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松
摘 要: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科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高中历史作为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开阔学生眼界的重要学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指向性。所谓文史不分家,为高中历史的教学开辟了新的渠道和方向,把文学史料和历史教学进行充分的融合,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文章从核心素养的概念出发,探究高中历史文史融合的材料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文史融合;材料阅读
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深化,需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思想,形成对现代社会的正确认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养成适应现代社会的思维和能力。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材料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历史教学为根本,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在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一、概述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所在。核心素养的本质是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提出来的教学目标,最根本的原则是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根本目标是让教学从外在的形式回归到学生的身上,把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学生个人思想和能力的成长方面,为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服务。核心素养的核心就是“立德树人”,更具体的就是以学生为本,让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加贴合时代的发展脉搏,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思维判断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基于历史学科的素养,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更加全面和客观。现阶段很多一线历史教师在平时的历史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迫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升学压力,在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上都比较单一,片面地讲述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忽略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情逐渐下降[1]。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充分地利用文史融合的阅读材料,有效地丰富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为历史课堂增添无限的乐趣,为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历史文史融合的基本概念
新课改背景下,学科教学过程中彻底打破了学科的限制,更加提倡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实现知识的融合,不断培养学生综合性的思维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历史文史融合是基于历史教学实际情况,以及新课改要求所提出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把文学性的内容更多地融合进历史教学中。通过文学性材料生动形象的表达,把整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变得更加鲜活和立体,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此外,在高中历史文史融合的过程中对融合的材料并没有明显的要求,可以大胆地把词曲、诗歌、历史剧等材料进行融合,有效地解决学科独立的问题。同时,在文史融合材料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实现文学知识和历史素养的双提升,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素养,不仅为高中学生的高考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进一步探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高中历史文史融合的材料阅读教学实践现状
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更多时候把历史作为一门应试学科,尤其是在材料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过分地追求问题的正确答案,忽略了对材料的思考和理解,导致教学的效果难以满足要求。此外,在部分历史材料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大篇幅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无从下手,很难把握材料阅读的关键和重点,使得材料阅读的效率和质量都不高,从根本来看主要问题还是集中在教师身上。综合来看,导致学生文史融合材料阅读出现困难的原因有三个:
首先,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部分历史教师仍然采用以往的教学观念,对文史融合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选择单向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对学生历史思维和素养的提升不够重视[2]。高中历史学科不仅是应试科目,更是开阔学生历史视野,深化学生歷史思维观念的关键学科,教师必须充分重视。
其次,高中历史文史融合材料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文学材料的选择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部分教师为了文史融合而进行文史融合,忽视了文学材料和历史知识的联系,导致文史融合只是流于表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最后,教师在文史融合材料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方法不够新颖,手段不够丰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学对于材料阅读仍然是采取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方式,没有把材料阅读和现代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文史融合材料阅读教学实践的意义
文史融合材料阅读教学开创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路径,是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新举措,能够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文史融合材料阅读教学极大地丰富了高中历史材料阅读教学的内容,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把历史学科知识和文学史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构建起系统的学习框架和学习思维,对历史事件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实现能力的提升,为高中学生的升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文史融合材料阅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历史学科的教师跳出历史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不断地进行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学习,使得自身的教学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为高质量的历史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文史融合材料阅读教学策略
(一)立足高中历史实际,合理选用文史资料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文史融合材料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只有科学合理地选择文史材料,才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帮助,有效地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效果。在选择文史资料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文史资料,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去了解历史事件,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实现学生历史素养提升的目的[3]。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诞生》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了解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然后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展现在课堂中,和历史教学实现融合,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是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创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充分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原理和基本核心是什么,并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灵活穿插历史资料,丰富学生历史认知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材在历史事件和人物介绍上是相对丰富的,但是对部分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的介绍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学生在进行记忆和背诵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影响学习效果。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灵活地使用文史资料,在课堂上把文史资料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进一步丰富历史教学的背景,让整个历史教学过程更加完整和全面,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让学生的历史知识进一步拓展。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历史“安史之乱”部分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唐朝发展的过程,以及为什么会发生“安史之乱”等原因,全面掌握唐朝的兴衰历史,教师可以选择李白和杜甫的诗进行学习,让学生了解到盛唐和“安史之乱”发生时的唐朝之间的对比,感慨历史的变化。教师可以选择杜甫的《春望》,让学生去思考“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分析唐朝衰败的真正原因等,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拓展历史教学空间,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进行文史融合材料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高中历史教材内容的时代特征和发展的规律为基础,不断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探究兴趣。从文史资料的本质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作者对当时历史阶段生活的认识,通过和历史背景的结合,能够让学生对历史情况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以高中人教版历史讲述的明朝崇祯年间的部分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选择《湖心亭看雪》为文学资料让学生阅读,让学生更加具体地了解历史中的朝代变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比如,在讲解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进步的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去自主查阅相关文史资料,让学生去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再结合当下的中国社会,让学生能够形成辩证的思维,去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国的发展。
(四)结合历史教学进程,延伸历史教学内容
高中历史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材料阅读的范围,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去收集和历史知识有关的文史资料,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更加深入[4]。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历史“经济变革”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去收集和了解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相关文史资料,理解部分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要素和术语,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形成对照,有利于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
(五)注重教学情境构建,优化学生素养提升
教学情境的构建让学生和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的距离进一步拉近,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的了解,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高中阶段学生在思想和能力发展上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特征,在教学和学习中的需求也比较分散,在文史融合材料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构建,营造良好的材料阅读氛围。通过构建教学情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文史资料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比如,在教授“鸦片战争”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以微课为基础,帮助学生进行历史思维导图的创设,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生线路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和了解。同时,教师可以把鸦片战争中涉及的人物、事件、背景等相关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把学生带入历史情境中,强化学生对相关材料的理解。
(六)把握历史教学核心,开展主题教学活动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文史融合材料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文史融合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最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主题,保证活动的针对性,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相关内容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背景和原因,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积极意义和失败的原因等,在真正意义上锻炼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历史思维能力,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实践活动的选择上,教师可以以辩论赛为活动的形式,主题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否推动了民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学生在开展辩论之前充分地准备相关的资料,在收集文史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历史视野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开阔,然后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开展激烈的辩论比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本质,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审视历史。
(七)把握历史教学新范式,增强学生历史分析能力
高中历史文史融合材料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新范式的把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梳理,把涉及的历史知识给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历史问题。在文史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以不同的史学观去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历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等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反侵略战争为主线进行归纳和梳理,放在现代化历史观念的框架下,让学生意识到反侵略战争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升教学的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文史融合材料阅读教学对高中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以及学科素养的發展是具有一定意义和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古今中外的文史材料,挖掘其中与教学相匹配的内容,实现二者的融合,为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眯.文史读物在高中历史教师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22.
[2]田含笑.探析阅读材料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J].时代报告(奔流),2021(5):54-55.
[3]赖永明.高中学生历史材料阅读能力提高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9(25):17.
[4]王明明.领悟·借鉴·融合:谈文史结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