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近日,一篇清华贫困生名为《在树洞里》的匿名自白在网络流传,受到广泛关注。文章中提到,他当年入学时奖学金和助学金共计13000余元,扣除学杂费,一年可支配的资金只有6500元。他给自己制订了严格的开支计划,每个月只能花400元。同学吃西瓜喝饮料时,他只能默默喝水;在食堂里想办法用最少的钱吃到最可口的饭菜;无法承担班级出游花销,错过了和同学的合照……但从研一开始,他每个学期拿出3200元,资助了4名家乡希望小学的孩子。每学期回家时,他也会去看看这些孩子,给他们讲述外面的世界。文末,他说希望未来有一天,能像清华的校友一样成立基金会,去真正做一些实事。
文章直抵人心,相关评论区的敬佩与赞誉之声更是不绝于耳。或许我们可以将视角拉广一点,透过清华贫困生的“树洞”,对另外一种贫富的定义进行思量。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内容与清华大学贫困生在网络流传的名为《在树洞里》(以下简称《树洞》)的内容有关。文题共有两个文段,第一段考生要重点关注三处:第一处是《树洞》里的自白“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这句话体现了这位贫困生推己及人的情怀,他这种力所能及帮助他人的态度让我们感触颇深;第二处是这位贫困生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对自己的奖学金省吃俭用的情况,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穷则益坚的学子形象,看到了他在苦难中葆有的那颗平常心、坚忍奋进的精神以及在历经磨难后焕发出来的光彩;第三处是他用自己省吃俭用的钱去资助贫困儿童的事迹。這位清华贫困生在逆境中通过努力改变生活,转而又去帮助他人的可贵品质,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了坚实注脚。这不禁让人深思:我们的教育,应该帮助更多的孩子养成这种人格——困顿时不自我放弃,顺境中不忘感恩,在平凡的日子里愿意“持灯”照亮更多的人。
材料的第二段是针对第一段内容的议论,考生要抓住关键句“透过清华贫困生的‘树洞’,对另外一种贫富的定义进行思量”,认真思索、全面考量,则不难挖掘出“另外一种贫富的定义进行思量”的丰富内涵:教育一定是先改变一个人思想上的贫穷,使受教育者拥有自我觉醒的力量,获得生命的韧性、直面困顿的勇气和一颗有温度的心灵。这些品质会帮助一个人不断寻找自我价值的实现之路,从而决定他究竟能走多远。
参考立意
1.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内心丰盈,也尽力去回报他人的帮助
2.穷则益坚,达则兼济天下
3.前路遥且长,莫忘传微光
4. 努力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的同时,温暖他人
教师下水作文
铁肩担苦难 丹心馈恩情
★ 余文镜
“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这些天,一篇清华贫困生的匿名自白在网络流传,感动了一大批人。在这篇热传的文章里,主人公从接受资助到资助他人,没有诉苦抱怨,也没有豪情满怀,只就日常小事娓娓道来,但却微言大义,让人泪目。文章没有卖惨和诉苦,只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自己最真实的生活,令人动容的同时,更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与启迪。掩卷而思,透过清华贫困生的“树洞”,我们看到了什么?
在“树洞”里,我们看到了节俭。穷则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从入学前“家里拿不出一分钱”,到就读期间“每天10元的伙食费”,贫穷是贯穿其中的浓重底色,而节俭则是其身体力行的基本准则。顺利完成本硕学业,他用一份优秀的成绩单掷地有声地回应着生活的苦难艰辛——虽与清贫为伴,却凭着节俭砥砺前行。
在树洞里,我们看到了自强。贫困不是耻辱。在这份自白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他面对贫困时所一直葆有的自强和奋进。“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一时寒酸,无须顾影自怜;今日富足,仍要饮水思源。直面生活,自强不息,在坎坷中走向成熟,在风雨中收获平静,才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人生态度。被苦难浸润的人,奋斗便是他对自我生命最好的注脚。只有自强奋进,才能在人生历练中活出生命的厚度和宽度。
那两封作者每年都要动笔手书的信,洋洋洒洒三五千字中,有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也列出未来的计划。这书信既是对资助者的一份承诺,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警醒。如果没有勤勤恳恳把握每一天,内心又怎能安然而快乐?唯有自立自强、孜孜不倦,才是对资助者最好的感恩与回馈。
在“树洞”里,我们看到了感恩。来自贫困的单亲家庭,每个月只能花400元……清华贫困生在讲述求学路上的心酸的同时,更有一点一滴的回馈举动:手写千字感谢信致敬爱心捐助者;毕业季倾尽囊中2000元请班级同学吃散伙饭;研究生期间资助4个孩子完成学业。
心怀感恩才能欣赏生活的风采。清华贫困生感激学校提供的资源,感念热心人士的长期资助,感谢那些小心呵护其自尊心的同学。眼中有感恩,心里才能有光明与美好,更成就了清华学子的温良与共情。定期发短信祝福老师节日快乐、手写信件向捐赠企业家表达谢意……浓郁的温情营造了友爱、和谐的氛围。
在“树洞”里,我们看到了奉献。“以我来时路,赠你沿途灯”,来自企业、基金会的爱心善款助力清华学子梦想圆满。正因深知贫穷的苦涩,才更珍惜硕果的甘甜,“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以善回馈善,清华学子以微薄之力,坚持资助4名希望小学的孩子。如果说奉献爱心也会传承,那么这名学子无疑是传播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更当之无愧乃吾辈之楷模。每个人的起点或许不一样,人生也不会一帆风顺,但你可以做到的是,把握自己人生的航向,给自己创造最大的可能性,并且拿奉献作灯,照亮他人前行的道路。
透过清华贫困生的“树洞”,我们看到了很多,可它分明还有更多!在“树洞”的幽深处,还闪烁着一道道奇异的光!清华贫困生的“树洞”里,藏着精神的富矿。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贫困生淋漓尽致地展现着校训风采。这则帖子,让我们看到了苦难中的韧劲、自强中的奋进、感恩中的回馈以及奉献中的无私。愿我们每一位观者多一些脚踏实地的践履,更愿我们每个人成为那追逐光、变成光、最终散发光的别样的自己。
学生佳作展示
以私己之贫 成萬家之富
黄文彬
近日来,清华贫困生《在树洞里》的自白小文刷爆网络、直触人心。生活困窘但自强不息,家境贫寒却资助他人,此种品质、诸类善举,令人动容。在自强中战胜苦难,在奉献中证明自我,在感恩中回馈社会,清华贫困生以己之贫,成万家之富。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之路;艰难困苦,不改赤子之心。以教育为基,资助贫困生,打破“贫困链”,厚德载物显其本色;淡谈窘境,独立求学,回馈社会,自强不息乃其根基。清华贫困生不忘本、继开来,虽深陷贫困泥沼,但坚韧的精神、忠厚的品行、高尚的人格令所有人仰望。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他以自强不息的韧性证明了自我;在生机勃发的大地上,他将富的种子播撒人间。
以光明驱散黑暗,以奉献疗愈贫瘠。亦如清华贫困生一样,无数人不顾个人之贫,担使命在肩,为社会做贡献,终成就万家之富。君不见黄大发为村引水,心怀开凿山渠之梦,无私奉献,终富大山子民;君不见张桂梅扎根深山,心怀教育扶贫之梦,终富山区学子;君不见袁隆平面朝黄土,心怀千重稻菽之梦,守在田畴,终富世间民众。无数人虽身处贫困,但他们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带着人民战胜贫穷,他们对社会予以大爱,他们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人类播撒富的种子。
“以我来时路,赠你沿途灯。”他们以己之寒灯,点亮万家灯火,更使无数人以光为继,刺破无边苍穹,点燃漫漫长夜。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一人点灯散发光芒,千万人的心灯将被照亮,越来越多受到恩泽的人手掌明灯,在暗夜中健步如飞,将光芒洒向每个贫穷的角落,这点点奉献的微光最终连缀成闪耀的星。这一脉相承的,是一丝一缕的人情温暖。从未忘记,用感恩去回报社会;从未忘记,还有人在需要我们。人们将爱的种子传递接续,于是,感恩的暖光倾泻人间,爱的潮水浸润世人。当春回大地,爱的种子将为人类带来生机无限。
时代的号角已吹响,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我们越走越稳。我们不仅看到了扶贫工作者与人民共成长,与社会共奋进;我们更看到了如清华贫困生一般的普通人,用无私奉献去感恩回馈社会,他们宁贫己不贫他人,富钱财更富精神。
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江河滚滚,日月同泽。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彰。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我们感动于清华贫困生苦难磨砺中的自强不息、兼济他人时的无私奉献、投桃报李中的感恩回馈,更愿我们在感动之外积极践行。使命在肩,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富强,为人类谋进步,以己之贫,成就万家之富。
【点评】
本文审题准确,扣题谨严。首段以材料为引,开门见山亮明“以己之贫,成就万家之富”的中心论点;接着从“自强”“奉献”“感恩”三个方面深入剖析清华贫困生精神财富的内涵。文章视角广博,富有时代气质。结尾重申主旨,发出呼告,情理皆具,一气呵成。文章思辨有锋,旁征博引,文采飞扬,是一篇不错的考场作文。
(责编 / 胡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