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学朋辈心理辅导机制的时代意蕴与路径探讨

2022-06-05 14:04邓婷康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危机干预心理危机

邓婷 康钊

摘要:伴随着当前新冠疫情的不断延续与防御战的持续进行,中学生个体心理危机与行为问题日益凸显。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心理教师严重短缺以及学校心理咨詢量迅速攀升等现实情况,主张建构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机制缓解中学生的心理危机状况。实践中应当注重增强中学生主体的心理保健意识,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重视对中学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培训与管理。引导朋辈心理辅导员及早发现与有效干预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建立科学完善的中学生朋辈心理健康服务网络覆盖体系,不断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质量,是疫情背景下的时代诉求。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16-0069-04

当前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全球仍将处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我国也进入了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阶段。在这种背景下,个体的各类心理问题不断出现,心理保健与心理辅导工作日益凸显其重要功用,成为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当前社会各界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严重不足,特别是许多中小学心理教师极度短缺的现象客观存在,很难改善青少年个体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居高不下的现象。中学生群体数量庞大且具有青春期孩子不服从权威、逆反、不善表达等身心发展特点,仅仅依靠学校少数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中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很难得到及时的关注与有效干预。鉴于此,在中学积极建构朋辈心理辅导机制,成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极大地缓解学生心理危机状况的新思路。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时代意蕴解读

朋辈心理辅导即同辈心理辅导,是指年龄相近的个体为同龄人进行包括倾听、开导、劝解、沟通支持以及咨询辅导的心理帮助活动。朋辈心理辅导在中学的实现形式主要是面谈咨询以及书信辅导。正因为在教育实践中绝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都是在其成长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共性的诸多心理困惑与障碍,因而朋辈心理辅导主要针对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发展性问题来具体展开相关的活动。

20世纪末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在美国初崭头角,由于其同龄人文化的巨大影响,这种伴随着“同伴教育”特征的辅导模式逐渐在学校普及,并在学校的心理辅导实践过程中日益体现出其独特的天然优势。P.H.墨森曾明确指出:朋友是支持和安全的来源,是支持与治疗者。中学生由于年龄基本相近,他们的生活经历与价值观,乃至于情感体验也同样十分相近,朋辈心理辅导的这种独特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在学生中更易于接纳与认可,心理阻抗较少更容易沟通,而且极大地缩短了双方建立信任关系的时间。其次,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在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自我价值观也开始逐步形成,但总体而言尚缺乏稳定性,极易受到环境与他人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些共同的经历促成朋辈心理辅导可能成为这一阶段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教育的较好方式。同时,当前关于朋辈心理辅导机制的研究与建设多集中于高校层面,对中学阶段相关问题的系统研究与建设极少,尚处于理论与实践的真空地带,是值得当前中学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索的新模式,也是当下应对新冠疫情持久战的有力武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最基本的动机是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罗杰斯强调心理辅导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事人的态度即所建立的良好咨访关系。朋辈心理辅导旨在为中学生构建一个真诚、接纳、关注以及支持的环境,让学生的心理困扰与发展性障碍得到及时倾诉,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表达与反思自我,最终获得真正的自我接纳与开放[1]。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三我”即本我、自我、超我是人格的组成成分,“三我”之间的失衡可能会导致个体出现心理危机与心理困扰,朋辈心理辅导能够有效引导来访者实现不良心理的疏导与宣泄,从而释放心理重负,让“三我”协调发展,进而解决主体身上的心理问题。社会学习理论同样认为朋辈心理辅导员自身通过系统的培训后能够不断调整自我认知结构,达到自我管理效用,成为一批实现自我成长与心理健康发展支柱性的群体,在促进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全面降低的同时有效促进和谐、支持与温暖的班级氛围的形成,借助他们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成为引领中学群体健康发展的支撑点[2]。

事实上,早在21世纪初国家教育部门就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十年后又作出修订,强调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的重要性。2016年发布《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确定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是以多种形式增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在中学的建构会让这一政策的落实更富有成效。《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为方案(2019—2022年)》中同样明确提到心理健康服务系统完善行动,学校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与学生会等组织的教育作用,积极开展同伴之间的教育以增强同伴支持。相关政策的出台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关注,中学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研究具有极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符合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方针。

二、构建中学朋辈心理辅导机制的路径探讨

(一)增强中学生主体的心理保健意识,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的15个重大专项行动之一就是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犹如阿莫罗所言:同学和朋友这种同龄人是比父母与教师更好的教育者。中学生朋辈机制建构有益于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状况,让自己成为自我的第一道心理卫士。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中学生正处于角色混乱与角色统一的阶段,同时也是个体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渴求独立与现实的依赖矛盾挣扎于心,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他们苦恼不已。

当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往往是每周一节乃至每两周一节,课时与内容的有限性远不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朋辈心理辅导无形之中能够增加心理育人的时间与范围以及影响力,进一步满足中学生的心理需求。朋辈心理辅导员将会成为心理健康知识的有力宣传员,且心理健康知识的极大普及将有效破除中学生成长中各种心理困扰的壁垒。此外,学校应当重视面向学生开展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利用专题报告或各种活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促进学生自我提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全力突出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中学生的心理素养与实践能力,为营造良好的学校心理健康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3]。

(二)重视对中学生群体中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培训与管理

朋辈心理辅导机制主要是学校对筛选出来的学生(专业心理教师通过量表测試以及一对一访谈等方式筛选出善于与人沟通,责任心强,乐于助人的学生群体)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一方面,专业心理教师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借助心理讲座、心理剧、心理沙龙、知识竞赛等形式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系统培训;另一方面,通过角色扮演(如两人一组,分别扮演咨询师与来访者)就其安全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实操练习,包括共情能力以及各类心理咨询技巧练习。朋辈心理辅导培训的知识面应包含学会学习、情绪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环境适应等几个大的方面。培训的基本咨询技能应包含倾听与倾诉的技巧,谈话与非言语交流,同理心与积极关注等,旨在让他们成为有基本心理知识和技能、心理辅导能力的积极的自我成长者,心理知识的宣传员,心理健康的观察员,危机化解员以及心理干预后支持员。有条件的中学更应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完整的朋辈心理辅导模式长效运作动力系统,建立选拔、培训、管理三位一体特定的本土化运作模式,每年对新入校中学生实施选拔培养,借助科学的管理与激励、评价与反馈机制保障朋辈心理辅导机制的真正落实。

(三)引导朋辈心理辅导员及早发现与有效干预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朋辈心理辅导机制重点强调防重于治,预警先于干预,许多严重的心理危机或心理疾病都源于早期微小的心理障碍。中学朋辈心理辅导机制的建构能在学生有疑惑或有心理阻碍的时候及时提供心理援助,避免学生由于缺乏勇气、害羞等心理因素错失走进心理咨询室接受系统教育引导的机会。由于认知方面的部分偏差,传统学校心理咨询特别是在我国欠发达地区仍被部分人视为“有病”,学生踏入咨询室极易引发他人的嘲笑,而朋辈心理辅导能有效缓解中学生希望接受心理帮助与担心隐私泄露的矛盾。

所谓一份防御大于十份治疗,朋辈心理辅导机制在中学实施能实时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将中学生严重心理问题隔绝于门外。研究表明,朋辈心理互助模式的运行能有效降低负性心理卫生事件的发生率[4]。同时,在朋辈辅导过程中双方都能汲取养分,辅导员不仅能为周围同学辅导心理,更是自我反思、完善自我的过程,实现他助、互助与自助的互动机制,成为一批心理健康且懂得心理教育的人员。众多学者的研究都表明,经过朋辈心理的培训,受训群体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显著提高[5]。朋辈心理辅导机制的建设使得学生群体成为我自我管理的主体,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极大地调动学生自我心理教育的能动性,帮助学生达到助人自助,达成双向受益的良性发展势头,这不单单是缓解学校心理辅导需求增大与服务不足这一僵局,并为以后心理行业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四)建立科学完善的中学生朋辈心理健康服务网络覆盖体系

目前,中学关于心理健康服务的建设往往是设置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以及班级各选拔出一名男生和女生心理委员。事实上心理委员制度就是朋辈心理建构的一种雏形[6]。然而,此种较为单一的心理服务运行模式也体现出当前中学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建设的不成熟。朋辈心理辅导机制建构将有效完善中学心理健康服务覆盖网络,增加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层次类型,将以往的学校心理服务单层次模式逐渐扩展为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委员—朋辈心理辅导员—心理援助志愿者等多层次立体化的朋辈心理辅导结构体系。对于体系建构来说也可以形成宿舍—班级—学生心理处—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较为完善的体制结构。学校一旦真正建立起多层次的心理互助联盟体系,必将有效调动各个载体的力量以及全面实现和达到资源共享[7]。同时,学生是学校服务的对象,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建设强调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除了在每个班级设置男女各一名的心理委员,更应该在寝室、班组培养专门的心理辅导人员,构成一张覆盖全体学生的层次分明心理支持网络。

由于心理问题往往具有隐蔽性,朋辈辅导人员除了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心理援助以外,其工作还应包含观察其负责范围内学生心理动态,筛选出重点问题,撰写心理报告汇总后,定期(如每周)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汇报。这也是将心理服务扎根于学生群体中去,这种学生之间的互助可以指导学生需要帮助时知道如何去做,可以找谁,而不是单单求助于班主任,让问题及时被发现与干预。朋辈不仅可以提供一个安全、支持的心理氛围,而且可以覆盖全部学生群体,补充学校心理教师的不足,完善学校心理服务机制建设。

三、结语

朋辈心理辅导不仅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与延伸,更应该是其重要组成与内容体现。朋辈心理辅导机制的构建有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这一教育目的。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持续的大背景下,中学朋辈心理辅导体系的建构可以有效抵抗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各种情绪困扰,同时全面提升学生应对危机事件的心理素质,是适应新冠疫情时代背景下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卡尔·R·罗杰斯.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M].杨广学,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刘凯,王倩倩.班级朋辈互助模式下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J].学理论,2013(27):326-327.

[3]张裙.心理健康与青少年成长成才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0(5):114-118.

[4]庞小佳.高校心理委员朋辈互助的发展现状及运作模式探究[J].科技视界,2020(35):50-51.

[5]钟问阳,胡洁民,蔡秀娟.高校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体系的实效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7(8):707-709.

[6]韩煦.以心理委员制度为代表的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发展与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2012(11):64-67.

[7]杨忠胜,杨峻熙,陈伟,等.大学生心理互助联盟体系建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1):71-73.

编辑/卫 虹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危机干预心理危机
社会工作者对企业职工心理问题的有效介入
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学生的问题分析研究
校园危机干预中的哀伤辅导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移动互联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影响及对策研究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
树立人本观念,铸造爱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