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兰 蔡文桂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提升思政理论课的育人实效,关键在教师。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民办高校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机遇,提出了解决当前福建民办高校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发展的途径,有较大的参考与推广价值。
关键词:民办高校;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11 — 0170 — 03
截止2020年12月,福建全省有高校88所,其中,民办高校37所,在校生为970787人,民办高校在校生数为283095人,占比29%,全省高校思政教师总数为3595人,专职教师总数为2186人,其中,民办高校思政教师总数为887人,占比25%,专职教师总数为591人,占比27%。显然,在福建,民办高校在校学生数和思政教师数占比已超过25%,民办高等教育在福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提高育人实效,关键在教师。在福建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中,青年思政教师占比尤其高,青年思政教师的质量提升是突出问题。
一、当前福建民办高校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福建民办高校青年思政教师素质对标当前思政教师职业要求
1.学历、阅历不够。眼下福建公办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高学历是普遍现象,基本上是硕士、博士。但在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社会政治地位“不平等”问题,青年思政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以硕士为主,部分本科,博士基本没有。同时,青年教师基本上是刚毕业的研究生,部分青年教师还未转变自身的社会身份,定位不准确,缺乏对社会生活的体悟和社会实践的历练,阅历、经历缺位。
2.思想、感情缺乏。受限于青年教师自身的学历水平,民办高校思政教师的思想及理论水平有待提升。在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据调查,基本在周课时12节以上,甚至部分民办高校达到周学时20节,有时候还要承担部分行政事务,造成不少青年思政课教师长时间“宅”在办公桌,或“浮”于学山会海,与学生接触少,感情淡薄,与学生隔有一堵无形的“离心墙”,对学生的思想困惑和成长需要关心与关注不够,影响师与生的关系,局限了教书育人的立场、方法和态度。
3.理论、文化不足。福建民办高校的青年思政教师,有一定比例不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背景,有的是辅导员转岗而来,或者只是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这部分人基础理论知识缺乏,又不勤于学习,导致他们知识层次低、知识面窄,对于新思想的领悟也不够,时常张冠李戴,"雷人""雷语",既没理论,又没文化。
4.想法、办法低端。对于思政教师,既要有想法又要有办法,思路和想法既要与党和中央的要求对标,又要与具体教学实际对接,才能解决问题,福建民办高校的青年思政教师受制于自身的学术水平及学习动力,普遍存在着不能实现把想法变成说法,再把说法变成办法的能力。
(二)民办高校青年思政教师素质对标当前思政课课程要求
1.思政课程内容要求教师综合素质高
思政课程内容既泛又新,还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五门思政理论课程的内容广泛,涉及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学、政治学、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建,且知识体系更新快,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是熟知最新思想、新理念,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1]。课程难度大,在现实问题与理论发展方面,要求思政教师能准确应对学生提的一些尖锐敏感问题,深层次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很大的考验。对思政教师而言,讲好思政课要有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和情感热度。既要重视知识与理论的规范性,讲准,又要重视课程内容理论性,讲透,还要重视课堂的生动性,讲活,更要重视知识的思想性,讲信,这些要求对于福建民办高校的青年思政课教师无疑形成强大的挑战和压力。
2.思政课程评价要求教师综合素质高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思政课程的评价要求也越来越规范、越严格。对福建民办高校的青年思政教师而言,明显存在着青年教师缺少对课程的理解与感悟的问题,对课程而言,由于缺乏系统思维与能力,无法做到打破课程章节结构,去从知识的逻辑性来理解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注重表象上的要求;对思政课的讲授或是“照章照屏”念稿,话语不接地气,或是素材的简单堆积,缺乏学理支撑,无法打通学科之间、课程之间的知识关系、价值关系,在教学中“局限于细节,有木无林”,授课无体验感,缺乏情感渗透,既感动不了自己,也感动不了学生。
(三)福建民办高校青年思政教师素质对标当前学科科研要求
福建民办高校一是对科研的重视程度显然不能与公办高校同日而语,部分学校甚至对教师没有科研要求;二是相对于公办高校,由于青年教师同比收入较低、教学工作量较大且面对的综合事务更为繁琐,其本身投入科研的时间就相对有限;三者,当前普遍适用的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对年轻教师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压力更大,留给他们选择和发挥的领域更少,所获得的支持更少,比如一些指定由学校配套资金要求或者自行筹措资金的项目,民办高校基本没有或是很少。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的科研考核体系中根本没有对思政教师提出单独的评价标准,科研考核要求显然不符合学科特点。
二、当前民办高校青年思政教师職业发展的机遇
(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思政教师的职业发展
近年来,党和政府出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版、2019版、2021版)、《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等一系列的文件,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教师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建设意见,为思政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保障和价值指引。高校思政工作中青年骨干培养项目、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计划等,均对福建高校青年思政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广大的机会和发展空间。近年来,各级各类各思政专项也逐渐给民办高校一定的比例,让民办高校的思政教师有机会享受与公办高校一样的职业发展机会[2]。
(二)民办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信逐渐提升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各级财政逐渐加大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直接投入,明确高校要确保思政专项经费列支和思政教师专项补贴,并加大监督与检查,在福建,基本上所有的公办高校均已经落实了思政教师的补贴政策,有部分民办高校也落实思政教师的专项补贴,相对于过往,虽然数额不算大(300-1200元/月),但也是一个较大的进步。近年来,已经有不少的民办高校的青年思政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研究专项、“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等项目立项,思政课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职业自信的提升,也促进了思政教师们职业能力和职业热爱的提升,福建民办高校的思政教师们以“六要”为标准,进行着自我革命与发展[3]。
三、当前福建民办高校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发展的途径探索
(一)民办高校应加强内培外引,完善考核手段,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的素质
学校要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提升青年思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应该通过提高青年思政教師的地位,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帮助他们制订职业规划,完善青年思政教师的选拔和培养机制,拓展培养渠道,加大培训力度,确保新入职和新转岗转任思政课教师先培训后上岗,专职教师每三年至少接受一次专业培训;组织“思政课程”工作坊等专项培训,为青年思政教师强化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提供支持。要加大引进力度,提升青年思政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应平衡“数量关”和“入口关”,在选拔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对新聘用的思政课教师在学历层次要求要硕士以上,中共党员,本科及硕士所修专业要有一致性,尽可能引进部分具有博士学历或学位的中青年思政教师;在思政教师的职称评聘、评先评优方面要有单列的指标,对青年思政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培养要有单列的预算。
(二)青年教师应多途径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1.青年思政教师要转变思想,厚积薄发
青年思政教师要转变思想,克服一步登天的心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据调查,当前,有六成以上青年思政教师因迫于各种量化指标根本无法潜心学术研究,更多的是功利性地完成“科研”任务,急于求成,没有结合自身特点和教育发展规律,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教学模式,没有冲破旧理念的束缚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所以,当前青年思政教师尤其是民办高校的教师,更应该厚积薄发,根据自身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循序渐进,要积极作为,主动学习,多读经典和原著,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华首先进入教师的头脑中,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着力于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学生一起发展,学习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能力;要主动钻研、总结和反思,要重视科研反哺教学理念,科研促进教学,学懂、弄通、悟透、讲明,达到春风化雨的讲授效果。
2.青年思政教师要抓住机遇,自我革命
青年思政课教师要认清形势,把握时机,千方百计地抓住每一个进修的机会。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教学展示活动,在比赛中实现自我成长,在比赛中得到能力提升,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要积极报名参加“马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论坛、学术沙龙等交流活动,抓住与学科领域领头人、专业建设前辈与同行者们互相交流、学术碰撞的宝贵机会。要在挑战中找机遇,实现自我革命,促进职业发展。尤其是民办高校的青年思政教师,机会相对较少,有时候,一次好的机会抓住了,就可能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蝶变。
3.青年思政教师要提升职业自信与自觉
传道者必先信其道,信道才能至情至深,情至深才能行愈笃。自己信,讲出来别人才会信;自己不信,调门再高也说服不了人。青年思政教师要提升职业自信与自觉。真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精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结合,做一名博而精的人师;真懂,自信才能他信,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不能一知半解或者胡乱解释,只有真懂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精神污垢,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真信,思政课教师队伍要纯洁且纯粹,只能是中共党员,只能信仰马克思主义,要带头坚决反对各种歪曲、否定、丑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错误思想和行为;真用,学思践悟。思政教师要向学生正确、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兴趣,提高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4]。
4.青年思政教师要勇于创新,促进飞跃
讲好思政课,就要守正创新,青年教师有着善于互联网利用的先天优势。在融媒体时代,信息的来源途径是多元的,学生可以通过丰富的渠道获得知识,青年思政教师要在内容上完善,结合学生的需求,传播思政理论知识;要在教学方面做改革,实现灌输性与启发性的有机统一,理论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化知识为思想,化思想为信仰,让学生领略理论之美[5]。教学改革的探索有利于加强青年思政教师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思考,教学改革的实践有利于提升青年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国家指导下思政教师的评价对课程教学能力的要求的比重会越来越高,勇于创新,能对青年思政教师的职业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青年思政教师要深入研究思政课的内容和规律,领悟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科学性与学术性,统一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达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学思践悟。要坚持创新与创造,实现飞跃。
〔参 考 文 献〕
[1]李巧针.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新困境与改革思路[J].北京教育(高教)2020(03):46-49.
[2]史东辉.新时代民办高校青年党员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8(07):250.
[3]仰叶齐.合格的党校教师必须坚持“六个统一”[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9(02):44-50.
[4]史祝云.高校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要真学真懂真信真教[J].法制与社会,2018(06):204-205.
[5]王苹.一堂难忘的思政课[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04):01.
〔责任编辑:丁 冬〕
收稿日期:2022 — 11 — 10
基金项目:2021年度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新时代福建民办高校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JAS21416。
作者简介:陈锦兰(1989—),女,福建惠安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