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玉玲
语言鉴赏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模块。语言鉴赏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吸收课文中的语言要素、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帮助学生提升对语言美的感受能力,并促进学生自身的语言建构。开展语言鉴赏教学,要求教师运用适宜的文本解读策略和教学组织策略。下面笔者结合《乡下人家》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阅读课中开展语言鉴赏教学。
一、自主批注,交流阅读感受
在关于语言鉴赏的学习中,作批注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方法。学生在读课文时会受到语言美感的触动,并对其中一些词句产生特别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这些词句标记出来,并用简短的语言注明自己的感受。然后,在“自主批注”的基础上开展“自主交流”的活动。《乡下人家》一文的写景部分包含六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写景对象。相应地,本课中的语言鉴赏教学也分为六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以自主批注和交流的活动为开端。例如,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后进行批注,教师提问:“你注明了哪些内容?请说说这些内容是如何表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之美的。”教师在课中创设宽松活跃的氛围,鼓励多名学生来谈感受。学生给出的回答片段如下:
生1:我标注了青、红、绿、碧绿等颜色词。这些颜色词确定了乡村之美的基调,那就是清新自然。
生2:我画出了“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个句子。这个句子采用对比的手法,展现出了乡下的独特美感。
生3:我标注了第二个句子中的几个动词:落、结、挂、衬。这些动词精练准确,让景物变得富有动感,让我们从短短的一句话中看出了季节变化。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许多独特的感受,交流活动为学生分享个性化的感受提供平台。在自主交流的活动中,教师并不对语言鉴赏的角度进行指引,而是让学生基于直觉表达个性化的阅读感受。每个学生的表达都对其他学生具有启发作用,让学生对语言的认识更加全面。
二、提出问题,引导深入阅读
小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有限,仅凭自身的直觉难以完全挖掘出语言的美感。在自主交流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忽略的内容提出问题。如针对《乡下人家》第二自然段,教师提问:“本自然段中写到‘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朴素与华丽的含义本来是相反的,那么这里同时使用这两个词是否矛盾?请说说你的理解。”经过一番思考,学生回答:“‘朴素是指这份美感全部来源于自然景物,没有经过任何雕琢。用‘华丽一词,则是指鲜花的开放为乡村增添了许多明艳的色彩。这两者并不矛盾,可以相容。”还有的学生结合上下文提出:“第一、二自然段写瓜架、花朵和竹林,其中只有对‘花朵的描绘能使用华丽一词。‘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这个句子的表达十分贴切。”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问题支架的设置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阅读,提升对语言美的认识。
三、替换字词,开展微观探究
课文语言的精到,往往体现在字词的选用上。对于这些具有独特意义的字词,教师可以将其替换为其他字词,再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差异。如《乡下人家》第二自然段中包含如下句子:“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教师抓住一个“探”字,引导学生开展微观探究。教师并不直接问为什么这个字用得好,而是将“探”字替换成“长、冒、钻”三字,再开展探究、交流的活动。相关教学片段如下。
师:请将“探”字替换成“长、冒、钻”三字,代入句子中读一读,再说说这些字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生1:“长”字用得最普通,无法表达出新生的感觉。
生2:“冒”和“探”表达的效果有些相近。但是,“探”的拟人意味更足,显得竹笋迫不及待地想要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因此更生动。
生3:“钻”字主要刻画了竹笋破土而出的艰辛,而不是来到地面的状态。
对字词的微观探究具有“见微知著”的作用,可以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培养学生自主品鉴语言、分析语言的能力。
四、联想画面,体会语言美感
在讲授《乡下人家》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一边精读文字,一边联想画面。如在阅读第五自然段时,教师提出:“请将自身代入到文中,想象你是一位在自家门前吃饭的乡民,再描述一下围绕在你身边的景色。”学生答道:“在吃晚饭时,天边映着美丽的红霞。有微风吹过,让人感觉非常凉爽。耳边还有小鸟的叫声,它们急匆匆地想回到巢里。整个大自然的景色陪伴着你,感觉非常放松。”这时师生再赏析“天高地阔”一词,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这个副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其次,教师从第五自然段中分离出关键的写景句,再针对有关“写景方法”的知识点开展教学,提出在写景时应“调动多感官”,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例句认识这个概念。在语言鉴赏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学生对抽象的语言符号感受不深。联想画面的教学法则让学生“入情入境”,走近语言描绘的事物本身,进而唤醒潜在的审美本能,感受到語言的精巧。
五、巧用朗读,加深审美体验
朗读是语言鉴赏教学中的常规方法,可让学生从字句中抓住声音的节奏,再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绪气势和神韵,产生默读所无法抵达的效果。在教学《乡下人家》时,教师在完成每个自然段的精读教学后都组织朗读活动。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师在正式开展朗读实践前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指导要与具体的文本相结合,因此,其本身是另一种形式的语言鉴赏教学,将让学生对语言之美形成新的感悟。例如,对第六自然段,教师以师生交流形式在语速和声调两方面进行指导。通过师生交流,确定本段中的“秋天”是全文描写的最后一个季节,因此应当语速慢一些,要读出余音缭绕的意味;因为本段中所写的内容是夜间人们入睡后的景象,因此声调宜低不宜高,要表达出不忍打扰梦境的感觉来。学生在此基础上开展朗读实践,将语言外化为具体可感的声音,将会对语言的艺术性产生“再发现”,加深审美体验。
语言鉴赏教学是阅读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这部分教学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养成具有重大意义。在《乡下人家》一课的教学中,语言鉴赏是重难点。我们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畅谈个性化的阅读感言,并以提问、字词替换等支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赏析关键的语言素材,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以联想画面和朗读实践的方法让学生沉浸到文本的世界中,加深对语言美感的体会。总之,基于文本细读的思路开展语言鉴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FCC6E955-0242-4FBA-B460-20FB89E63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