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褚丹丹,张梦露,周进,徐敏
截至2015年,我国的喉癌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在我国癌症罹患排名中位居第二十二位和第二十一位,以其作为原发病的死亡人数超过1.45万,而通过长期及大量的临床案例观察发现,一般在早期进行治疗并且后期持续性做好复查及保护工作的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术后存活率,但由于一些患者对于喉癌知识的匮乏,或即使具有了解意愿却不知从何入手进行了解的情况,患者对于疾病与术后相关注意事项的认知程度并不高,所以延续护理理念的出现,能够恰好符合喉癌患者的术后需求。在此次调研中,希望通过对比常规出院后护理模式了解延续护理对于接受相应外科局部病灶切除术及相关放疗、化疗后喉癌患者的应用效果与使用价值,具体研究过程见下。
将纳入我院收治的118例喉癌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参与研究接受护理观察的时期为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以对其使用护理模式的不同作为区分基点,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等分为两组,每组各59例,接受常规头颈外科护理干预的59例喉癌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最大为71岁,年龄最小为43岁,平均年龄(57.38±5.32)岁;接受喉癌患者针对性延续护理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最大为70岁,年龄最小为41岁,平均年龄(55.39±5.51)岁,其他基线资料数据对比见表1。已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分析确认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相关,项目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其陪护家属均知晓且同意本项调研内容,并签字留证,调研过程已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流程监督。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
纳入标准:①病理检查结果符合喉癌临床诊断结果,认知功能良好的患者;②护理依从性较好的患者;③已接受相应外科局部病灶切除术及相关放疗、化疗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新冠病毒肺炎或艾滋病等严重传染性疾病的患者;②预计存活时间小于3个月的患者;③合并精神疾病或严重心理疾病的患者。
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均接受常规头颈外科喉癌护理干预,对照组喉癌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常规后续护理服务,在院期间遵医嘱进行相关治疗护理操作与体征监测,出院前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给患者提供相应饮食、活动指导,告知复查及治疗时间,临近复查时间前再次电话回访告知。
观察组喉癌患者在常规头颈外科喉癌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接受喉癌患者针对性延续护理,患者在院治疗期间接受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护理干预。从患者出院前开始,实施针对性延续护理措施,全面分析患者病情、病程、疾病分期、治疗效果、症状表现以及医生诊治意见,制定患者个体化延续护理方案,内容包括饮食结构建议、活动建议、复诊时间表制定、心理干预实施措施、回访(形式、频率、内容)、疾病与治疗认知程度提升干预等。首先建立患者独立延续护理档案,将患者个人资料、延续护理方案及流程与档案相结合进行记录存档,在患者出院前,以口头指导以及手册发放两种形式对患者进行生活习惯健康教育,饮食上一般建议提高蛋白质与维生素的摄入,对于生冷、酸硬辣等刺激性饮食的原则是避免摄入;活动上根据患者整体情况进行推荐,一般以简单的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太极拳等,活动受限的患者酌情对其进行床上或床周活动指导。从出院前开始对患者进行第一次延续护理内容中的心理干预,具体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开展实施,一般多见消极、淡漠等负面状态的患者,对其除常规沟通调整外,可以根据患者社会及家庭情况、分析患者主诉的既往资料,分析患者感兴趣或有意愿了解的事物,对其进行推荐,如旅游、影视、歌舞、宠物等,使用注意力转移法偏移患者负面情绪,增强患者与外界人事物的沟通黏性;给患者制定并发放复诊时间表,同时在患者延续护理档案中留存一份,在临近患者复诊时间时帮助患者进行复诊预约;根据患者文化程度以及接纳能力与个人意愿选择合适的或多种结合的护患沟通方式,一般多选微信平台、电话回访以及登门访视三种,指导患者在出现疾病或治疗相关疑问时如何使用微信或电话进行询问;护理工作人员则需要定时使用如上沟通方式与患者进行联络,针对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疑问进行解答,期间根据患者表现动态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进行如上相应干预。对于新型沟通方式接受能力较差或其他原因造成不能进行线上沟通的患者予以登门访视的方式进行延续护理,上门访视内容一般包括体征检测、预后病情观察、心理评估及干预等;由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健康知识的宣讲一般不建议使用线下讲座的方式进行,可以选择在微信平台的文章或视频发送或推送的形式进行科普,以提高患者对疾病与治疗的认知程度;另外可以在患者每次复诊时制作发放相关知识手册交予患者,并根据患者每次复诊情况,动态调整延续护理方案内容,不断完善整体流程。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对相关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情绪心理状态评价以及出院前与出院三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护理满意度根据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调查的得分情况分为三类,即基本满意、不满意和非常满意;情绪心理状态使用SAS/SDS焦虑抑郁状态自评量表进行评判,分数越高,焦虑或抑郁程度越重;生活质量从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社会功能、生活功能以及头颈部功能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得分越高则质量越高。
(1)接受针对性延续护理的观察组喉癌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接受常规后续护理服务的对照组喉癌患者,可见接受延续护理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1%,接受常规后续护理服务的患者护理满意度86.44%,并且观察组喉癌患者的非常满意率64.41%同样高于对照组喉癌患者的47.46%,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对比
(2)在两组患者出院前SAS/SDS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效力的基础上(P>0.05),接受针对性延续护理的观察组喉癌患者出院三个月后的情绪及心理状态明显优于接受常规后续护理服务的对照组喉癌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出院前与出院三个月后的情绪及心理状态评价对比
(3)在两组患者出院前各项生活质量评价项目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效力的基础上(P>0.05),接受针对性延续护理的观察组喉癌患者出院三个月后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社会功能、生活功能以及头颈部功能评分均高于接受常规后续护理服务的对照组喉癌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出院前与出院三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情况对比
通过观察我院收治的118例喉癌患者,发现延续护理的应用在临床中具有实际意义,具体见两组患者对相关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情绪心理状态评价以及出院前与出院三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情况。在研究过程中分别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的后期护理模式,一组接受常规离院后护理服务,包括出院前的健康教育与复查通知等;另一组患者接受针对性延续护理,通过构建整体延续护理方案,以及动态调整改善方案措施,从饮食结构建议、活动建议、复诊时间表制定、心理干预实施措施、回访(形式、频率、内容)、疾病与治疗认知程度提升干预等方面对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最终发现接受针对性延续护理的观察组喉癌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非常满意度均显著高于接受常规后续护理服务的对照组喉癌患者,并且接受针对性延续护理的观察组喉癌患者出院三个月后的情绪及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情况也明显优于接受常规后续护理服务的对照组喉癌患者(P<0.05),由此可见延续护理对于喉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均具有正面效果。同时通过对观察组患者的回溯分析发现,在观察组患者与医护工作人员之间通常具有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且在患者日常生活中出现疾病相关疑问时的首要反应是求助专业医疗人员,可见进一步培养了患者正确有效的医疗观念。
综上所述,对罹患喉癌的术后患者实施针对性延续护理能够有效且正面地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另外还可以促进患者正确医疗观念的养成,建议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