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用“评点式文本”

2022-06-04 23:44季敏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黄土高原评点桃树

季敏

创用“评点式文本”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创教、创学、创做。三者相互支持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文本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的提高,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质。

一、创用“评点式文本”实施的意义

1    实现师生對话到生本对话的转变

在“创学”这一层面上创用“评点式文本”实施的意义在于充分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良性对话。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师是知识的输出者,学生处于被动的接收地位,这与学生是教学第一主体的理念有所出入。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再一次表明,在创用“评点式文本”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组织者,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体。

因此,创用“评点式文本”实施时,学生能够树立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全新理念,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评点式”阅读不同于传统的阅读方式,需要学生独自去思考,而不是由教师为其讲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强调对一字、一词的理解,而是发掘文章全新的思想内涵,通过自身与文本的对话,掘进阅读深度,掌握阅读技巧。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必然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2    提升学生“学起于思”的意识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激扬慷慨,学生却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就是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教师精确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学生只能听听、背背、记记笔记,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条件,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现阶段,大量学生不能实现自我思考,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传输现成的知识内容,自己变成了知识的存储器。“评点式”阅读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弊端,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探究的源头,是创新与审美的基础。通过开展“评点式”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给予他们更多自主思考的时间,而不是完全由教师推进。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根据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不同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形成更宽泛的、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初中生年龄较小,身上往往具备敢于质疑的潜力和创新精神,应释放他们的天性,挖掘他们在语文学科中的潜力,提升学生“学起于思”的意识。

3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创用“评点式文本”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初中生的语文素养主要集中在阅读、写作、言语表达等方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学生能够持续提升阅读能力,掌握表达的技巧与方法,那么对于其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是十分有利的。“评点式”阅读教学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进行标记,久而久之一定能积累更多的素材,这些都会成为今后学习中的宝贵财富。

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长时间的锻炼,其阅读能力势必会有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有相应的提高。

二、创用“评点式文本”实施的建议及策略

1    教给学生感悟式评点方式

在阅读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和个别段落、语句的感悟能力,并引领他们将所思、所感记录下来。这种感悟是学生有感而发,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但是这却恰恰体现了创用“评点式文本”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生不但可以自发地与课本对话,还可以与内心对话。感悟式评点不仅可以升华和丰富既有的文章思想,还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发现自己,感悟人生。

例如,在阅读贾平凹散文《一棵小桃树》时,学生可以感受到小桃树对于作者的意义,小桃树就是另一个作者,也是作者对幸福生活的“梦”的化身。文中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我深深闭了柴门,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通过这一段描写学生就会感悟到作者对于小桃树的思想感情,小桃树就是作者的替身,学生也可以感受到作者从小的生长环境以及心理状况,有一点自卑,有一些内敛和孤僻。

感悟式评点可以让学生在感悟文章主旨的同时,也将这一份感情继续延伸。这种超越文本以达到思考人生的过程,也是阅读高阶思维发展的体现。

2    立足文本与超越文本相结合

初中语文课文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它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保证学生思想得以健康发展。因此,在创用“评点式文本”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文本,又要结合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升阅读高度,超越文本。

创用“评点式文本”的过程中要重视文本资源与生本资源的结合。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的课业负担有所减少,这就给学生自主阅读带来了大量的时间,除了课文中的文章之外,教师和家长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通过大量的联系,学生一定会感受到自身对于文本的分析、评价越来越准确,自身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质都会有所提高。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加深,对初中生阅读分析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要求日渐提高,创用“评点式文本”的过程加速了初中学生对于语文学科态度的转变,文本与超越文本相结合将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保证。

3    落实“读、思、疑”三字内涵

八年级下册刘成章的《安塞腰鼓》第2段“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第14段“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第18段“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学生在这几自然段中可以读出黄土高原物质的贫乏,人们生活条件的艰苦,这是通过整体阅读学生得到的第一印象。

但是,当学生细致精读过后,发现第7段:“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学生内心就会不禁产生思考,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表演安塞腰鼓的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让我们觉得将黄土高原定义成贫瘠不是很恰当。文章中的这些内容使学生面对文中有关黄土高原地域文化的渲染,能够通过字里行间感受到黄土高原物质匮乏,但是另一方面也可以真切感受到作者对于黄土高原以及那里人民的赞颂,让人感受到了那里生活着的人民敢于拼搏、不屈不挠、勇敢乐观的精神。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文本,在经过不断推测、分析之后,对文本有了全新的理解,达成高阶思维。8A6ACEC4-7E22-4578-BC0E-BD3CCA1B8E68

猜你喜欢
黄土高原评点桃树
河边的桃树
桃树秋管 来年丰收
桃树咋样冬剪好
书评点讯
桃树
选举 沸腾了黄土高原(下)
选举沸腾了黄土高原(上)
洒向黄土高原的爱
让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比翼齐飞”
翻译擂台(116)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