善梗死区域血液循环、神经功能放在首位,促进其血流灌注恢复,减少缺血性再灌注引起的损伤,保护缺血区半暗带。依达拉奉属于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地清除脑部多余氧自由基,缓解脑缺血溶栓再灌注后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与尤瑞克林均是近年来上市的新型药物,可起到保护神经的作用,尤瑞克林可促进血管舒张素生成,显著改善脑部血管血液循环,因此两者联用后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明显改善脑缺血区域的脑灌注,对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疗效[5]。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治疗总有效率达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与司见庭[6]报道的结果相似,表明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疗效,较单用依达拉奉时明显提高。尤瑞克林属于蛋白水解酶,可将激肽原转化为激肽、血管舒张素,也能选择性地扩张脑梗死区域的血管,并改善梗死区血流灌注从而促进血管的再生;而依达拉奉属于自由基捕获剂,能有效清除羟自由基并能较好地发挥抗氧化的作用,对于脑梗死病例,能及时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并明显减少脑组织损伤,因此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联用后效果更明显[7]。
rCBF是磁共振组织灌注成像的主要参数,其可较好地反映通过局部脑组织的血液流量,本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梗死区rCBF、rrCBF均高于对照组,证实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梗死区血液供应。静注尤瑞克林后,可增加机体的脑部血流量,从而降低梗死面积,改善脑组织对于葡萄糖及氧的摄取能力,调节葡萄糖代谢,对自发性皮层脑电图异常也有改善作用[8],而依达拉奉可明显地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也能有效诱导前列腺素的生成,减少炎性介质释放,较好地消除和降低自由基浓度,减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改善脑梗死区血液供应,因此联合用药后存在协同增效作用,两药联用可明显抑制血栓扩大,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9]。
NSE为神经元与外周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度特异性物质,神经元损伤后NSE自细胞质中漏出,经血脑屏障进入体循环,S100则为酸性钙结合蛋白,脑梗死早期患者S100可在脑组织损伤后大量释放进入脑脊液或血液循环[10]。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SE、S10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可明显改善其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经多种动物试验证实尤瑞克林具有良好的促进缺血组织血管形成,并减轻炎症、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继而增加局部组织血流灌注量,其主要成分为人尿激肽原酶,可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改善颅内盗血现象;依达拉奉则为脑保护剂,可有效抑制梗死周围局部脑血流量减少,并辅助尤瑞克林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继而缓解血管内皮细胞、脑细胞损伤,两者联合后能有效改善脑部血流灌注,促进脑血管储备功能提升。敖金江等[11]的研究也发现,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能显著地改善其脑血管储备能力,同时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对缺血后再灌注引起的神经损伤可发挥较好的保护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余敏燕[12]的报道相近,证实尤瑞克林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不会导致不良反应明显增加。
综上,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较满意,能较明显地改善患者的梗死区血液供应,调节患者血清神经细胞因子,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