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勤
摘 要:高考历史备考阶段,是高中生做足高考准备、进一步提升历史知识及技能水平,在高考中获得良好发挥与优秀成绩的关键时期。新高考背景下,高考历史考查范围、重点等有所变化,学生的备考策略也发生调整。基于此,文章简要分析新高考对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变化以高考历史命题的落脚点,以此为依据从历史知识体系、对标核心素养、深入分析史实、培育全球史观、开展线上备考、注重总结解题方法六大方面探究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高效备考模式。
关键词:新高考 高中历史 高效备考模式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8.028
伴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实行,对高中历史教师备考指导能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高中历史备考以“题海战术”为主,简单帮助学生梳理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知识体系后设置大量高考原题、高考预测题等供学生练习,对学生历史观、历史思想方法的培育有所忽视,难以使学生从系统、整体的角度看待历史与当下及未来的关联性,未能帮助学生树立大历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导致学生在应对开放性、探究性并渗透核心素养考查意图的高考历史试题时,难以将史实置于其所处的历史阶段中对其进行全面且客观的分析。为改善此种教学现状,建议教师基于新高考对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变化及历史命题落脚点,为学生提供高效的备考指导。
一、新高考对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变化
新高考背景下,为构建高中历史高效备考模式,教师要深入研读新高考相关政策文件,把握好文件精神,领会新高考评价体系所提出的“一核四层四翼”的本质与内涵,认识到新高考对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变化,即突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聚焦家国情怀,注重选拔有理想信念、有正确历史观、有高尚道德品质、有爱国主义情怀、有理性精神的人才,要求学生具备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综合素养,可以借助政治、地理等因素對历史事实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教师应当将高中历史课程划分为具有相互关联的模块,注重各模块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与关联性,从整体性与系统性角度出发对高中历史学科内容进行重新划分与整合,帮助学生制定备考计划方案。同时要遵循历史学科的本质属性、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复习指导方法,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从高效复习中获益。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考历史命题的落脚点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命题方向发生一定变化,对学生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也有所转变,高考历史命题落脚点体现在两大方面:其一为唯物史观、大历史观及全球史观,要求学生以史为鉴,贯通古今中外,能够以系统方法论、唯物辩证方法论对历史的发展规律进行准确把握,可以对历史影响及意义产生理性、客观的判断与评价,并且可以在历史分析的基础上联系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以此形成贯通性的历史思维以及全局视野。其二为树立“四个意识”,筑牢“四个自信”,要求学生能够延续中华民族重视、研究与借鉴历史的优良传统,能够对历史予以当代关照,可以立足现实、联系实际评价历史事件与现象,可以从历史内汲取精神动力对当下及未来提供正确导向。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备考模式
1.利用思维导图建构历史知识体系
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知识结构庞杂、包罗万象,古今中外历史相互交错、相互影响并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加之新高考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中着重强调“时空观念”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能够对史实与特定的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以历史记年、历史时序、历史地图等形式呈现,对学生历史知识系统性记忆与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学生达成新高考能力考查标准,让学生在考试前做好知识的梳理与储备,建议高中历史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建构更加完善、整体的历史知识体系。
以《华北事变》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此次战争的本质——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笔记以及拓展性素材,把握好改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产生的影响,了解到该历史事件是后续哪些历史事实的背景,自主探究该事件发生后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制度等各个方面带来的变化。借助思维导图的联系性把握好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在面对相似历史事件时,能够以同样的思路及方法进行分析,可以教授学生高效备考方法,促成学生举一反三的灵活性、连贯性思维,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备考中找准重点、延伸知识。
2.对标核心素养塑造学生正确历史观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历史命题以选拔具备正确历史观的人才为核心目标之一。正确的历史观,是以唯物辩证法分析与判断历史的价值及影响,分清历史发展中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内因与外因,辩证看待不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在不同历史阶段内地位与作用的观念;是延续中华民族注重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优良作风,关注历史、现在、未来关联性并能够借助历史洞见中国之未来的发展观。高中历史教师要对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打破历史教材内年级、章节设置的界限,以历史思想方法为引领指导学生以正确的历史观看待历史的变化、演进。
例如,教师可以以《苏联解体》为例全面揭示历史发展变化的量变过程,指导学生全面梳理与苏联解体相关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引导学生结合“苏联新官僚资产阶级”“苏共封建专制、打压民主”“无产阶级专政蜕变为个人专政”“戈尔巴乔夫抛出‘民主社会主义纲领”“叶利钦利用‘九一八事件反对特权、苏共剥夺人权”等探析苏联解体的内因,认识到苏联解体是由量变引发质变的活生生的历史事实,理解苏联解体的本质成因,即违背共产主义宗旨、脱离人民群众。与此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始终保有先进性、生命力的原因,让学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持高度自信,能够从世界范围内不同区域、国家的历史内洞见中国之未来。此外,教师可以请学生采用相同的方式自主分析与认识资本主义、辨析“贞观之治”与“康乾盛世”的不同之处,从而让学生在备考中坚持以正确历史观为引领,能够辩证思考各类历史问题。D8014BDB-7B5D-4207-8D8B-E7C4155A44CB
3.以章节为主线深入分析历史史实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试题不再局限于历史教材,而是注重历史学科与社会、经济、艺术、环境、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关联性,需要学生结合地理、政治、社会等多项因素对历史事实进行全面、客观、理性、辩证地考察,并且更加重视学生在解题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历史观念、时空观念、爱国主义情怀、联系实际的能力等。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备考不宜将焦点及集中在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上,而是要以章节为主线串联起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按照时间、性质等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类,把握不同历史事件地位作用、时空关联、发生顺序与相互影响的分析与论证方法,以此深化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帮助学生应对高考历史中材料分析等题型。
例如,教师可以1861年为历史时间节点,请学生总结归纳国内外发生的历史事件,如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清政府洋务运动等,教师相继补充拓展性资料,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相同历史时期内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与相互影响,让学生通过时间与空间的联想找到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相同点,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在高考历史选择、排序题中的得分率;再如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站在当时的历史阶段及现代视角审视辛亥革命,对其价值、影响及作用做出理性与辩证的判断,能借助唯物辨别方法认识到其改革的不彻底性与积极影响的一面,以此帮助学生形成继承与创新辩证统一的历史意识,可以在应对高考试题时多角度、多维度对其进行分析。
4.纵横交错比较史实以形成全球史观
新高考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以国际视野及全球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视作统一的整体,能够关照全人类的命运,了解不同地区、国家的历史发展道路,能够于历史中汲取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为此,在高中历史高效备考模式下,教师需纵横交错比较史实,以促成学生全球史观。
例如,在指导学生复习资本主义制度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请学生对比同时期的中西方社会体制、国家治理政策、经济体制、采取的对外交往策略等,让学生了解英国、美国、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经过,所实行的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对比同时期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日渐衰落,更为深入地领会清政府衰败的根本原因,从该历史现象中能够获得的启示等。
5.实行线上高效备考策略
高考备考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此阶段历史课程教学全部结束,学生将时间与精力防止在知识点专攻、考试练习与技能提升上,在家中也需要通过梳理知识架构、做题等形式提升自身的解题能力。在此阶段,教师能否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精准化与实时性的备考指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备考效率的高低。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的备考更加高效便捷,为此教师要积极实行线上高效备考策略。
其一,制作备考课件,利用思维导图呈现历史课程知识体系,学生点击子分支进入对应知识模块的学习,在思维导图的指导下将历史事件、现象等与特定的社会条件、历史阶段、历史时空关系等建立关联,综合分析历史发展规律、历史价值及地位等。
其二,制作微课以突破历史备考重难点。针对学生历史基础不扎实,在考试中容易混淆史实、模糊概念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时长在十分钟以内的微课以帮助学生强化与巩固历史概念及原理,引导学生借助材料及教材等丰富其内涵与外延,对历史知识产生深刻记忆与理解。同时,以主题串联起不同的微课视频,在模块划分的基础上形成历史复习系列微课程,引导学生以模块为依据建构历史“大概念”知识体系,形成分析与解读历史的宏观视野,并借助微课内设置的问题链、提示语等发散学生思维。
其三,专题类在线测试题,汇总理念高考历史真题、高考预测题等,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的复习水平、薄弱环节等有选择地进行练习,可以避免“题海战术”,让学生的备考更加精准与高效。同时,试题解析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要点与基本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其四,备考交流平台。良好、积极、健康、乐观的心理是学生高效备考的基础与要素。部分学生在高考前会出现焦虑不安、畏惧等不良心理,不仅会影响其备考效率,而且会影响其在考试中的正常发挥。教师可以借助社交新媒体搭建备考交流空间,向学生发布备考指南,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备考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制定备考计划等,可以疏导学生情绪、调适学生心理。
6.注重总结解题方法
教师需要综合分析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基础不牢固,知识点分散缺乏整体性,难以调动所储备的知识对试题进行全面深入分析;二是审题不细致、要素把握不全面;三是答题时思维混乱。在此基础上,教师以高考真题为例,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其一,选择题解题方法。
在审题阶段理清题目结构,找出关键词语并明确中心与主旨,以此为依据确定答题方向。同时界定题目所涉及的历史时空范围,明确题目的基本类型,了解其所涉及的概念、理論的内涵及外延;分析选项,掌握错误选项的共性特点,如史实错误、对材料的表述夸张或片面、逻辑错误等;运用对应法、排除法确定正确选项。
其二,材料分析题型的解题方法。解读题干,提炼题干内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提炼出题干内的核心观点与有效信息;链接所学的历史学科知识,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影响、价值等做出正确的判断。
其三,小论文类题型的解题方法。结合材料提炼出材料内的核心观点;表明自己对核心观点的态度;分析论证且保证持论有据;得出最终的结论。
除此之外,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抓住“得分点”,如注重答题时条例清晰、逻辑连贯;避免出现史实混淆、概念不清、照抄材料、口语化严重等低级错误;答案的内容具备广度及深度;保证卷面字迹工整,在规定范围内答题等。与此同时,教师应当采取考试模拟、高考真题训练的形式逐步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帮助学生将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理论方法切实转化为自身的解题素养,从而让学生在高考中良好发挥、获得优秀成绩。
综上所述,新高考背景下,高考历史考查内容、范围、侧重点等均发生明显变化,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深入细致地研读新高考相关政策文件,梳理历年高考试题以把握其命题落脚点,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对标核心素养形成正确历史观、以章节为主线深入分析史实、纵横交错对比史实以形成全球史观、应用线上高效备考策略并注重总结解题方法,以此为学生在考试中良好发挥、取得优秀成绩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林平《全面分析新高考特点恰当选择备考策略——新教材与新高考背景下的一轮复习》,《教学考试》2021年第35期。
[2] 柴志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备考的策略分析》,《教育界》2021年第29期。
[3] 张秀华《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学业规划指导方略——“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规划行动研究”研究报告》,《教育实践与研究》2021年第5期。
[4] 祁茂俊《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复习的策略研究》,《考试周刊》2019年第89期。
[5] 张琴《基于新高考背景的高中历史复习策略探微》,《中华少年》2018年第33期。D8014BDB-7B5D-4207-8D8B-E7C4155A44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