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悦
摘要:儿童诗是儿童诗歌的一种类型,因其明显的节奏感、韵律感易于被幼儿接受、理解和记忆。仿编诗歌是幼儿对儿童诗韵律美、画面美、形式美感知后的一种表现方式。引导幼儿仿编儿童诗,有助于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内容,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本文以小班幼儿诗歌仿编活动《彩色的梦》为例,探讨开展小班幼儿儿童诗仿编活动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班幼儿;儿童诗;仿编;策略
3-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该时期幼儿的言语表达,往往由于对词汇记忆的相对不足,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儿童诗是儿童诗歌的一种类型,是专门为儿童而创作的,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其中有纯真情感的表达、优美的想象意境、凝练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易于被幼儿接受、理解和记忆,深受幼儿喜爱。学习儿童诗,不但有助于丰富幼儿在文学词汇、文学形式等方面的认知,还有助于促进幼儿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的发展。
幼儿根据儿童诗的韵律、画面、形式等尝试进行仿编,是对儿童诗韵律美、画面美、形式美感知后的一种表现方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周兢认为,幼儿可在创造中学习语言,如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在学习诗歌时仿编诗句等等。
教师在面向小班幼儿开展儿童诗的相关活动时,往往只采用听读、跟读、朗诵等较为单一、枯燥的活动形式,幼儿无法体验学习儿童诗的乐趣,更加无法感受到儿童诗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仿编儿童诗是学前儿童,尤其是小班幼儿喜爱的儿童诗学习与表现形式。因此,为积累更多仿编儿童诗的教学方式,本人开展了引导小班幼儿仿编儿童诗的系列探索实践。
本文以3-4岁小班幼儿为研究对象,以儿童诗《彩色的梦》为仿编内容,尝试归纳总结引导幼儿仿编过程中所积累的有效策略。
一、活动实录
(一)情境引入
儿童诗《彩色的梦》篇幅短小,内容浅显,韵味十足,易于被小班幼儿理解和接受。根据儿童诗的内容,教师将原诗改编为“小草爱做梦,梦是绿色的。小花爱做梦,梦是红色的。云朵爱做梦,梦是白色的。小朋友爱做梦,梦是彩色的”,再利用图片展示和语言讲述,用拟人化的方式,创设了一个睡觉时万物爱做梦的情境导入活动。
师:玩了一天,大家都觉得很累了,睡着了。
师:小朋友,你们睡着之后会做梦吗?你们做过什么梦?
宁宁:我会做梦。
子浩:我梦到自己在吃雪糕。
锐锐:我梦见和爸爸妈妈一起玩。
柔伽:我也是梦到在玩。
……
师:图片上的小草、小花、云朵睡着后也做梦了,而且是有颜色的梦,我们看看它们做了什么样子的梦。
(二)感知理解
相比于较为抽象的语言,小班幼儿对于画面的理解更为明确清晰。在儿童诗的感知和理解环节,教师借助图片作为儿童诗内容呈现的媒介,让内容看得见、观得着,搭建问题支架,帮助幼儿进行理解,感知事物颜色和梦的颜色的关系,以及感知《彩色的梦》一诗中由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形成的韵律和节奏特点。
师:这是谁?小草(小花/云朵)做了什么颜色的梦?
师:为什么图片里的小草(小花/云朵)会做绿色(红色/白色)的梦?
(三)表达输出
进入仿编环节,教师通过“猜梦”游戏,引入辅助表达的语言材料,如颜色明显的葡萄、香蕉、苹果、金鱼等图片,引导幼儿根据事物与颜色之间的关系,以及儿童诗中韵律特点进行仿编。
师:小草、小花、云朵的朋友们也爱做梦,看看它们是谁?
师:葡萄(香蕉/苹果/金鱼)会做什么颜色的梦?谁能按照小草、小花、云朵的说法说一说?
柔伽:葡萄爱做梦,梦是紫色的。
恬恬:香蕉爱做梦,梦是黄色的。
安晨:苹果爱做梦,梦是红色的。
浩宸:金鱼爱做梦,梦是金色的。
兒童诗仿编过程中,绝大部分幼儿能够根据原诗的内容特点和韵律特点进行仿编,甚至还能生发出自己的内容。
师:你还是知道什么爱做梦,它的梦是什么颜色的?
宁宁:斑马爱做梦,梦是白色的。
依依:斑马爱做梦,梦是黑色的。
添添:霸王龙爱做梦,梦是绿色的。
依:苹果爱做梦,梦是绿色的。(我吃过绿色的苹果。)
澎澎:菠萝爱做梦,梦是金黄色的。
恬恬:爱莎爱做梦,梦是冰蓝色的。
沛诗:草莓爱做梦,梦是红色的。
光棣:滑梯爱做梦,梦是黄色的。
二、策略分析
以小班儿童诗仿编《彩色的梦》活动为例,归纳总结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儿童诗所使用的有效策略。
(一)选择内容,适当处理
在以引导幼儿仿编诗歌为目标的活动中,教师需要在活动开展前对支架幼儿仿编的儿童诗内容的选择,优先选择韵律性明显的儿童诗。儿童诗《彩色的梦》中,句式中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凸显了明快清晰的节奏和韵律,诗中的“小草”“小花”“云朵”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便于分析和理解。
由于原诗中“白云”对应梦的颜色是“蓝蓝的”,可能引起幼儿的混淆,教师对原诗进行的简单的改编,帮助幼儿更好地明确诗中事物与颜色之间的关系,以此支持后续的自主仿编。
(二)形式多样,帮助理解
儿童诗的语言较为凝练,单纯通过倾听、朗读诗句,幼儿难以将儿童诗中的内容串联成线,难以对内容进行理解。教师可将儿童诗中简约的故事内容提取出来,通过创设情境、语言加工、引发思考、图片呈现、音乐辅助、操作游戏等等方式,让儿童诗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丰满立体的内容呈现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幼儿接受、理解和记忆。
另外,引导幼儿感知儿童诗中的声音韵律特点,有助于幼儿开展仿编。儿童诗中的声韵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种:押韵,叠声与摹声,使用修辞手法形成声韵效果等类型。在《彩色的梦》仿编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感知诗歌韵律性的环节,将韵律特点通过图谱(如图1)的形式呈现,一方面有助于幼儿感知事物与颜色的关系,另一方面有助于幼儿感知诗句句式反复的特点。
(三)丰富认知,积累经验
幼儿对儿童诗的感知、欣赏、理解、仿编、创编,都离不开已有经验的积累。日常注重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利用具体形象的事物丰富和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注重经验支架的搭建,有助于幼儿对抽象文学作品的内容、内涵和情感的感知。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接受包括儿童诗在内的、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是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教师可以利用真实生活场景中的各种活动机会,帮助幼儿练习并获得语言经验。比如,利用等待环节的时间哼唱儿歌、玩猜谜语游戏,利用饭前饭后、睡前睡后的时间听故事、散文等等,都可以帮助幼儿充分练习、拓展已经获得的文学语言形式经验。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利用儿童文学作品培养中班幼儿语言韵律感受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DXKT25445)成果】
参考文献:
[1]鲍文英.儿歌教学对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144-149.
[2]周兢.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53-15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8.
[4]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85.
[5]周兢.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79.0DC2E62D-679C-4012-A6CE-E7AA64B10F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