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德宝
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发病率很高,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危重特点,病死率与致残率都非常高,大量出血需通过手术治疗,对患者生存质量与预后进行有效改善。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方案主要包括开颅手术、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等,可根据患者出血量、身体状况等对手术方案进行合理选择。开颅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且手术风险高,加上部分患者年龄偏大,机体抵抗力与免疫力差,术后容易发生感染、高热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在急性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对于血肿清除,减轻脑组织压迫、脑水肿有很大作用,将血肿分解产物对脑组织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恢复神经功能。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可以采取超早期手术与延期手术两种方案,均可起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消除患者脑组织水肿,减轻组织压迫。目前,临床上对于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取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的时机存在争议,对超早期与延期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没有形成定论。基于此,本研究对超早期和延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对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报道,以期确定手术最佳开展时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再出血率与病死率。
选择我院收治的47例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2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按照手术时机分成超早期组和延期组,一般资料比较,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1)对患者进行头颅CT轴位扫描后,显示出血量≥30mL。(2)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3)基底核区出血;(4)发病至入院时间<48h。排除标准:(1)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颅内血管畸形、血管瘤等;(2)出血形态不规则;(3)肿瘤、创伤引起脑出血;(4)凝血功能障碍。
两组患者均应用Leksell G型立体定向仪进行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对患者进行局麻,选择与患者头围大小合适长度的头皮加压螺钉安装头基框,拍摄颅脑CT确定出血点、出血量等,选择最佳预穿刺靶点。在靶点坐标处将弧形臂与导向器安装良好,进行切口钻孔,穿刺抽吸血肿。超早期组于患者发病6h内进行手术,延期组在发病24h后进行手术。
①血肿清除率:利用动态头颅CT观察血肿最大层面变化,清除率=(入院时颅内血肿量-治疗72h颅内血肿量)/入院时颅内血肿量×100%。
②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包括意识、凝视、面瘫等11个条目,0-42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大。B.采用蒙特利尔认知MoCA评分评定认知功能,包括命名、语言、思维等7个条目,0-30分,分数越高认知功能越好。C.采用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进食、行走等10个条目,0-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能力越强。
③并发症:颅内感染、肺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应激性溃疡。
④对比术后1个月内再出血率及病死率。
超早期组血肿清除率98.24%,高于对照组9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3.785,P=0.046)。
超早期组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优于延期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2。
表2 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s)
超早期组颅内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延期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3。
表3 颅内外并发症[n(%)]
超早期组再出血率与病死率低于延期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如表4。
表4 再出血率、病死率[n(%)]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长期高血压、路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病理性改变破裂引起,主要出血部位为基底核,发病突然,病情危重,具有高致残率与高病死率。多数患者发病时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可能出现头痛、呕吐等,伴随轻微偏瘫。手术方案是目前临床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方式,包括传统开颅手术、B超引导血肿抽吸术、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等。其中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多,具有对血肿中心精确定位、预防再次出血、保护功能区、引流快等优点。另外,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于提升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也有很大影响。杨川研究中表明,在患者发病后6h内进行手术与24h后手术进行比较,血肿清除率高、耗时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神经功能更优,与本研究结果相近。张永研究中指出,在对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手术方案过程中,选择超早期手术方案与延期手术方案比较,超早期治疗效果好于延期手术,患者血肿清除率更高,且再次出血的风险低,术后康复快,患者神经功能、认识水平改善情况良好。另外,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下降,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减轻起到促进作用。分析原因: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30min内即可形成血肿,血肿一般在发病后6h内扩大,24h后几乎不再扩大,因此在6h内进行手术可以防止血肿进一步扩大,减少对患者脑组织的压迫损伤,从而改善神经功能,并且可以预防因为血肿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同时,对患者进行超早期手术,可以尽快消除血肿对患者脑组织的压迫影响,减少神经功能受损的持续时间,可降低血肿影响。但是,有研究认为,血肿量较大、血压较高患者不适用超早期手术方案,应该在血压平稳、血肿扩大停止后进行手术,降低手术风险。延期手术无法及时将有害物质对脑组织的损伤,神经功能恢复不理想,且容易引发并发症,包括继发性病理变化与生理变化。
本研究中,超早期组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能力均优于延期组,且并发症概率、再出血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进行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时,应该首选超早期手术时机,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