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鹏
桡骨远端骨折为常见老年上肢骨折病症,临床发现,老年女性患者患有此病的几率更高,老年人普遍存在骨质疏松的情况且其骨骼相对较为脆弱,致使在遭受外力作用时很容易出现骨折现象[1]。机体的腕关节与桡骨远端紧密相连,因此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病症后,将不同程度地对患者的手臂及腕关节活动力造成不良影响,致使其生活质量降低[2]。临床上针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病症的治疗主要以恢复患者正常桡骨结构及腕关节功能为目的,常用于治疗此病的方式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其中前者主要以手法复位后进行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优势主要为操作简便及创伤性小,但是所取得的疗效不够理想[3],而手术治疗虽然有一定的创伤性,但产生的治疗效果明显,且固定性能好,若术后尽早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可加速骨折愈合[4]。本研究中对本院2018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10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后实施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后疗效进行了研究分析,详情如下。
将本院2018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10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30例;平均年龄(60.5±4.2)岁;AO分型:18例为A型、25例为B型、10例为C型;致伤原因:16例为高处摔伤、20例为交通事故、17为腕部砸伤。研究组中男22例,女31例,平均年龄(60.9±4.6)岁;AO分型:16例为A型、26例为B型、11例为C型;致伤原因:15例为高处摔伤、18例为交通事故、20例为腕部砸伤。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随机分组研究已得到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桡骨远端骨折诊断标准;骨折至入院时间不超过14 d;患者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陈旧性或者是开放性骨折;因骨肿瘤及骨质疏松等原因而引起的骨折;合并精神障碍、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及感染性疾病、严重性心功能不全;出现严重性的软组织损伤、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现象;视听功能障碍;心理精神不健康[5];存在其他骨折疾病,例如骨性关节炎或者是腱鞘炎等;手术治疗禁忌证或不耐受;治疗不配合。
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对患者的手部行局麻操作,而后行人工复位步骤,最后使用石膏或者是小夹板对复位后骨折处进行固定,治疗后循序渐进的指导患者进行一些腕关节功能康复运动。
研究组接受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于桡骨远端处的掌侧进行入路,在桡侧腕屈肌端行纵行切口操作,分离动脉与肌腱,复位骨折部位,并在C臂机的帮助下对骨折复位效果进行观察,若满意,检查螺钉位置是否合适,借助于螺丝钢板固定骨折部位,最后缝合手术切口,并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术后3 d后即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腕关节功能锻炼活动。并于术后1个月叮嘱患者到院复查,若复查结果良好,即可对固定物进行拆除,并告知其防治不良并发症的方法,提高治疗预后水平。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3及6个月后影像学指标、腕关节Cooney评分、并发症。(1)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患者骨折复位,可自由伸缩关节;有效:治疗后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较好,关节功能得以有所恢复;无效:治疗后患者的骨折无复位且关节功能无改善[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治疗3及6个月后影像学指标。以影像学技术对患者治疗后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进行测量。(3)腕关节Cooney评分。疼痛项目为25分,随着分值的增加,疼痛度将明显缓解;功能状态为25分,随着分值的增加,腕关节功能将明显改善;活动度为25分,仅评价伤手,随着分值的增加,腕关节活动度将逐渐提高;握力为25分,与正常一侧进行对比,随着分值的增加,腕关节握力水平将逐渐增强[7]。(4)并发症。统计患者骨折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并发症,包括有二次位移、腕管综合征、神经炎、骨折不愈合。
以SPSS 26.0软件进行计算,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运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研究组治疗3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影像学指标比较 ()
表2 两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影像学指标比较 ()
组别 例数 治疗3个月腕关节影像学指标 治疗6个月腕关节影像学指标掌倾角(°) 尺偏角(°) 桡骨高度(mm) 掌倾角(°) 尺偏角(°) 桡骨高度(mm)对照组 53 6.13±2.20 18.93±4.30 7.13±0.99 6.37±2.69 19.18±4.47 7.36±1.68研究组 53 7.99±2.15 21.44±4.35 8.44±0.64 7.93±2.41 21.53±4.66 8.59±0.93 t 值 - 4.401 9 2.987 4 8.090 0 3.144 5 2.649 4 4.663 2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干预前两组各项腕关节Coon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项腕关节Cooney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腕关节Cooney评分比较(分, )
表3 两组腕关节Cooney评分比较(分, )
组别 例数 疼痛 功能状态 活动度 握力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53 15.2±6.3 19.4±4.2 14.3±4.9 18.4±5.3 14.0±5.6 18.2±4.8 14.9±4.3 19.6±3.4研究组 53 15.0±5.5 22.6±2.2 14.8±4.3 21.7±2.6 13.3±4.9 22.0±4.4 15.3±4.7 22.9±2.2 t 值 - 0.174 1 4.913 4 0.558 3 4.069 5 0.684 8 4.248 5 0.457 1 5.932 3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30%(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桡骨远端骨折病症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性影响,若未能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干预手段,将可能导致其发生骨折延迟不愈、二次位移等严重性并发症[8]。该病症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承受一定的痛苦,且若治疗不当,还可能造成腕关节功能失常,因此应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有效治疗措施[9]。
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为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病症的常见方式,保守治疗下不能很好的对复位后患者骨折端关节面平整性及稳定性进行维持,同时,该治疗方法下容易引起腕部酸痛或畸形等不良后遗症,因此这一治疗方法无法满足桡骨远端骨折病症患者的治疗需求。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最大目标为有效复位,以稳定的固定支撑骨折愈合,并避免加剧组织损伤。为最大程度恢复患者腕关节功能,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现阶段,临床中提倡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本研究发现,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组间的各项腕关节Coon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项腕关节Cooney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更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保守治疗实施过程将首先会以手法复位的方式对患者的骨折部位恢复至正常生理解剖结构,而后再借助于石膏等进行固定,该项治疗虽然有效,但是相对来说,更为适用于未发生移位或者是发生轻微性移位骨折的患者[10],针对骨折已经累及关节组织的桡骨远端骨折病症患者而言并不能产生良好的复位效果,临床发现,若对此类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后,发生移位及再次骨折的几率较高,且患者尺偏角及掌倾角恢复程度也相对较小,治疗后其关节面也不够平整,会影响到正常腕关节功能的发挥[11]。相较于保守治疗而言,手术治疗下将实现对患者骨折部位的精确性复位,解剖钢板预弯后基本与患者的桡骨解剖形态弧度相符,再借助于螺钉进行固定后将有效对其完整的生物力学支架进行恢复,进而使其获得良好的内固定力,避免发生复位丢失现象[12]。本研究采用了积极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法,可在直视状态下对患者的腕关节复位情况进行观察,若患者存在严重性粉碎压缩骨折,还会直接于骨缺损处进行植骨操作步骤,以保障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稳定性及长度。手术治疗下选择在患者的掌侧入路,将会直接性的与其神经及肌腱组织进行接触,且与其骨质接触面积相对较小,利于减轻钢板对患者腕关节骨骼所造成的不良刺激[13]。老年群体出现骨质疏松的几率相对较高,保守治疗下容易发生关节面塌陷现象,但是手术治疗下却可通过对活性骨诱导成分的增加来促进骨折愈合,且可精确纠正尺偏角及掌倾角,进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4]。此外,保守治疗下需要患者长时间进行石膏等固定,对其实施康复锻炼也只能限于手部关节及手指,致使对腕关节功能所产生的锻炼效果较差,而手术治疗下术后3 d即可实现对患者腕关节功能的针对性训练,利于促进其术后尽快恢复腕关节功能,加快康复速率,早日回归正常生活[15]。
综上所述,对比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病症的疗效明显较高,将尽快恢复患者影像学指标及腕关节功能,降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