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的应用评价

2022-06-01 14:06刘畅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6期
关键词:微量尿蛋白白蛋白

刘畅

哈尔滨市眼科医院检验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常见合并症, 相关研究人员表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 高血糖所致代谢异常因素存在紧密关联性, 典型症状为慢性高血糖、蛋白尿等。 因该病的发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建议早期诊治,以便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预后[1],未及时治疗会引起肾衰竭,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血管硬化,肾功能减退,患者会出现蛋白尿、血尿等情况,尿白蛋白排泄率可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主要指标。基于此, 该研究2020 年3 月—2021 年5 月期间将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联合应用于糖尿病肾病42 例患者诊断中,旨在探究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诊断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42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纳入同期42 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对照组女22 名,男20 名;年龄47~83岁,平均(65.26±4.39)岁;体质 量47~54 kg,平均(50.03±2.91)kg。 观察组女23 例,男19 例;年龄45~84 岁,平均(64.78±4.32)岁;体质量48~55 kg,平均(49.79±2.86)kg。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2 型糖尿病患者;有一定沟通能力;依从性较佳;患者及其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伴免疫性疾病者;并发高血压疾病者;合并肾脏器质性疾病者;合并其他肾脏疾病者。

1.3 方法

①检测方法: 检测两组患者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空腹12 h 后取清晨首次尿液10 mL,4 000 r/min 离心处理5 min,取上清液待测,尿蛋白采用科宝XS 尿液分析仪检测; 尿微量白蛋白采用日立76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

②判定方法:尿蛋白>150 mg/L 为阳性;尿微量白蛋白>20 mg/L,即可判定为阳性。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尿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阳性率和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进行比较。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情况比较

观察组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情况比较[(±s),mg/L]

表1 两组患者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情况比较[(±s),mg/L]

组别尿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 值P 值95.82±41.12 21.48±3.19 11.681<0.001 42.16±11.46 7.11±1.08 19.734<0.001

2.2 两组患者尿蛋白阳性率、尿微量白蛋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的尿蛋白阳性率、 尿微量白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尿蛋白阳性率、尿微量白蛋阳性率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的患病率较高, 占所有疾病发病率的第3 位,发病后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 该病的主要特征为高血糖,为代谢性疾病,在胰岛素分泌缺陷/生物功能受损条件下,容易导致患者持续高血糖,而长时间处于这一状态下必然会对患者多个组织器官构成不同程度损伤,从而引发并发症[3]。当前,妊娠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该病病程长、发病后会累及患者的心、脑、肾及眼睛和足部等器官组织。典型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如果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临床症状会更加严重。 2 型糖尿病患者多见无力、肥胖表现,早期没有诊治易于导致体质量逐渐下降, 糖尿病主要包括成人发病型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前者发病的人群年龄较高,肥胖者更加容易发病,在发病后会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发病隐蔽、早期症状不显著,常见乏力及口渴表现,需接受糖耐压检测;后者发病人群年龄不会很高、发病突然,身体消瘦症状显著,而且部分患者会出现酮症酸中毒症状, 通过药物的方式治疗效果不理想,所以应给予胰岛素治疗[4-6]。通过相关研究了解到,长期血糖水平高于正常条件下,容易增加患者肾小球负荷, 从而增加血管通透性、 漏出血浆蛋白,此时肾毛细血管和基底膜糖基化、毛细血管狭窄化,容易加大发生缺血、硬化的可能,逐渐发展为肾衰竭。糖尿病肾病发生后易于引发终末期肾病,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早期诊治非常必要。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无明显表现, 随着疾病的发展会逐渐发展为糖尿病肾病。 一旦患者发生持续蛋白尿,表明其肾功能已受到损害,及早诊断对于患者治疗有积极意义。 糖尿病的出现不会对患者构成严重影响,然而因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会对患者的身体组织器官、细胞构成损害,引发相关并发症情况[7]。相关数据资料显示,糖尿病并发症较多,糖尿病肾病病死率较高。血糖检测可反映出患者当前血糖水平,不能当作糖尿病病情控制评价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患者糖尿病病情控制程度, 属于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指标。在相关病理情况下,空腹血糖会对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检测情况会构成一定影响, 因而建议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以便及时、准确反映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 为临床医师诊断工作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持。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不排除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遗传因素、高血糖所致代谢异常, 在高血糖状态下改变患者的肾脏血流动力学,发生代谢异常情况、加重对患者肾脏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肾组织局部糖代谢异常、 激活多元醇通路和二酰基甘油-蛋白激酶c , 及己糖胺通路代谢失衡等多个方面。白蛋白是重要的血浆蛋白质之一,尿蛋白、尿白蛋白排泄增加,预示肾功能受损[8-12]。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 表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会与健康体检者出现明显差异, 临床可利用其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 该研究结果还显示, 观察组的尿蛋白阳性率11.90%和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14.29%高于对照组0.00%、0.00%(P<0.05)。 可见,进行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于糖尿病肾病检验有重要作用。可以看出, 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检查的过程中尿液检出微量白蛋白尿,代表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糖尿病早期实行肾病治疗有利于严格控制患者的病情。 随着蛋白尿的出现,肾脏发生不可逆损伤,因此建议实行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方面的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尿蛋白检测、尿微量蛋白检测, 有助于日后更好地为该病患者制订完善的治疗方案打下良好基础,使其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相关注意事项: ①在糖尿病肾病患者入院后实行健康教育,客观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编制完善的护理管理方案,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强沟通、交流,比如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病情等,调整护理工作重点,使其明确发病原因、疾病相关知识,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糖尿病肾病,积极配合临床检查、诊治[12]。 除此之外,应该实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在患者提出疑问时运用心理专业知识解答问题,并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使用安慰、鼓励、理解等语言加强沟通,目的为使患者树立战胜自身疾病的自信,更好地配合检查和诊治。此外,可通过视频、音乐、沟通交流等不同形式进行沟通, 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减轻患者不适感。 ②饮食方面宜多补充一些低盐食物,严格控制摄取含有脂肪、钾、蛋白质等食物,禁食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同时禁烟酒。③在外出活动时穿宽松、棉质的衣服,活动时间控制在30 min/次内,严格控制每次活动的强度,若出现胸痛、胸闷表现,建议休息片刻并停止运动。④药物方面需提前告知患者正确用药方法、 药物作用及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旨在规范患者的用药行为。 ⑤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血压水平,糖尿病肾病早期血糖控制非常关键,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应控制在4.5~6 mmol/L、4.5~8 mmol/L、6.5%~7%。高龄老年患者空腹血糖、 餐后2 h 血糖分别控制在5.6~8 mmol/L、6.1~19 mmol/L 即可。 糖尿病早期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可降低高糖毒性、脂毒性,有效抑制炎症反应,而且在加强胰岛素β 细胞功能保护、减轻患者病情及减小糖尿病肾病发病风险方面的优势突出。住院患者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严格控制进食的时间和量, 以此确保血糖监测结果的准确、 可信度,建议在每日上午10:00 点、下午15:00 点,及餐前、餐后进行血糖水平监测。代谢、血流动力学异常,为糖尿病肾病损伤的基本原因, 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利于患者尿蛋白水平下降、延缓肾功能损害。

综上所述,实行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便于及早检出糖尿病肾病,可为其诊疗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微量尿蛋白白蛋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早期微量肠内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预后的影响
分析仪预处理器在微量氧检测中的改进应用
微量泵补钠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并稀释性低钠血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