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中品《济南的冬天》艺术特色

2022-05-30 11:42:30刘晓
青年文学家 2022年27期
关键词:济南的冬天雪景小山

刘晓

《济南的冬天》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现当代散文文学作品,也是被节选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经典佳作。事实上,对于济南的描写,老舍先生起初在《一些印象》系列散文篇章中有所描述,单纯就文本语言特点而言,该部分的内容保持了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表现为从幽默诙谐的文字背后揭示当时的社会现象。而在《济南的冬天》中,老舍先生则转变了以往的笔调,采用温和、舒缓的格调来绘济南的风景、赞时令之美,其艺术特色极具魅力,值得人们细细品读。

一、语言亲切,打动人心

老舍先生文学作品的语言素以口语化见称,小说如是,现当代散文更是如此。《济南的冬天》是先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的一篇写景的现当代散文。文章语言朴实清新,无华丽辞藻痕迹,无晦涩难懂之词,读起来亲切自然,真实地诠释了先生对济南冬天的挚爱之情,打动人心。

文章语言的朴实清新,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细细品读感受。其一,文章多次运用第二人称视角来表达。比如,“看着看着……叫你希望看到”中的“你”是第二人称,这为文章增添了些许亲切感;还有像“看吧”这样的词语反复出现在文中,虽然没有明确人称,但实际上这是对第二人称的一种暗用表达。第二人称的明用、暗用表达,使人打破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隔阂,以文本为思想载体,同先生进行面与面交谈沟通,自然亲近。其二,文章多次运用日常口语化的语气词来表达。比如,文章的“吧”“呢”“呀”等语气词的运用,十分生动形象。具体来看,“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中的“吧”表示不确定的语气,还有“干啥还希望别的呢”中的“呢”表示感叹语气,这些词语都从不同程度上增添了文章日常口语化的色彩,使人读来朗朗上口,倍感亲切。其三,文章多次运用简单的分句句式来表达。细细观察可以发现,《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句式简短,分句居多。当然,文中也有复句,但大多都可以停顿断开,句式结构关系清晰,并不复杂难懂。比如,“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整个句子在文章单独成段,字数偏长,而其组成部分的每个分句却都是非常简短的,结构简单,表达朴素,易于理解。其实,细细品味全文就会发现,不是所有的句式都以口语化的方式呈现,有部分句式是偏重书面化的。比如,在文章的开头提到“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了的人,像我”之后,又运用一个“对于……像我”这样的句式。事实上,上述所言句式就侧重于书面化色彩,但老舍先生在表达时却没有运用晦涩的文本结构。相反,先生选择多次运用“像我”这样的字眼来以此补充说明内容,将本是书面化的句式语言简化,使人读而顺口。其四,文章多次运用儿化词来表达。比如,文章中提及到的“有点儿”“圈儿”“缺着点儿口儿”“这儿”“下点儿”等词句中“儿”的反复运用。值得注意的是,儿化词是北京方言口语的特色,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免为文章增加了口语化的色彩。

老舍先生的这篇写景散文,避免了以文绉绉的书面化方式来表达,而选择以这种朴实清新、亲切、贴近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将读者的心牢牢地抓住。全文没有“喜爱”“喜欢”“挚爱”这样的字眼,却以最真实、最自然的表达方式,拉近了自己与读者的距离,实现了文本、作者、读者三者在心灵上的言语沟通,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浓厚深情。

二、修辞多样,生动传神

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文本语句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方式,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类别。那么,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中,老舍先生更是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将济南的冬天景色描绘得惟妙惟肖,打造了一幅“有温度”的立体冬日景。

老舍先生常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交织独特的想象,一道言出了济南冬天的形似与神似,画面极为生动传神。放眼望去,济南及周边山地占地多大面积?多数人可能会去实际地区去测量或者预估,而在老舍先生笔下,周边的山地把济南包围起来,济南就如同被放在了“摇篮”里一般被呵护,那雪后的山尖、山坡、山腰,处处美景,汇聚成了一张“小水墨画”。在先生眼中,济南城占地面积的大小不是用尺具实际测量出来的,而是以审美姿态烙印在内心深处,其大小无法用语言言明。文中“小”字也并非指的是面积小,老舍先生此意在于突出济南的玲珑与秀丽。这里,先生将偌大的济南周边的山地比作摇篮,把雪景中的城内、城外及山坡上的那些村庄看作成“小水墨画”,显示出雪后济南冬天特有的神韵。另外,老舍先生还将比喻与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结合起来,以达身临其境之效。比如,文章有一段对山上雪景的描写,提及“給山们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中的“们”字,足见拟人之处。还有文中所提及到的“穿上”“肌肤”及“害了羞”等词句,都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让文章更显生动形象。将山比作特定之人“美丽的少女”,这是一种暗用的比喻修辞手法,不易让人察觉,需要读者联系上下文内容细细感受。拟人修辞手法的明用搭配比喻修辞手法的暗用,更易激发读者的想象,使其走进文本中,观望美不胜收的冬日奇景。除了多次运用比喻与修辞手法以外,老舍先生还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呈现出济南冬天时令的与众不同。在文章开篇写北平的冬天是刮风的,让读者想象到一幅狂风怒号、冰天雪地的荒凉画面,呈现的是“寒冷”的色调,而后写到济南冬天的风是无声的,前后对比烘托济南冬天“温暖”的色调;紧接着写伦敦的冬天是看不到日光的,使读者想象到一幅灰雾暗沉的画面,呈现的是“昏暗”的色调,而后写到济南冬天是晴天的,前后对比烘托济南冬天“明亮”的色调。文中用“响晴”一词,说明济南冬天日光的亮度,又接着进一步说明济南冬天的这种日光与热带地区极度“毒”的那种日光是截然不同的,这里用热带地区“炎热”的色调,对比烘托济南冬天的“温和”色调,层层对比,步步深入,使读者想象画面的同时感受到济南冬天的独特之处。

老舍先生灵活地运用比喻、拟人及对比等不同的修辞手法,将读者带入到文章所绘之景中,读者所感知到的不仅仅是济南冬天雪景的日光、颜色、姿态这些外在美,还有经过先生创作加工的、真实存在的雪的神韵与情韵,这便是济南冬天最具迷人之处,也是最具生动传神的艺术境界。

三、情景交融,回味无穷

正如古人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济南的冬天让人感到亲切,得益于老舍先生朴实亲切的语言风格,犹如跨越时空与之面对面畅谈交心。老舍先生一贯将自己的一己之思、一己之感赋予在文章字字句句中,使人潜移默化、不自觉地感受到先生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细细品读,会察觉老舍先生时常会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自己独特的情感。比如,写济南周边的小山“特别可爱”,表现出先生对这些小山的喜爱与赞扬,小山将济南围了起来,守护这座城,使济南居民有了“着落”与“依靠”。还写“济南是受不了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一语句,表现了先生对这些小山的宠爱、偏爱,牵挂之心溢于言表,同时也道出了雪中的小山最是秀美。除了对小山的描绘,先生还善于营造意境,在优美意境中言说自己的深情。比如,“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一个引导读者闭眼想象画面的过程,亦是真实,亦是梦境。介于两者之间徘徊,可以让读者收获自己的心得体会,感受到济南冬天的温暖与安逸,犹如天堂般的舒适与安心。对于雪景的细腻描写,老舍先生所创造的意境更是美不胜收,令人如同身临其境。伴随着先生对山色美景的点染,读者眼前已然呈现出优美的雪景画面,“矮松”“微光的阳光”等事物犹如近在眼前。面对下雪后小山的景色,世间一切繁杂之事仿佛转瞬即逝,此时先生内心是平静的,或许这就是一种忘我,一种脱尘。即使在文章结尾处,先生的思想情感似乎并未由此戛然而止,而是让人心生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文章最后的话语“这就是济南的冬天”,言简意赅,真实道出了先生的情真意切,这里没有过分的渲染,没有过多的点缀,仅仅依靠这简短的八个字作为结语。这无疑是将无限的可能性与无尽的空白留给了读者,让他们细细品读,慢慢领悟感受,就像余音绕梁,别有一番风味夹在其中。

老舍先生描绘景色各有神韵,笔法超脱,济南的冬天在其笔下注入了生机与灵性,全篇采用自然言语,所言之情融于景中。先生将内心赞美之情、欢喜之感流淌笔端,令读者读完此文后回味无穷,沉浸于雪景的情韵之中。

四、结构严密,层次鲜明

从文章组织与布局来看,《济南的冬天》篇章结构严密而不刻板,自然而不刻意,层次鲜明,内容清晰,彰显出现当代散文文本自身独特的美感。

文章开篇,老舍先生以个人的生活经历为起点,结合北平与伦敦冬天的特点,对比分析指出济南冬天的“温情”之处,以此说明济南是一块有温度的“宝地”。随后,文章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出发,来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奇景。第一个维度,描绘的景象是济南周边小山,主要是结合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们的所思所感来写的;第二个维度,描绘的景色是济南山上的雪景,特写从山尖、山坡到山腰,自上而下的景色,又写从城内到城外,由内到外的全景景色,这种由近景到远景、由点到面的写作顺序,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先生在言语表达上的缜密性与严谨性;第三个维度,描绘的景色是河面上的水,遵循的是从地面到天空,自下而上的顺序。整体而言,文章每个维度的取材对象不同,言语素材的线索与修辞手法的运用各有所异,但从宏观角度来看,这篇文章的篇章结构是极为严谨的,内容层次也是鲜明而富有一定变化的。不仅如此,从微观角度来看,文章前后各部分的内容也是紧密衔接的,中间过渡的内容与方法是自然且多元的。第一个维度的过渡句子,“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前半句是对上文济南冬天天气“温情”的承接,后半句是对下文济南冬天“出奇”景色描绘的启下,一个简单的假设复句自然转入下一个维度。转入第二个维度的过渡句子,“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是”一字为典型的判断句的标志,但該过渡句并不是简单的判断句,而是一种带有作者感叹抒情的判断句,一个“呀”字运用,其情感色彩不言而喻。转入第三个维度的过渡句子,“那水呢”,在主语“水”之后增加“呢”字,在语气停顿之时,成功将对象转向与前文对等的另一番景象的描绘。在文章不同维度之间,均会夹杂着对济南冬日之景的概况,或描绘景色,抑或抒发情感,句子与句子的形式也丰富多彩,有陈述句,有判断句,有疑问句,也有祈使句、感叹句。如此一来,多变、舒缓的语言,使文章充满激情,毫无乏味枯燥之感。文章语句与语句的衔接自然,不刻意俗套,令文本深层意蕴大增。文中结尾处写到“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呼应标题,彰显文本篇章结构严谨。

老舍先生并非单纯描述景物而随意行文,而是有着极强的逻辑性,合理布局,层层铺写,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事物,对济南冬日美景进行多方诠释。但无论是从宏观角度上把握全文布局,还是基于微观角度上细察句段安排,先生这篇文章都是一篇结构严密,层次鲜明,值得细读的经典佳作。

总而言之,《济南的冬天》在老舍先生笔下犹如注入生命的活力,充满灵性,先生如爱护婴儿般寄寓宠爱,如依恋爱人般怀揣期待,如再见古人般满心欢喜。溢美之词倾泻全文,其艺术特色值得人们细细咀嚼。

猜你喜欢
济南的冬天雪景小山
小山怪变变变
小山小水
现代装饰(2020年10期)2020-10-28 07:29:30
《寻找獾小山》围炉点评
寻找獾小山
《雪景寒林图》
《雪景山水图轴》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浅析《济南的冬天》的口语化魅力
雪夜遇熊
评两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