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從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变化。其中之一是我们的教育对象生活在开拓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环境之中。
一、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论思考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思想政治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活动,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思想政治课程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新课改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标准也相应当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要求教师更加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从课堂的主讲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要求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政治学科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大突破。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过程,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显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的改革要点。多媒体技术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有利于设计、演示科学有趣的板书和素材,供学生复习和练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较抽象的概念、原理,帮助叙述、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有一定的意义。
二、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实践反思
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教育。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知往往来自于对生活现象的感悟。思想政治课又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进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罗金晶老师的课《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以一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旅游活动贯穿课堂全程,将图片、歌曲、文字材料、视频材料,经过老师巧妙的问题设计把教学知识点进行串联,充分体现了“以行动引导为导向”的新课程理念。丁媛教师的《无法制不自由》教学设计,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理论和实践密切联系,既有利于使课堂生动、有趣、活泼,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此精妙的教学设计,这对徒弟教师尤为难得。
运用生活事例,设置问题探究,推动课堂教学,正确处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关系,使教学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要求。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由于课本理论的约束,使得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使得学生从课堂感悟生活,从生活升华理论,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情境材料越接近生活,越针对学生的学龄特点和思想状况,就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不自觉的投入课堂、专注课堂。在讲授“新型民族关系”这一内容时,罗老师与学生同唱歌曲《爱我中华》,然后设问,让学生谈感受,理解民族关系。这样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我国和谐的民族关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无法制不自由》在堂课中,丁老师设置了:搜集有关自由的诗词,说说你向往的自由是什么样的?在你的生活中有那些让你觉得不自由的地方?这样一个小组活动,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相关问题,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有话说,再加上教师的引导、激励,进而得出新知识,将一个抽象的概念给具体化了加深了对“自由”的理解。
新课标要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唤醒,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热爱生活”,同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个人生活,而且要引导他们过积极的社会公共生活,培养学生关心社会进步,关心他人,心系民族,祖国和人类的命运。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一课中,罗老师设计了一个生活情景:在你将要就读的大学里,有少数民族同学,你将如何处理与他们的关系?在新课结束后,罗老师还通过“结语”形式,寄语学生认真对待民族关系,落实了在这一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丁媛老师则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言论,告诫学生网络也不是法外之地,在生活中应坚持“权力与义务”、“自由与法制”相统一,促进学生与社会环境的融合,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情感、知识、能力。
当然,在这两堂课之中也存在一些平时课堂中我们教师都有的问题。教师盲目地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为“讨论”而讨论,有“合作”无探究,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比如,有的问题讨论难度较大,学生无话可说;有的又太简单,学生不屑一顾;有的讨论时间不够,学生刚进入主题就被拖回来……虽然讨论热热闹闹,但该讲的未讲清楚,该听的未听清楚,使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