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志文
【摘要】文章结合具体课例,阐述了在九年级化学微观知识教授中运用基于情景、问题导向的互动式教学的特点:教师智慧主导,凸显学生主体;运用情景引入、形象比喻、动态模拟等教学方法来突破重难点;在课堂上采用设问引导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讨论、自主小结的科学素养能力;知识逐渐深入,渗透化学思维。
【关键词】初中化学;情景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研究
积极探索基于情境、提问与引导的互动式教学,是对化学课堂变革的新要求。该教学方法的特色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根据情境设计问题,学生在问题导向带领下进行课堂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通过教师的课堂指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力,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在基于情境设计、问题引导的互动式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了相应的提升,他们从自主学习中了解必要的知识,铸就关键能力,培育化学专业核心素质,并建立合理的情感心态与价值观。
在九年级的化学课程中,尤其是在某些抽象的化学微观内容授课中,为了让学生“入戏”,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微观基础知识的了解,并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体化。为此,笔者尝试用基于情景、问题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学。笔者现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为例,谈谈基于情景、问题导向的互动式教学。
原子的结构这一课题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中学生容易理解宏观的感性认识,对微观的抽象性认识则不易掌握。学生学习此课题时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微观想象力,对原子的认识是实心球体,难以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原子这个微观颗粒既看不见又摸不到,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只能靠宏观物质现象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通过设计情境、提问引导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既可引发学生的想象,增进对主要知识点的掌握,也可将抽象内容形象化,提高掌握这些主要知识点的兴趣。笔者以构建基于情景、问题导向的互动式课堂为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本课例体现出鲜明的教学特点:
一、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教师按照教材课标要求选取学习情境,合理设计课堂学习的问题,并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学生思考讨论、协作交流的过程中,积极与他们交流,并及时引导学生课堂学习、合理布置课后巩固与延伸的问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点体现在如下方面:认真研读学习情景资料,积极加入教师设置的情景,基于情景的问题指导下,进行独立探索、协作互动的学习行为;与教师交流,适时反映学习状态,课后自主复习反思。
二、运用情景引入、形象比喻、动态模拟等教学手法来突破重难点
本节课程的要点是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运动的,以及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重难点是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和画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为突破重点难点,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造新情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新课兴趣。在新课引入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扮演一个小小的电子,来了一段电子的自白:“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哎!大家猜一猜,我和我的同伴们在原子核外是如何运动的呢?”安静的课堂,立马活跃了起来,学生纷纷沉浸在“自己是一个小小的电子”的角色当中,并开心地开启了本节课的学习之旅。在课堂上讲到原子电子分层排布、分层运动的知识点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投影演示氧原子、氢原子、钠原子等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模拟动态图。这样,抽象微观的知识就会变得直观明了,学生学起来就更容易些。在这个知识点中,为了让学生更加理解透彻,教师还引用了情景类比,加入形象比喻,让学生想象在校运会的时候参加跑步比赛时的情景。学生通过类比运动员在运动场的固定跑道上比赛和电子的分层排布运动,分析异同。且通过讨论交流分析,牢固掌握这个知识点。学生的宏观意识也逐渐向微观意识转化,化学思维逐渐模型化。
三、设问引导互动式课堂训练学生主动阅读、自主思维、主动探究、自主小结的科学素养能力
在探究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环节中,教师运用氧原子内部结构图设下疑问(如何知道这是哪一种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每一层有多少个?是否方便使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谈论交流、师生互动探究原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知道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动态理解思维模型化转为抽象的静态理解思维。当讲述电子的运动空间的时候,教师要联系实际设下疑问(大家都觉得一只蚂蚁与整个体育场相比,大小关系如何呢?),从而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主动思考、类比想象、互动交流,进而得出原子核體积大小和电子运动空间大小的关系。
四、知识逐渐深入,渗透化学思维
在本节课中,教师采用宏观情景引入→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探究→微观知识转化→知识点小结→练习由浅入深巩固的模式。课堂上知识逐渐深入,学生更容易接受,学生的思维逐渐由宏观的感性思维转化为微观的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为达到更有效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应及时配备相应的知识点练习,提高课堂实效。“实践实战才能出效果。”在课堂上,学生想要理解透彻知识点,就必须及时地、适当地完成相关知识点练习。本节课知识点是中考重要考点。因此,教师应详尽解释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并配备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该知识点,让学生在练习中思考并总结规律。
综上所述,基于情景、问题导向的互动式教学运用于九年级化学微观知识的教授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增强。通过情景导入、问题导向的互动式教学,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讨论交流,掌握了必备的学科知识和学科素养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实际,灵活采用适合的教学手法,提高课堂效果,使得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学有所得,这就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编写组.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2012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梁国胜7BD29904-7E78-49C3-88D8-9C2070DC7F5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