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融合,提升素养

2022-06-01 01:03刘志敏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深度学习高中数学

刘志敏

摘要:近年来,教育部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也在不断对中小学的教育进行改革。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遵循最初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上没有创新突破,导致学生思维渐渐固化。但如今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来说,想要在课堂的教学中提高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首先需要扩大自身知识储备,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在教学中不断启发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教师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深度学习并不是要让学生一股脑地一直学习,而是需要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在学习完知识后,对知识能够自主反思总结,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网络,以便在日后再碰见类似的问题,能够游刃有余解决。当前高中数学在不断改版,难度会越来越大,更多偏向于考验思维灵活性,因此想要让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钻研能力,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课堂中充分动脑,培养思维。

一、设计合适灵活的教学方案

想要能够完美地教授一节课,背后需要教师认真地备课。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教材摸透,能够分清楚教学中的重、难点,将知识联络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并且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如果合适,可以将之前教授的知识连串起来,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授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中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时,在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函数的基本概念以及函数的一些画图形式,所以接触指数函数时,学生不会像无头苍蝇,上手会比较容易,这时教师在备课时候就可以省去教授函数概念这一教学步骤。教师要学会制定灵活的教学方案与目标,省去一些教学中较为浪费时间的步骤,把握住教学的课堂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教授指数函数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进行画图操作,为学生演示指数函数的图像时,可以把之前学习的二次函数以及一次函数一同画在一张纸上,这样做可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也能够接触到之前学过的知识。

二、组织生动真实的交流小组

一个人的思考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一群人的思想交汇碰撞出来是无限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学会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交流畅谈,让学生能够在小组交流中取长补短,互相磨合。想要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首先要让学生自己行动起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才能够让学生在教学课堂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例如,想要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提升,教师的责任重大。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前为学生挑选好合适的讨论主题,并在这个话题中设置一些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够太难,同时教师需要在一旁担任引导者的职务。当学生在思维上受到阻碍时,教师需要在一旁指引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暗示。比如学习到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第八章中《简单几何形的表面积与体积》时,这一章中的计算常常让学生感到十分苦恼,很多学生在得出解决方法后却在计算中出错。因此教师可以再教授这一节时,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在小组中让学生自主分工。在计算表面积时,首先需要学生画出题目中所给的图形,然后寻找出相对应的表面积公式,最后让两名学生进行计算,互相核对,最终交出答案。在小组交流中学生之間的讨论,能够很好地纠正错误。

三、优化教学中的问题设置

高中数学这门课程本就是在不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单纯地只是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把课本吃透,是还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课本吃透之余,学会举一反三。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向学生不断升级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最终能够达到深度学习。

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数列》一章节时,其中有一道解决等差数列的题目。已知在公差d小于0的等差数列{an}中,S9=S17,问数列前多少项和最大?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解法不定。其实在等差数列或是等比数列这两个章节中出现了很多开放性题目,教师可以把握这两个章节来进行问题解决。开放性题目最能够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解法一:记f(n)=Sn=a1n+d,并设S9=S17=m。因为二次方程f(n)-m=0有两个实根9和17,所以f(n)-m=(n-9)(n-17),即f(n)=[(n-13)2-16]+m。因为d<0,所以当n=13时,f(n)有最大值,即S13最大。这是第一种常规解法,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重点是需要教师去引导第二种解法。解法二:设f(n)=Sn=a1n+d=dn2+(a1-)n。因为S9=S17,d<0,所以f(9)=f(17).所以抛物线y=f(x)的对称轴是x=13.又因为其开口向下,所以当n=13时,f(n)有最大值,即数列{an}的前13项和最大。解法三:因为S9=S17,所以a10+a11+…+a17=0。又因为a10+a17=a11+a16=…=a13+a14,所以a13+a14=0。因为d<0,所以数列{an}单调递减,于是a13>0,a14<0,从而S13最大。这里需要考虑d<0,对学生难度较大。

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来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中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发言,最终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置优质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师生共同配合发展,达到学思融合,提升素养的效果。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课题编号:2019YQJK50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1]郭建理.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1(12):57-60.AAA6B569-2385-48E4-9A5D-4E65610FB11F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培养深度学习高中数学
浅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心得
改进实验教学 促进学生思维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