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潮
中山市人民医院分级诊疗科,广东中山 528400
糖尿病是三大非传染性慢性病之一,长时间异常血糖代谢可引发心血管损害、血脂代谢异常,合并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病等严重并发症,直接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1]。统计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在11.6%左右,患病人数约为1 亿人,居世界首位[2]。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糖尿病主要类型,占比可达90%,病程长、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可对患者生活、工作产生极大影响[3]。因此深入研究T2DM 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 科学识别其相关危险因素有重要价值。该研究选取2019 年6 月—2021 年5 月该院及医联体单位T2DM 患者143 例, 通过调查其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有关危险因素,旨在指导临床完善糖尿病预防策略,减少慢性并发症发生。 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及医联体单位143 例T2DM 患者。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4]中T2DM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 (FBG)>7.0 mmol/L,餐后2 h 血糖(2 hPG)>11.1 mmol/L;精神、意识正常, 可配合完成调查; 患者或家属知情该研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妊娠糖尿病、1 型糖尿病;处于急性酮症酸中毒、急性心脑血管梗死、急性感染等急性应激状态者; 自身免疫性疾病、 恶性肿瘤; 近期应用影响糖代谢激素者。 其中女40 例,男103 例;病程2~14 年,平均(7.69±2.54)年;年龄46~72 岁,平均(59.34±6.10)岁;体质指数(BMI)19~28 kg/m2,平均(23.41±2.12)kg/m2。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1 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饮食、饮酒、吸烟、并发症发生情况、受教育程度、家族史等。
1.2.2 体格检查 采用电子血压计(HBP-1300 型,大连欧姆龙有限公司)测量血压,每次测量间隔1 min,测量3 次,取平均值,高血压标准:舒张压(DBP)≥90 mmHg 或收缩压(SBP)≥140 mmHg。 采用身高计测量(TZG 型)、电子体重计测量(HD-390 型)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计算BMI。
1.2.3 生化指标 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TBA-120FR)检测血脂水平,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脂异常标准:至少符合以下1项标准:TG≥2.26 mmol/L、TC≥6.22 mmol/L、LDLC≥4.14 mmol/L、HDL-C<1.04 mmol/L。 离子交换高压液相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仪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美国BIO-RAD 公司,VARIANT-Ⅱ型),正常值3.8%~6.0%。
①统计T2DM 慢性并发症发病情况; ②单因素分析T2DM 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③多因素分析T2DM 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n(%)]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该组143 例T2DM 患者中,共39 例出现慢性并发症,其中心血管疾病10 例,眼科疾病16 例,肾病6 例,糖尿病足3 例,神经病变4 例。
两组性别、饮酒、受教育程度、居住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并发症组年龄、BMI、病程、吸烟、HbA1c 水平、血脂异常、高血压、FBG 水平与非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n(%)]
以T2DM 患者慢性并发症为因变量, 以年龄、BMI、病程、吸烟、HbA1c 水平、FBG 水平、血脂异常、高血压为自变量,赋值见表2。
表2 赋值
以T2DM 患者慢性并发症为因变量, 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 进行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年龄、BMI、病程、吸烟、HbA1c 水平、血脂异常、高血压与T2DM 患者慢性并发症有关(P<0.05)。 见表3。
表3 Logistic 回归分析
T2DM 慢性并发症指由于体内器官、组织、细胞长时间呈高血糖状态,导致视网膜、心脑血管、微小血管、肾脏、周围神经出现的一系列慢性病变[5]。随近些年居民生活水平及饮食习惯改变, 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其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随之逐年上升,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6]。 报道显示,发病10 后糖尿病患者中约30%~40%至少会出现1种并发症[7]。 该研究数据表明,143 例T2DM 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 提示T2DM 慢性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故科学识别其有关危险因素,完善二级预防策略显得十分关键。
临床研究指出,患病年龄超过15 岁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风险与性别有关,男性终末期肾病、微血管病变发生风险较女性高1 倍[8]。而该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研究不一致。 分析原因可能与同一T2DM 患者同时可出现多种并发症有关。研究表明,血脂、血压、血糖是T2DM 慢性并发症发病的重要原因,合理控制血脂、血压、血糖有助于预防、减轻慢性并发症发生及进展[9-11]。 该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bA1c 水平>9%、血脂异常、高血压是T2DM 慢性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 与上述研究相符。但该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FBG 水平高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 而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FBG 水平与T2DM 慢性并发症无关。分析原因在于FBG 值易受个体饮食、用药、抽血时间及身体状况等影响,具有一定片面性,波动较大,故未能体现慢性并发症与高血糖的关系[12]。 而HbA1c 是血糖、血红蛋白相结合的产物,其水平偏高,提示血液黏稠,血流减慢,易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恶劣疾病[13]。同时该研究发现,T2DM 慢性并发症还与年龄、病程、吸烟、BMI 有关,主要表现为病程越长、年龄越大、超重、吸烟者慢性并发症危险度较高。病程、年龄是T2DM 并发症不可控因素,危险度较高,但可控性较小,一旦确诊糖尿病,其病程、年龄已无法改变,随年龄增长、病程延长,患者糖耐量会随之下降,增加胰岛素抵抗,致使血糖水平升高,加之老年人胰岛素分泌减少、运动量下降,从而影响血糖控制,增加并发症风险[14]。 故只有尽早进行预防,延缓发病年龄及发病时间,以达到控制慢性并发症的目的。BMI 是目前肥胖主要评价指标, 肥胖患者一般更易发生脂代谢异常、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等,故BMI≥24 kg/m2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风险更高[15]。
综上所述,T2DM 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且受年龄、病程、BMI、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HbA1c 水平影响,尽早明确上述原因,据此完善三级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慢性并发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