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雪融釉研究

2022-05-30 04:00:25季友泉
东方收藏 2022年10期
关键词:雪融龙泉窑釉色

釉,是龙泉青瓷最为典型的特色之一。

说起龙泉窑的釉色变化发展历史,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北宋中期之前,龙泉窑传承越窑系釉色,色泽青翠,釉层单薄;第二个阶段是北宋中晚期,龙泉窑吸收北宋官窑、汝窑的烧制技艺,使釉质变得丰厚,色泽沉稳,以天青、月白为主流,特别是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修内司建窑前,龙泉窑处于北宋官窑与南宋官窑之间,起着官窑烧制承前启后的过渡窑口作用,研制出粉青、梅子青等具有龙泉窑自身特征的青瓷釉色,极大丰富中国青瓷的色泽种类,除粉青、梅子青外,还有天青、豆青、蟹青、龙泉黄等;第三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恢复生产时期,除组织以李怀德为代表的老艺人恢复传统釉类外,政府还组织院校专家学者研发龙泉窑新釉色品种,例如著名的上洋瓷等;第四个阶段则是在改革开放后,在以徐朝兴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的带领和支持下,窑厂、作坊林立,龙泉青瓷迎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发展阶段,不断借鉴和吸收海内外知名窑口的烧制技艺,推陈出新,极大丰富了龙泉窑的釉类。

自宋代以来,龙泉窑梅青、粉青色系的窑变种类,层出不穷,有些为人所瞩目,而有些却鲜为人知。比如雪融釉,它是熔点不完全一致的多种釉交融所产生的复层釉。在传统观念当中,釉水掺杂后烧制出来的杂釉,基本会被视为次品。因为龙泉青瓷作为单色釉瓷器,追求的是釉色纯正,复层釉由于色杂而不受待见。实际上,这是一种认知误区,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从来都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所有的一切终归要回归到器物本身。

随着时代的发展,加上信息传播方式与交通条件的巨大改变,地域性文化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增强,艺术鉴赏观念也进入多元化时代,艺术家的视野不断扩大,龙泉青瓷的创作思路也不断得到丰富和提升。2005年,笔者赴日本进行陶瓷艺术交流后,异国的文化情调和工匠精神充实和拓展了个人的视野。交流期间的一次偶然,笔者看到了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油画作品《青响》,那丰富绝美的层次感和肌理给予笔者以莫大的启示。回国后,一股创作的欲望冲动始终在笔者心中萌动,经過反复的试烧制样和配方调整的摸索,笔者于2007年终于成功烧制出了龙泉青瓷雪融釉(图1)。

一、邂逅启迪

雪融釉是龙泉窑具有独特风格的釉色,其丰富的层次、细腻的肌理和飘逸的雪绒,在观赏性上可谓独树一帜。

当然,从传统观念来说,我国的青瓷自商周时期的德清窑原始瓷到汉唐的越窑,以及宋元的汝窑、官窑,都以纯正的单色釉作为鉴赏和烧制的标杆。龙泉窑的主流釉色也不例外,讲究釉色纯正,特别是在宋代,以粉青、梅子青为正色,而蟹青、豆青、灰青、黄釉等皆为次色。至于雪融釉,古法烧制时不慎沾染了杂釉,因釉的熔点不一,不能融合而起层、发泡,俗称“起浌(译音)”,是釉中杂质产生泡沫积聚,形成疏密不一、深浅不一的肌理。特别是龙窑烧制,处于窑边,又居下窑位,受热不均匀的器物容易出现“起浌”现象,其因釉色杂乱而被传统审美视为废品。

而在现代审美观念中,对“起浌”现象所产生的层次感、丰富肌理和雪绒形图案,却是十分的欣赏,有些人认为这能勾画出观者对于美的思考。由于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起浌”釉质不受待见,也就没有人从艺术欣赏和工艺完善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

在21世纪之前,人们对于龙泉青瓷的认知基本停留在对于传统器型的了解、不同朝代釉色的分辨、各窑口成形以及烧制技艺的甄别上。所以,相关创作理念也多数停留在传承、模仿的狭隘思维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艺术的取向,但笔者心里始终怀着突破与创新的情结。

2005年,有幸经中国美院推荐,笔者赴日本国熊本县慈永会陶艺研究所参加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与中国最高艺术殿堂的零距离接触,并经受异国他乡陶艺交流等多元文化的熏陶,笔者的艺术眼界和创作思维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一次周末参观画展,日本著名艺术家东山魁夷的油画作品《青响》(图2),深深震撼了笔者的心灵。那清冷的山毛榉林满目苍翠,自然纯净的片片树冠,如同凝固在寂静深渊的碧羽,又如和声瀑布的林涛。

《青响》的细腻肌理、丰富层次、飘逸苍翠,那一刻突然使笔者想起一位收藏古瓷的朋友曾经展示过的一块瓷片。其虽然梅色叠褐、层厚不匀,但多色加叠、釉层渐变的现象在龙泉青瓷中极为少见。笔者心想,若能摸索到创作规律,此种风格不失为龙泉青瓷的一个全新釉种。就这样,一次邂逅、一个启示,给了笔者一个创作的意念。

二、推陈出新

粉青、梅子青、天青、淡青、豆青、蟹青、灰青、龙泉黄、米黄等,这些龙泉青瓷的传统釉色,千变万化,堪称经典。但无论是官方认定的粉青、梅青、豆青,还是民间推崇的淡青、蟹青、灰青、米黄,始终都是单色釉。如何运用龙泉本土原矿料烧制出有层次、有变化的多彩釉色,是笔者观赏《青响》后的深入思考。

传统龙泉青瓷一般为单色釉,但在古代龙窑烧制过程中,偶尔因材料的差异和烧制温度的曲线变化会出现复色釉,只是局限于偶然性,未能成为主流陶瓷艺术呈现于世。而在笔者看来,传承与创新是艺术创作的永恒话题,努力找到二者的交融点,致力于探索、研究、发掘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技艺中偶然出现的窑变釉类,丰富龙泉青瓷的品质和种类,无疑能够促进龙泉青瓷行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和壮大。

陶瓷艺术能否烧制出划时代的代表性瓷种,原料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历史上,唐三彩、钧窑等都是多彩陶瓷中最有名的瓷种,据说它们的烧制也是采用原矿釉,这也给了笔者不妨一试的信心。

说时容易做时难,要想在窑炉中进行创新,是名副其实的“火中取栗”。经过持续一年多时间,历经上百次的试验,笔者逐渐摸索到龙泉青瓷多彩釉的烧制规律。以高温天青釉、梅青釉为基色,融合中温粉青为复色层,通过高温还原时段中温粉青釉层浮流效果,从而达到有分层肌理,兼有细腻温润、质如冰雪的境界(图3)。

笔者在此先就雪融釉的烧制工艺及过程进行简要介绍:

(一)原料制成

1.一元釉料配制:瓷石40%—45%,白云石10%—15%,方解石7%—10%,紫金土10%—15%,长石10%—18%,蜡石6%—8%,以及0.5%的原矿浙青钴料(使釉料形成高锰天青色);

2.二元釉料配制:瓷石35%—40%,白云石13%—18%,方解石7%—10%,紫金土16%—20%,长石6%—10%,蜡石6%—8%,以及5%—8%的氧化锡(增加蓝中带青的乳浊效果),5%—10%的氧化锌(提白)。

(二)基本步骤

1.选矿。选取基础原料,包括瓷石、白云石、方解石、紫金土、长石、蜡石、浙青钴以及氧化锡、氧化锌;

2.将选取的基础原料分别进行初次粉碎;

3.粉碎后的基础原料进行素烧,素烧温度为900℃—1100℃;

4.素烧处理后的原料按比例混合细磨;

5.细磨后的原料再次进行水磨;

6.经过水磨处理的基础原料,利用过筛器进行过筛,细度为200目;

7.经过水磨处理的原料进行搅拌,充分混合后待用,釉水原料的混合比重为55%;

8.在素烧后的坯体上用浸釉法按一元釉料进行一元施釉,内外上釉要均匀,施釉厚度在1mm左右;

9.施过釉的坯体晒干或烘干,要保证坯体的干燥程度;

10.干燥后的坯体第二次上釉,内釉用一元釉料进行二次施釉,外釉用二元釉料运用喷釉技法进行喷釉。施釉要均匀,厚度在2mm左右;

11.二次施釉的坯体待完全干燥后,装窑正式烧制即可;

12.窑装好后封闭窑门,点火启烧,由常温经5至8小时慢火烧至500℃,除尽坯体内沸点在500℃以下的杂质和水分,再经5小时氧化烧制至900℃左右,保温2小时使温度达到1100℃时,为还原点,结束供氧,加温至1260℃—1300℃之间,此时窑内高温还原中粉青釉层浮流效果,从而达到有分层肌理。参考火照为准闭火,结束烧制。

2006年,笔者开始摸索着用“起浌”现象去烧制雪融釉作品,正是东山魁夷的《青响》给了笔者莫大的启示性,才有动力去支撑枯燥的创作。2007年,当笔者烧成雪融釉作品时,那雪绒飘逸的动感、连绵重叠的层次和富有细腻温润肌理的釉面,让笔者兴奋不已,“成功了”!

雪融釉的烧成,得到诸多青瓷爱好者和专家学者的好评与肯定。中国收藏家协会工艺品收藏委员会副秘书长朱志敏先生对此点评:“龙泉青瓷雪融釉,不同于传统龙泉青瓷审美观念,但它的烧制技法源于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通过深度发掘,观赏性上有了进一步的升华,更加符合于现代人的审美取向,是龙泉青瓷具有特色的釉色。”

三、艺术生活

艺术与生活总是息息相关,从龙泉牛门岗发掘新石器遗址的方格纹陶釜,到如今的雪融釉作品,陶瓷艺术使龙泉人生活在艺术里。有青瓷的龙泉人是幸福的,无论是艺术生活还是生活艺术,都伴随龙泉青瓷走向全国,甚至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龙泉青瓷的市场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需求制约日益明显的同时,对龙泉青瓷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探索、挖掘和研发雪融釉,能够为龙泉青瓷的发展开拓全新的可能。

尽管当下龙泉青瓷的收藏市场对多彩釉的认可度还不是太高,但从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年轻一代群体对雪融釉产品还是能够接受的,愿意去接触和了解它。尤其是雪融釉茶器,通过多种喷釉、淋釉、刷釉、点缀,多次烧制、局部加温等工艺产生的奇特性和唯一性,使得成品的现代感较强,容易吸引年轻人的关注目光和使用兴趣,未来的市场趋势以高档定制为主。

四、结语

雪融釉烧制属于龙泉青瓷多次素烧、多次施釉的传统烧制技艺。雪融釉与其他新釉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曾发生过的窑变,用现代技术能够补充传统工艺的不足,但其根本还是龙泉传统技艺。二是基釉要素还是传统的梅子青、粉青、天青,保持了龙泉青瓷的本色,只在施釉、烧制技法上有所改进和创新。二者的相同之处则在于同样丰富了龙泉窑的釉种,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受,拓宽了艺术鉴赏的视野,提升了龙泉青瓷的艺术魅力。

雪融釉的成功烧制,不仅推动了艺术瓷种的发展,也提高了龙泉青瓷的附加值。未来,笔者将和同仁们立足于龙泉青瓷产业发展战略,秉承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与创新相融合的理念,挖掘以釉色为基准特色的龙泉雪融釉,以此传承龙泉青瓷文化,推进龙泉青瓷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作者简介:

季友泉(1976—),男,汉族,浙江龙泉人。1991年进入龙泉青瓷研究所,拜徐朝兴为师。现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理事、龙泉市青瓷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龙泉分院特聘教授。

作品以手拉坯成型,做工精细;娴熟地运用半刀泥刻划花的传统技法,使作品纹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富有现代气息。30多年来精心研制薄胎厚釉,追崇纯粹的梅子青釉色,作品彰显晶莹剔透、清新淡雅的气息;黑胎哥窑、南宋官窑风格系列作品,器型古朴、端庄素雅。

从艺以来,个人创作的精品屡获各级各类陶瓷专业评比大奖。多件作品被海内外知名博物館收藏,受到青瓷收藏界及市场的青睐和热捧。

猜你喜欢
雪融龙泉窑釉色
周韶华作品
美术界(2023年1期)2023-03-14 07:15:38
石湾窑釉色对石湾陶文化的影响
佛山陶瓷(2023年11期)2023-03-07 06:05:51
可怕的极地雪融
奥秘(2022年6期)2022-07-02 13:01:13
如意
宝藏(2021年12期)2022-01-15 04:19:28
《春暖雪融》油画
新疆艺术(2020年3期)2020-07-02 07:33:20
清三代釉彩釉色的继承与创新
艺术品鉴(2019年9期)2019-10-16 08:57:32
现代陶艺肌理与釉色结合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佛道入物瓷塑
文物春秋(2016年4期)2017-03-07 14:51:29
厘清概念,化繁为简
工艺独特的明代龙泉窑青瓷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