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宝月瓶以明月之盈亏,被赋予圆满、和谐的寓意,为清代宫廷常见的陈设瓷。乾隆时期,青花宝月瓶承前朝之余绪,器型、纹饰、工艺及审美意境都达至炉火纯青的程度,是清高宗慕古情怀的时代产物,也是帝王艺术趣味的完美体现。
关键词:宝月瓶;乾隆;青花瓷;避暑山庄博物馆
清代帝王有意识地将自己塑造成汉文化的代表,具有“正朔”的合法继承性[1]。乾隆帝于治国理政之余,选择文人角色,他常言:“朕自幼读书宫中,讲诵二十年,未尝少辍,实一书生也。”[2]其博古好雅,精于古物鉴藏,《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图1)描绘的便是他身着汉装,一腿半趺坐床榻,执笔沉思的情景,周围陈列有瓷器、青铜器、玉器等各类古物珍玩,右侧圆桌摆放着青花宝月瓶,极尽文人风骨。
一、器型
宝月瓶,又称抱月瓶、扁瓶、扁壶,为中国传统名瓷之一。这类瓷瓶具有小口、短颈、双耳、圆腹等特点,因状似满月,故得“宝月”之雅誉。
其器型来源一说可上溯至战国时期的扁壶,以青铜器为主,常作酒具或水具。宋元时期,西夏地区流行陶制扁壶(即“马挂瓶”),其形制撷取自皮囊壶,口肩连接处有贯耳可穿绳,缚于马鞍两侧,颇具民族特色。到元代,扁壶仍作实用器,景德镇窑、龙泉窑和磁州窑等皆有烧造,形制相异。至明永宣时期,朝廷与海外商贸往来兴盛,江西御窑厂创烧了许多仿中西亚风格的瓷器,如双耳扁瓶、天球瓶、长颈方口折壶等[3],蔚然大观。其中双耳绶带扁瓶堪称典范之作,以麻仓御土为胎、苏麻离青为饰,纹样简约,玲珑却尽显大器风范,属常见的陈设用瓷。实用性至观赏性的功能转换,也体现了扁瓶美感的升华。
到了清代,雍正帝“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追摹永宣窑扁瓶,精品迭出。这一时期,文献资料始见“宝月瓶”之名,后虽谕旨“宝月瓶不必烧造” ①,但当时的瓶式却不失温润典雅、端庄秀逸。乾隆年间,宝月瓶得以复烧,并集历朝之大成,盛极一时。嘉庆元年(1796)承德避暑山庄的《陈设档》,多有“狮子园处东稍间,设青花瓷宝月瓶一件(紫檀木座)”[4](P81)“旷观置青花白地宝月瓶一件(紫檀座)”[4](P137)等记述,可见青花宝月瓶渐成宫室苑囿必不可少的陈设器,帝王万机余暇,时时赏玩。
二、慕古
清高宗深耕于汉文化,崇尚古制,坚持“仿旧须宗雅则”,研烧清宫旧藏的前朝名品,其时恰逢唐英督理陶务,苦心孤诣,使这一时期的御窑仿瓷臻至顶峰。邵蛰民在《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里赞道:“清瓷至乾隆而极盛,器式之多亦莫伦比。”
清代宫廷工艺制作要严格遵守规则和典范,乾隆帝对官窑制瓷亦是精益求精。其监管力度可见乾隆十三年(1748)的一个事件,据《活计档》记载,仅因唐英呈进旧样瓷器,就责问“为何不照所发新样烧造进呈?”并谕令此次瓷器钱粮不准报销,着其赔补。[5](第16册,P177)除严格管理外,乾隆帝往往亲自下旨督定,如乾隆二年(1737)十月,就特意吩咐“再将小些宝月瓶、马挂瓶各样釉水花样烧造”[6],乾隆帝摹古之细腻,可见一斑。《活计档》还有这样一则记载,乾隆七年(1742)六月十四日,奉旨:“今年瓷器甚属平常……嗣后烧造磁器或画样内或窑上样内,拣选好样式烧造送来,其平常样式不必烧造。”[5](第11册,P139)因此,乾隆帝自身的审美情趣对御瓷风格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乾隆朝宝月瓶正是慕古热潮的产物,具体表现有两种形式:其一为青花仿古。据记载,明代永乐、宣德两朝采用“苏麻离青”料烧制,浓淡晕散,翠色欲滴,并含有渗青铁锈斑点,深入胎骨。乾隆时期的青花多以“仿宣”为宗,但当时官窑青花料出自“浙江绍兴、金华二府所属诸山”,提炼纯净,不再泛出金属氧化物的结晶,因而特意由工匠点染线条纹理,使之达到宣德青花沉淀的效果。以承德市避暑山庄博物馆所藏“青花三多纹宝月瓶”(图2)为例,此瓶双唇口,粗颈,颈肩饰对称绶带耳,扁圆腹,平砂底。通体以青花绘就,折枝桃、石榴、佛手等色重处,可见笔触点染所致的黑疵斑痕,色调浓艳略有晕散,系乾隆朝青花御瓷少有之隽品。
其二则是器型仿古,即在明代宝月瓶的基础上,结合具有时代特征的耳样、纹饰或工艺,突破仿制的藩篱,巧思新颖。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青花缠枝莲纹如意耳宝月瓶”(图3),蒜头口,短颈,口肩相交处置对称如意耳,扁圆腹,腹壁两侧各凸饰一鼓钉,长方形圈足,底施白釉,内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青花宝月瓶融入雅致柔敛之如意耳式,可溯至明永乐瓷。相较清宫旧藏的“明永乐如意耳扁瓶”,其形、纹追逼前朝,且胎质的细腻感、釉面的莹润度要稍胜永乐器,工艺精湛,体现了乾隆朝制瓷匠师卓绝的艺术造诣。
作为慕古情怀的载体,乾隆仿瓷还存在器底署明朝年款的现象,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和“大明嘉靖年制”等。据《活计档》载,乾隆十三年(1748)四月初三日,“太监胡世杰交嘉窑青花白地小瓶一件,传旨:照此瓶做木样一件,发往江西照样烧造嘉窑款二件,其余烧造乾隆款。”[5](第16册,P170)这未尝不是乾隆帝对前朝旧制的探索与崇仰。
三、出新
乾隆时期,宝月瓶的烧制初衷虽是摹仿,却不拘泥于故有程式,屡有创新。较之永宣两朝的多段横接法,乾隆年造宝月瓶,采用前后竖接的方式,腹部不再鼓圆,底足增高,侧观更似扁壶,宛若天成。
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所藏“青花八宝纹宝月瓶”(图4)是官窑扁瓶的典型代表之一,其为唇口,直颈,颈肩附变形双螭耳,扁圆腹,腹两面中心有圆状凸起,椭圆形圈足,底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此式宝月瓶多见青花例,乃借鉴永宣韵致稍加化裁而成,在清档中被称为“马挂瓶”,颇得乾隆帝青睐,曾多次谕旨唐英为之烧制。《活计档》有载,乾隆三年(1738)六月二十五日,乾隆帝旨令景德镇御窑厂仿烧大批名窑古瓷,其中“宣窑青花放大马挂瓶”[5](第8册,P281)应即指此一品种。往后档案尚有乾隆十七年(1752)十一月的“青花白地马挂瓶一件”[5](第18冊,P710)和乾隆三十三年(1768)七月的“青花白地马挂瓶一件”[5](第31册,P713)等烧造记录,多次烧制足见乾隆帝对此式样的钟爱。
除白地青花外,乾隆朝还盛行绿地青花、黄地青花、青花釉里红等品种的宝月瓶,将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宝月瓶”② (图5),直口,短颈,颈肩处附绶带双耳,扁圆腹,椭圆形圈足,器身前后均饰立龙海水纹,主辅分明,以青花绘祥云和浪涛,以釉里红绘正面立龙戏珠,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瓶纹饰恢宏雄浑,尤见红龙雄硕遒劲,踏浪千里,威仪橫贯,似在宣告海内之地,帝德无远弗届。这件宝月瓶与乾隆七年(1742)四月唐英奏折所指的“青云白地釉里红龙马挂瓶”[5](第11册,P74)相似,或为贡御之作。宝月瓶将釉里红和青花纳于一身,相映成趣,首见乾隆朝,乾隆四年(1739)曾明确提出“花纹清真,釉水肥润,颜色鲜明”的烧制要求,唐英秉承御旨敬谨烧造,到乾隆七年(1742)烧造此式样时不见类似叮嘱,可知此时的青花釉里红宝月瓶已颇合圣意。
乾隆一朝,宝月瓶的纹饰表现借鉴中国绘画技巧,勾勒、平涂填色、皴擦点染等笔法灵活多变,线条细致舒雅,与莹澈温润的釉面交相辉映,独具情致。此时的青花纹饰题材广泛,布局疏密相宜,层次清晰,以龙凤、花鸟、枝果等为主,尚有庭院婴戏、山水人物的式样,可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因乾隆帝笃信藏传佛教,还常见莲瓣、蕉叶、忍冬和八吉祥等彰显宗教色彩的纹饰。如图4承德市避暑山庄博物馆收藏的“青花八宝纹宝月瓶”,通体以青花为色,腹中央球形凸面饰放射式宝相花,外以八个宽体莲瓣形开光,呈扇状环绕,开光内绘主题纹饰“八吉祥”,颈、足部位则各有一周缠枝牵牛花纹。此器纹饰繁密精妙,笔法考究,是乾隆帝崇佛的历史见证。
“八吉祥”通常指轮、螺、伞、盖、花、罐、鱼、肠,是藏传佛教的吉祥法器。明清之际,“八吉祥”多为瓷器的主题纹饰,排列规范,常与莲花相配,作折枝莲或缠枝莲托八吉祥的图案。乾隆朝继之,然纹饰的细节和布局却是创新颇多,如由飘带取代折枝莲,呈二方连续状将八种宝物相连。“八吉祥”作为青花宝月瓶的典型纹饰,古雅尤见新颖。
四、小结
在乾隆时期,宫廷仿古实质是贯彻帝王尊儒重道的意识,以文化艺术来维护自身的统治,具有明显的政治教化意义[7]。“消沉火气葆幽光,清供簮宜称物芳”[8],白地青花瓷蕴含“清白”之意,两色相兼表达儒道思想里含蓄内敛、清静无为的文人精神。而青花宝月瓶作为文人雅趣之一,给人温暖圆满之感,彰显了乾隆帝幽雅、清逸的生活美学。纵观清宫旧藏乾隆朝宝月瓶,广集良工巧匠之能事,承旧创新,富含卓绝的艺术创造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釋:
①雍正十一年(1733)六月十五日,“圆明园来帖内称司库常保,首领萨木哈来说宫殿监副侍李英传旨:着烧造瓷器处,嗣后宝月瓶不必烧造,钦此”。见参考文献[5](第5册):776.
②耿宝昌著.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33.
参考文献:
[1]刘岳.玩物仍存师古情——乾隆时期宫廷工艺仿古风格的成因与特点之一[J].紫禁城,2006(02):42-47.
[2]江南通志,卷首四之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07册)[Z].中国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400.
[4]承德市文物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宫热河档案(第8册)[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
[5]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傅振伦,甄励.唐英瓷务年谱长编[J].景德镇陶瓷,1982(02):19-66.
[7]周媛.清乾隆朝宫廷艺术仿古风气对御瓷的影响[J].陶瓷学报,2017,38(04):591-594.
[8]故宫博物院.清高宗御制诗(第16册)[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212.
作者简介:
尤晓红(1990—),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承德市避暑山庄博物馆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清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