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沛
【摘要】高中阶段的物理课堂所接触的知识大抵都比较抽象且复杂,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则不能很好地掌握该部分知识.如何将这些高度抽象的科学知识更为具体、直接、形象地教授给学生,其解决思路为应用问题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和思维能力,让学生从问题中去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思维体系.本文就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是自然科学基础性科目之一,相对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它具有知识面广、范围宽、实际应用要求高的特点.同时,由于它属于初中阶段的进阶和深化,又更加抽象和难以理解.
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节奏掌控者,一方面既要注重知识本身的宣讲;另一方面更加要重视学生的物理知识思维能力的建立和强化.
问题教学法则是解决前述两个内容的关键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按层次递进探究;另一方面又能将教材所规定的科学知识融入相应的教学问题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
本文就问题教学如何在高中课堂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索,比如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打造愉快的知识探索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锻炼学生思维多样化及创新等多个具体方向对问题教学法进行具体应用,详细内容如下:
1 善于使用情境设定,提高学生参与度
情境设定是教学方法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它的最核心要义在于让抽象的理论能够具体化呈现,同时能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和学习,激发学生群体的好奇心和主观能动性,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问题教学法也要灵活应用情境设定这一应用工具,通过实际客观生活结合物理科学抽象知识来呈现情境,同时需要一层一层地设置系列问题或者疑问,让学生能够按照现有的知识进行逐步地深入分析、思考,让学生们的思维“跳一跳”、多思考几个角度就能理解和得到新的物理知识.这样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题的思路和思维方式,对于教学有很重大的意义.
但在问题教学法的情境设定中,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师应该有一个全局统筹的意识和预先设定,一方面结合教材本身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情境内容铺设,另一方面又要结合学生本身所掌握的知识基础来设置问题,不能够超越学生原本具有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否则将会使得学生无从下手,以至于很容易知难而退,导致适得其反.
其次,在情境设定的教学方案中设定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递进关系,使学生们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时,能以前面问题所得的答案来解决后续的问题,引领他们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和提高.
再次,需要注意问题设置的全面性,确保能够让学生掌握教材本身的理解和学习的知识点范围为佳,不能够遗漏,同时也需要注意难度的把控,不能难以理解和把握,以保证学生学习的信心.
再者,教师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情境中的问题,在结合具体实际生活实例的同时,注重对具体问题本身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扩展,尽可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点,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量,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得物理教学的效果能够较好地提高.
例如 以“重力的方向”这一课程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设定许多包含重力方向的具体生活情境,比如苹果掉落、大楼倒塌、高空坠物等等,然后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掉落到地上?”可能大多数的同学都会下意识回答说万有引力,物体向地球的中心奔去,因为这是地心引力的结果.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下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探索“万有引力”是否正确?各种物体的坠落所产生的重力方向是怎样的?重力的方向和地心引力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要给学生们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让他们逐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慢慢分析和探究前述问题,也就是该课时学生需掌握的“重力的方向”的知识点.
在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设置后,学生群体的好奇心将被大大地激发出来,他们的思考积极性获得极大的调动和提高,学生自发学习投入到课堂当中来,教学效果也就会相应地得到提升.
2 打造问题探索氛围,增强学生求知欲
高中物理学科相对其它学科而言,有着广泛的生活应用性特征,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并不是很容易就可以探究出来.采用问题教学法过程中,需要注重打造一种相对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互结合,不宜把课堂弄得过于严肃或深奥,折损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 在教师进行“弹力的方向”这一个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将生活中包含弹力方向这一科学知识的具体现象,包括各种球类的回弹、伸缩玩具回弹的物理现象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思考.
在学生进行一定时间长度的观察和思考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通过前面这么多的物理现象的观察,你们可以找到哪些弹力的规律呢?”学生就可以结合具体的物理现象来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答案和背后的物理规律.
通过这样的相互探究,不会让学生觉得物理知识过于抽象和晦涩,然后由学生通过事先仔细观察和分析来推导课堂所需学习的理论知识,得到问题答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以提高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 联系生活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知识能够在生活中被应用,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难题.因此在问题教学法中同样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教师应该时刻注意把问题教学法跟实际生活应用相互联系,使用相应的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为支撑,提出一些具备现实意义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和提高知識的实际应用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践程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将会不断被深化,潜在地让学生建立起一种学习物理知识的自觉性和热情,物理世界不再显得单调、抽象、片面和晦涩难懂.
例如 在进行“静电”这一物理现象的知识点教学时,不能将静电的含义和特征简单带过,而是以通过疑问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对生活进行联想和回忆,筛选出一些存在静电现象的场景或者情况,学生便会不断地提出自己认为存在静电的生活场景.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这是学生自主完成的,这将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主动去审视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知识,建立起思维方式.紧接着围绕学生们提出的印象性生活场景,让学生带着答案去进行实验和探究思考,让学生分成一定小组或者单独进行独立操作,让他们亲自感受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知识内容,那么将会使得他们对物理知识本身有了更好的理解和认知,也会提高他们的物理知识动手能力,从而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物理实验基础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结合生活独立思考、亲自动手实验、检验答案和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和激活,他们将对现实生活有更深入的认识,是建立在对物理知识的框架下的认识,他们将会潜在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就是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理解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当中去,为他们后续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先在基础和必要条件,也会让她们今后的生活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4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思维力
在问题教学法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注重对学生群体的思维层次进行深度的锻炼,让他们更加具备多样性和创新性.
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知识体系都不相同,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方向和角度可能也会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创新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的思维模式下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来理解物理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
例如 在进行“能量守恒定律”的物理知识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尝试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去论证能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和客观性,教师则在旁边进行一定程度的思维引导和思维开发.
在验证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物理实验仪器,可以逐一提供给学生们自由操作,由于各自的仪器老化程度和磨损不尽相同,学生在反复进行几次试验后,会得出相对不一的实验数据.
这个时候,就要适时对学生们的思维进行引导,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同样的实验内容和方式,最终得出的实验数据不同?”“是否有一定方式让这些实验数据趋于一致?”“是什么样的因素影响着最终实验数据结果?”“这些实验数据是否恰恰证明了能量没有遵守守恒定律?”慢慢针对前述问题进行剖析,学生慢慢会发现是仪器所产生的摩擦力和空气流动性致使各组实验数据不同以及跟物理规律有出入,紧接着,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克服这一系列的难题和阻力.
学生们会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和答案,可能包括在相对密封的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关闭教室当中的风扇和降低整个实验室的声音响度、或者使用润滑剂或者摩擦尽可能把实验仪器的摩擦进行降低等等,从而让学生们的实验结果得到相对统一的实验数据上来,通过学生的反复实验,他们将会对知识理解有了一个新的层次,对于具体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将获得提升,自然也就能够较好地掌握物理课堂所要学习的知识点.
在这种不断递进、开阔的实验过程中,围绕学生各自掌握的不同实验条件和前提,他们的思维将会得到拓展,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培养和强化,也会引导着学生们主动运用物理的知识去看待、分析具体事物,逐渐培养一种用物理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和体系,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层次和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物理课堂树立起把物理知识学好、用好的远大理想.
5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在这一阶段的学生群体应当被赋予更多的要求和学习标准.
教师作为引领者需要注重与时俱进,研习并应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积极性都能够得到极大的调动,注重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建立和强化,引导他们善于用物理的眼光来分析、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切实为社会培养出建设社会主义所需的实用性强、知识储备丰富、思维能力层次丰富且勇于创新的物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汪鸿飞.融入“问题串”的BOPPPS模式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以《共点力的平衡》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21(08):18-21.
[2]刘英俊.基于学科素养视野下高中物理教学目标完成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83):115-117.
[3]李发斌.以变促思走出“陷阱”——高中物理教学中“陷阱”问题的解决方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36):33-34.
[4]高振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情境创设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75):125-126.
[5]史偉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究——“问题教学”的研究和实践[J].考试周刊,2021(4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