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下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2022-06-04 14:21叶玲
商业文化 2022年11期
关键词:技能型供给办学

叶玲

在过去几年,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在发展速度、质量和规模等方面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为培养技术型人才,提供了有效的教育保障,减轻了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以下将进一步探讨在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紧跟供给侧改革步伐

在市场以及企业的共同作用下,人才的培养需求端需要与供给侧结构保持一致,同时促进二者之间良性互动,把专业建设和结构优化作为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注重市场需求与人才供给的相互协调。在人才培养方面,高等职业院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破除计划经济的桎梏,加强专业供给与经济转型的联系,真正意义上完成了以服务社会为主要原则,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在教学中,需要将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在教学模式方面能够打破传统的专业壁垒,改变固步自封的老路,加强校内外联系,校内校外协同育人,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

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

虽然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进步,但也出现了一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首先,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由于校企合作模式兴起的比较晚,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因此合作的层次不够深入,形成一个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产学研相结合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难度。其次,国家在财政方面支持力度不足,间接导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缺乏,也存在一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加上学校自身办学条件的有限性,因此培育“双师型”教师难度较大。再次,仅存的一些“双师型”教师资源也向外部流失,受市场冲击、社会地位、教师收入等客观性因素的影响,使得一些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最后,还有一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因缺乏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认识,导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办学方向不明确的问题,培养出一批不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与重置。在供给性侧结构改革驱动下,明确了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能够有效地缓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与实际就业困难之间的矛盾,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髙职院校对融合的认识不到位

高职院校在结合企业一同培养人才时,主要以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利益为出发点,导致企业与院校签订的协议过于表面,无法及时在课堂中引入企业文化,同时老师无法走进企业内部,制定出更加深入的教学计划。高职院校的教师对怎样更好的服务企业,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或者直接没有采取企业的教学建议,虽然人才的培养计划,以及课程标准是企业与院校进行共同研制的,但是由于院校对企业的融合认知不到位,导致生产需求与教学目标产生了严重的脱节。这就需要企业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与院校进行紧密的配合,真正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能够真正实现毕业后直接上岗的目标。

课程体系设置的盲目性和滞后性

很多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虽然聘请企业内部专家进行参与,企业专家在设计课程标准中虽然提出了参考意见,但是很难对教学模式进行大幅度的改动,所以,这就无法满足企业转型的需要。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无法结合科技发展的步伐,知识体系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也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更甚者有些培训的教学不得不聘用外来师资,培训教师的教学水平比较低,与企业的要求和设置的目标严重脱节。这就需要我们应该形成一种对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动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使课程体系既能适应企业变革的需要,又能适应知识尖端性的需要。

学生缺乏创新

技术型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实战才能是创业的基石,也是促进公司成长的关键推手。当前中国高职学院技能型培养主要缺失工程实践能力,但对更高层次新技术的人才培养则是薄弱环节,也缺乏落脚点技术创新能力一直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要求,而依据目前我国的政府引导政策和社会资本保障,只要是在双高和专业群的建设方面。但针对提高创新能力人才培育的重大建设项目,因为其投入高、见效慢的特殊性,单靠高职院校是根本无法支持的,其经费的申请方式也是优中选优。这也使得技能型人才的创新暂时搁浅,最终使得技术型人才的创新方面没有途径,无法适应企业对技术型人才创新的需求。

办学理念不清晰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理论知识需要与实践活动相互统一,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实践推动理论的发展。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对理论以及实践的关系没有给予过多的重视,人为的割裂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忽视甚至违背教育发展的规律,一些院校甚至是直接照搬了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所处的教育阶段不符,无法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有些院校因为缺乏实践设备场所,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场地,以至于取消了实践的环节。另一方面,学校的教学人员与企业接觸的少,讲授内容大多局限于学校提供的教材范围内,对企业的需求没有进行合理的定位,这种教学形式,极易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社会实践不符,与社会的发展趋势不一致,因此无法达到学校的教学目标。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第一任务,没有目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就缺乏前进的方向,阻碍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效推进。我国高职院校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脚步,结合时代发展进程需要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案,从培养技能型人才到培养综合型人才,再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针对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所以,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立足现阶段的发展进程,放眼未来,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自身健康发展,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

办学理念由封闭转向开放

作为学校灵魂的办学理念关系着该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状况,所以一所学校的发展程度同样是由其办学理念的开放程度来决定。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办学理念的开放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办学理念开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打开校门,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加强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改变原来封闭式的办学风格,进行开放式办学,在加强为区域经济服务能力的同时也不断地促进自身发展。二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加强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三是在同行之间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机制的开放,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

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依据,主要是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打造出适合我国发展的高等教学体系,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也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的教学任务。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教育,需要和传统教育区别开,在现阶段社会发展背景下,需要打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体系。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评估系统,需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第一时间转变自己的办学理念,不断优化当前的教学结构,摒弃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方式,创建出新型的教学方案。

进一步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人才供给质量,提升供给品质与效益,而教育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将紧随时代潮流,着力提升人才供应的品质。在此大背景下,本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出发点,主要从人才的发展方向,以及人才的培养策略入手,对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发挥出学生的自身优势,注重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從而进一步培养高素质人才。

[本文系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引企入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码:20C1560)的研究成果。]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赖友源.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中华传奇,2020(30):15.

[2]党霞.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4):78,82.

[3]王景,宋玉婷.新时期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51):290.

[4]甄精莲.茶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9):220-221.

猜你喜欢
技能型供给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