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校园活动伙伴式成长监测与引导体系探索与实践

2022-06-02 02:46东莞理工学校欧阳元东
广东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伙伴校园中职

文/东莞理工学校 巫 云 欧阳元东

一、中职学校校园活动伙伴式成长监测与引导体系的建设缘由

伙伴式教育又称朋辈教育、同伴教育,起源可以追溯到 18 世纪末期英国的贝尔和兰卡斯特创立的导生制。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中学生性泛滥、酗酒、吸毒等问题频发,学校开始采取朋辈心理咨询研究并推广应用。21 世纪初,我国高校开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朋辈心理辅导。随后,朋辈教育的相关研究逐渐兴起,并在高校中推广运用(潭亮, 2015)。通过分析国内研究者的成果,可以发现伙伴式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被广泛使用,关于中学生群体的伙伴式成长研究也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基于伙伴式成长理念下的学生成长监测与引导体系的研究,目前通过知网检索仍未发现相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借助信息化手段探索校园活动伙伴式成长监测与引导系统的建设,搭建学生成长的信息化数据平台具有必要性。中职学校开展社团式的校园活动的有序化管理,构建学生成长监测与引导体系,具有可迁移、可操作的指导价值。

实践是知识内化、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注重实践养成、价值互联的校园活动应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背景下的新时代给了新生代新的教育意义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虚拟世界让学生身心环境越来越封闭,不自觉形成的“自我圈养”行为已成为当前教育最大的困境。基于现实需要和痛点需求,研究和建立校园活动伙伴式成长监测与引导系统,设法引导学生特别是中职生有意识地回归实践活动,回归社会人本应具有且不可或缺的伙伴式社会属性,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有益尝试。

二、中职学校校园活动伙伴式成长监测与引导体系的建设路径

校园活动伙伴式成长监测与引导系统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理念为导向,借助新生代学生乐于接受的信息化手段开拓线下物理成长环境,打造学生成长教育的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以“一心双环”社团组织格局为依托,借助“U伴校园行”App为技术手段及平台,以社团为组织单位,以有益的校园活动为承载,在规范操作的引导框架下,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支撑系统,助力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改革发展,形成学生自学自治、师生合力、校园引导、家校共育的活动共建局面,从而达到学生自我成长之目的。

通过开发“U伴校园行”App和微信小程序,建立校园活动流程拆解机制,实现活动流程项目化、规范化、数据可视化,实现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有序化引导和管理。系统采集校园活动从“发起”“建设”“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作为活动健康和质量指标,客观立体反映校园活动现状,呈现出校园活动环境,横向对比反映各团学组织活跃度、参与度和欢迎度,纵向对比反映历史阶段热点活动变迁、学生与活动互动关系变化趋势等,让学校管理者能全方位掌握校园活动发展变化和学生发展动态,为管理者提供优化活动分类、活动组建、成长引领的数据支撑,辅助管理决策,形成校园活动的数据指导闭环,引导管理质量提升,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具体“U伴校园行”的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图1 “U伴校园行”App功能模块

基于“U伴校园行”的社团活动伙伴式成长监测与引导系统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主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构筑“有价值、有选择、可塑造”的学生成长发展观。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和学习动机的内化,融入学生职业素养成长引导机制,多角度多维度完善学生成长评价机制,助力学生成长。

为构建校园活动伙伴式成长监测与引导系统的目标,我们首先开发“U伴校园行”App和微信小程序,搭建校园活动管理和引导的信息化数据平台。在全校范围内推广运行该软件,引导、激励学生大规模开展伙伴式活动,收集应用数据分析反馈,让学校管理者能全方位掌握校园活动发展变化和学生发展动态,为管理者提供优化活动分类、活动组建、成长引领的数据支撑,有助于科学决策,形成校园活动的数据指导闭环,推动学生管理质量提升,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心理需求,建立一个稳定的校园成长支持体系。在项目推进研究过程中,形成相关论文集和结题报告,将项目经验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研究成果,为同类研究和改革项目提供思路和借鉴,进一步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图2是实施校园劳动教育活动情况的“U伴校园行”操作界面。旨在实现劳动教育活动过程呈现,活动效果展示,活动经验分享,成长轨迹留痕,家校资源共享,家校沟通有无。

图2 “U伴校园行”App之劳动教育实践

三、中职学校校园活动伙伴式成长监测与引导体系的建设成效

1.伙伴式成长监测与引导体系能不断加强学生的胜任感、自主感和归属感

心理学家霍妮认为,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此Ryan等人在其学校动机模型中提出只有当社会情境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即胜任需要、自主需要与归属需要时,学生才会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活动,并积极内化外在学习动机。胜任需要、自主需要与归属需要胜任感、自主感和归属感相联系,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成长效果。学生在项目式管理框架下自主组织发起活动,通过校园活动建立伙伴关系,在活动过程中,通过组建团队、明确分工、策划执行、整合资源、实施活动、总结宣传等,通过软件的规范引领和家校企支持,不断加强学生的胜任感、自主感和归属感;不断引导学生交流互动,拓展社交圈,不断引导学生识别和应用资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完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一套可行的健康的哲学体系和发展策略,为步入社会、适应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奠定基础。

2.伙伴式成长监测与引导体系能较好地构建自学自治、师生合力、校园引导、家校企共育的实践模式

校园活动学生成长监测和引导系统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让活动过程可视化、数据化,形成大数据管理。它能让师生、家长、企业随时了解学生组织、参与课外活动情况,让每一位学生在展示与对比中得到鼓励而积极参与。

中职学校在教学改革上,必须以能力为本位,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性教学。原来在课堂上听不进,无心学习的学生,到了具体活动中却精神振奋,放开手脚学技术、练手艺,很快便掌握了各种操作技能。从这个角度讲,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内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或到车间实训操作,实行“做中学,学中做”,是解决中职学校学生课堂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中职学生具有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乐于开展自己专长的社团活动、车间动手实训甚至自己喜欢的劳动。因此,在完成一定阶段理论课学习后,让学生多实验,多动手,多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操作技能,由此恢复其学习的自信心,形成自学良好氛围。

中职生已具备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或问题怀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在活动前导阶段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系统中可以分享活动成果和活动剪影,让家长和教师了解感知学生的成长,做到了家长知情,师生共情。系统具有自我学习功能,能不断完善校园活动,为促进学生成长提供数据决策指导,推动学生管理质量提升。伙伴式成长监测与引导体系确实能构筑“有价值、有选择、可塑造”的成长发展观,形成学生自学自治、师生合力、校园引导、家校企共育的实践模式。

3.伙伴式成长监测与引导体系能较大丰富职教评价方案

伙伴式成长监测与引导体系有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参与设计,充分利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机制,让系统得以顺利运营的同时,让学生更早接触和实践职业理念,打造“一半校园一半社会”的成长环境。

活动过程评价提升了实践效果和评价效度。开放式活动项目是自主申报与参与,探索增值评价体系,改变当前大多数学校“只做负面清单,少做实践引导”的管理现状,改变唯成绩评价标准。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强化家国认同意识,可以增强学生的胜任感、自主感和归属感,建立良好的校园成长支持体系。伙伴式成长设计和伙伴式活动要求,让学生获得持续内化合作的社会人属性机会,打破信息化终端给新生代造成的自闭囚笼,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社团活动开展融入职业元素,有选择地实现职业化运营管理,同时引入企业运营机制,让学生在现代管理理念下活动,可以让学生尽早了解职场,了解社会,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提供学习机会。

猜你喜欢
伙伴校园中职
伙伴
新伙伴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我的好伙伴“苍苍”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