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明书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法
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是发展学生性格、认识的重要学科。为了顺应教育时代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将心理健康教学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中,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认知以及发展理念,而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小学体育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育人理念,积极引入全新教学方式、引入全新教学内容,从而构建良好教学环境,推动体育教学发展。
一、围绕学生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活动
为了进一步实现心理健康渗透下的体育教学目标,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应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因学生学情、认知能力等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可结合学生这些差异性,将其划为不同学习层组,一般情况下教师可将学生划为待进层组、中等层组、良好层组,之后即可为不同层组学生布置相应学习任务,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逐渐树立学习自信,实现其多元能力以及素养的发展,以此来进一步实现新时期下的教学改革目标。
例如,笔者在《篮球基础》相关内容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笔者在将学生分层的前提下,为其安排不同学习任务。待进层组学生综合能力较差,且多为女生,他们缺少一定的学习动力,因此笔者带领这一层组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练习篮球传球掩护相关动作,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则起良好引导作用,逐步建立學生学习自信,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以及体育能力;中等层组学生能力强于待进层组学生,因此笔者让他们在小组内探究篮球基本动作,在掌握之后可以与其他同学尝试投篮;良好层组学生身体素质较强,且他们篮球综合能力优越,因此笔者让这一层组学生合理分组并开展对抗赛,在比赛中需要运用篮球掩护基本动作,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意识,树立学生正确认知。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围绕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分层教学,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帮助他们掌握更多体育动作,并树立其正确价值认知,从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实践
小学生活泼好动,且表现欲强烈,因此在心理健康渗透视角下,教师应积极构建良好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在探索中树立正确价值认知。例如,笔者在《立定跳远》教学中,借助情境创设开展有效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简化,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并提升其学习兴趣。因此,笔者从以下几点入手,通过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在这一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笔者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学内容。因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存在差异,因此其体育运动能力也各不相同,这是之后制作视频、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其次,笔者设计教学内容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笔者整合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媒体资源,并结合这些内容,制作出教学覆盖面积较广的视频、PPT和动画等内容。最后,将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笔者提出了相应问题:同学们,大家想一下,如何借助摆臂和蹬腿跳的更远呢?很多同学进行思考,跃跃欲试,于是笔者借助信息技术中的动画,将人物动作适当简化,并在这一过程中讲解立定跳远摆臂、蹬腿技巧,之后将学生带到操场,让他们热身之后尝试跳远,并开展了相关游戏,进一步提升其体育综合素养。
三、课后咨询,矫正学生心理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应做到针对学生中个别学生的差异,教师应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树立学生学习自信、予以学生多元化评价,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认知;在课下,教师要积极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学习兴趣以及运动技术等,尝试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启发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形成正确、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体育教师也可与学生班主任沟通,了解学生性格、认知特点,从而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针对性开展做好充分保障,进而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教学每一阶段,切实深化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利于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不断树立认知,实现自我发展。因此在全新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教学每一阶段,并借助全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打造良好教学环境,切实推动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冲.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量表研发与作用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21.
[2]刘乐安,苏德强.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析[J].体育风尚,2019(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