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
摘 要:信息技术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关注课堂内外的各个环节,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课前进行问卷调查,设计预习活动,做到“教”的精准;课中通过创设情境,调用网络资源,丰富体验,做到“学”的投入,激发学习兴趣;课后通过平台开设个性化心理辅导栏目,实现网络交流、多元评价、个性辅导,有效衔接了各个环节,真正让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心理健康课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12-0024-03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也备受关注。在此大背景下,笔者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本区展开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实际情况,就小学心理健康课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展开积极探索。
一、利用问卷调查,明确课前学生需求,教师精准“教”
一节好的心理课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且触动学生的内心。这就要求心理活动课需将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发展需求作为着力点。那么,如何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课的课堂教学呢?教师可以借用信息技术手段,采用问卷星或其他相关软件平台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相关教学内容。比如在《情绪,你好》一课进行前,教师先就本班学生近一周的情绪问题展开问卷调查,发现班内五十名学生中一周内出现负面情绪的比例大约占到全班人数的70%。其中,部分学生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造成种种伤害;也有学生过分压抑自己造成情绪低落。据此,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变“正确看待消极情绪,尊重自己的感受,接纳每一种情绪”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将原定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情绪调节方法”调整为“理解消极情绪的积极意义,使它成为一种资源”。接下来,教师对授课内容进行重组,并将学生的“预习资料”:《情绪的类型》《我的情绪我做主》等小微课上传到钉钉平台并发布全员提醒。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心理课程的“预习资料”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旨在鼓励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生活事件和美丽心情的眼睛。学生可以上传一些自己的分享和心得,教师也可根据课堂内容开拓“倾心亭”等留言区,请学生聊聊自己最近的经历和感受。运用网络大数据,设计课前小调查、小测试。一方面了解学生的身心状态、对课程的期待;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学习习惯,为提高课中的实效性作铺垫。
二、使用技术手段,创设课上生活情境,学生投入“学”
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情境设置应偏重生活。尤其是导入活动要使学生感到所交流的就是自己或身边发生的事,通过教师课堂心灵场域的营造,激发学生对本节活动主题的向往、参与及兴趣热爱。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将音乐、图片、影视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创设新颖的、有趣味的课堂情境,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在讲授心理活动课《我有学习好习惯》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照片,照片中小明同学愁眉苦脸的看着自己的试卷,教师顺势抛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小明没考好的原因是什么?问题调动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索欲,大家结合自己的直接经验争先恐后的进行猜测,共情小明的情感体验。随后教师播放动画《小明上学的一天》,并配着轻松有趣的动态音乐,把小明上课的状态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故事中,使其沉浸在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中。之后,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找出小明需要改进的学习习惯问题,一起帮助主人公建立学习好习惯。经过一番实践,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将事例中的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审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实际情况并积极寻找途径解决,课堂从帮助小明到帮助自己。由课例到生活,完成了从他助到自助的心理潜能提升。
融合信息技术的心理活动课,不仅有文字,还有丰富的声音、图片、动画、影视等,可以通过不同的感官去感受、理解、实践。针对学生活泼、好动,时间管理意识偏弱,尤其是休假返校后,易迟到、忙乱、情绪不稳定、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假期综合征”,我们设计了《开学前的准备》一课。课程伊始,为了让学生体验案例中的小刚因为不能恰当安排假期,在开学前一天补作业时,着急、紧张,手足无措的情境,我们采用“时钟倒计时”。倒计时以将音乐与文、图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出小刚赶作业的紧迫;同时,利用电子白板中的“蒙层”遮盖情境图,先用橡皮擦擦除情境图右上角的钟表,然后依次出示小刚的表情、动作,使学生体会小刚的心情转变过程,从而产生充分的心理体验,继而引出开学适应问题的探讨。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各种外界刺激,增强学生的感知、体验和理解能力,使心理健康课中抽象、模糊的心理话题,变得可视化,于轻松、有趣中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思考与讨论。
三、享用网络资源,丰富课中情感体验,“教”“學”相长
希沃白板中多媒体、课堂活动、思维导图等功能辅助教学,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更生动;网络上优秀的视频、经典的电影、制作精良的图画本等,也是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了。这些资源可以实时下载,随时观看。大量优秀的网络资源,为教师教学提供便捷,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时代气息。课堂上,师生可以就某个影片片段展开话题讨论;也可针对绘本理解进行现场辩论,还能就短视频尝试情景模拟……高质量的师生互助活动为探究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需求与潜能,提升师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为优化师生的心理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教学相长,师生共赢。
在讲授《闺蜜相处之道》一课时,教师以绘本《好朋友》引出话题,请同学们说说你听完故事后的想法,并谈谈你和你的好朋友现在的甜蜜指数是多少?之后教师分享自己最近和好朋友不愉快的经历,“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的分享打破了课堂的僵局,学生们纷纷吐露自己内心的小秘密:好朋友莫名其妙的不理我;好朋友交了新朋友自己很失落;被孤立的感觉很难过很想哭……通过希沃白板的绘画功能,把学生们出现的一些烦恼,制作成“小酸果”,长满“烦恼树”。利用白板触摸,对果子进行编号,点到小果子就变大,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果子上的烦恼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烦恼是谁也避免不了的事情,遇到烦恼后应该怎样化解。学生根据课件所提供的情景,利用希沃白板随机抽号,找小组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模拟表演。在课件形象的演示下,整堂活动课洋溢着活跃的气氛,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想办法帮助化解烦恼,把“小酸果”酿成了“甜甜果”。结合学生的情况,教师利用课件,编排了智慧屋环节。伴着轻松而欢快的乐曲,引导学生回忆自己遇到过的烦恼,并把烦恼进行诉说,身边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在团结的班级氛围中学会换位思考、化解烦恼的方法。AFE3AC2F-3F52-4C9D-BDDE-E709A904FAC9
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学习是通过教师与学习者的交往互动进行的”,有效的师生互动,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效率。心理健康活动课以活动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获得心理成长,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后环境,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由于课堂时间的局限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评价的多元化。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心理过程进行测量、观察,并用心理档案袋等多种评价方式進行评价。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业或作品,提倡把优秀的作品,制作成图片或视频短片等并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并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另外,运用信息技术架起师生、专家及家长沟通的桥梁,如QQ、家长微信群、校讯通、微信公众号等,促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构建共育环境。石家庄市裕华区在2020年疫情期间,运用信息技术寓教于乐,为全区学生在空中讲授心理课。通过视频、益智游戏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幸福感、获得感。同时为学生增设“春天邮箱”,邮件由专业心理教师及时回复,陪伴学生“宅”家的日子以稳定的情绪、积极的认知和有效的行动度过,达到学生健康身心的目的。
心理健康活动课融合信息技术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自我知识的构建者;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而不是控制者。笔者所探讨的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课前进行问卷调查,设计预习活动,做到“教”的精准;课中通过创设情境,丰富体验做到“学”的投入;同时,教师参与讨论课堂,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之中,引导学生交流沟通和分享成长,达成“教学相长”;课后通过网络交流、多元评价、个性辅导,有效衔接了课前、课中环节,真正让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
模式不仅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教育平台,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兴奋、愉悦的心情,还为学生创设情感体验和创作实践的有效情景,为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观念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今后,我们会不断创新和突破,致力于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努力探索心理健康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AFE3AC2F-3F52-4C9D-BDDE-E709A904FAC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