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单题诗的内容指向和命题特色

2022-05-30 19:00:01李博
青年文学家 2022年27期
关键词:夔州诗题题诗

李博

单题诗,意指以单字为题的诗,其诗题形式可上溯至《诗经》中的《板》《荡》诸篇。到了唐代,单题诗有了重大发展,甚而出现了被誉为“李峤百咏”的诸多诗作,但这些诗作大多带有呈祥献瑞和充当蒙书的色彩,其艺术价值尚不甚高。直到杜甫的出现,单题诗才走上了一条更广阔的道路。

今检《杜诗详注》,得单题诗31首,约占杜诗总数的2.1%。其数量虽不可谓多,但也颇有研究之价值。其内容指向和命题上的特点,颇能体现杜诗创作的风貌。

一、杜甫单题诗的内容指向

杜甫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其诗歌总是将家国变迁和自身命运结合在一起。其单题诗大多作于大历元年至大历二年之间。从政治情况上看,这段时间里朝廷内部颇为混乱,代宗皇帝颇好祠祀,导致“下僚承风,皆废事奉佛,行政日就紊乱”(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杜甫年谱》);宰相元载专权,“凡事先白宰相,然后奏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杜甫年谱》),同时还贪污受贿,卖官鬻爵;在地方上,一些节度使及相关官员也恣行不法,比如同华节度使周智光就曾“招聚亡命数万,四出剽掠,截留漕米及藩镇贡物”(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杜甫年谱》),又有崔旰攻杀剑南西川节度使郭英乂,与张献诚战于梓州等乱事。而在国家外部,又有吐蕃的骚扰。总的来看,整个国家处于飘摇动荡的情势中。

同时,杜甫的自身命运也急剧变化着。在大历元年前一年的正月和四月,高适和严武相继去世,痛失挚友之余,又加疾病缠身,故而杜甫离开蜀地去养病,于765年九月到766年春末夏初,居云安半年之久,后来病情有所好转,遂于766年夏初从云安迁往夔州,后来一直到768年正月“得弟观自江陵来书,云已卜就当阳县居止,相催下峽,因决定正月中旬出峡”(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杜甫年谱》)。这一段时间,好友的离世,疾病的羁绊,居止的滞留,来回的奔波,都无疑使得杜甫心绪有了极大变化。

因此,杜甫的情感世界也日益丰广了起来,并产生了诸多的单题诗。这些诗有着丰富的时代意蕴和诗人情志,其在内容指向上,大体可分为指涉时事、忧心民瘼、自抒怀抱、羁旅怀乡这四个方面。

(一)指涉时事

杜诗被称为“诗史”,已是公论。其说首出于孟棨《本事诗》:“杜逢安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其后人们对此说法多有继承发扬,其内涵基本可以概括为:善写时事,且其事历历可考;通过个人出处、忧乐、好恶的叙写,见时代的精神、社会之情绪。杜甫的这些单题诗,正体现出“诗史”内涵中对实事指涉的要求。例如,《月》诗的前两句“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已露承平之象,正如王嗣奭所言:“天运初回,新君登极,将有太平之望。”察该诗仇注,知“是时官军尚在扶风,至闰八月二十三日始命郭子仪收长安”(仇兆鳌《杜诗详注》),可见王说无误,亦可见杜甫对时事的敏感。

不过,需指出,因国家动乱,这些时事出现在诗中多是带着批判、讽刺色彩的。例如,《月》诗中的“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即影射安史之乱后媚女不断出现、奸相接连当权的社会现状;《火》诗中的“薄关长吏忧,甚昧至精主”,则是批判剥削百姓的长吏;《雷》诗中的“请先偃甲兵,处分听人主”,表达对当时方镇拥兵自重且横征暴敛的谴责;《雨二首》中的“久阴蛟螭出,寇盗复几许”,又表达对国之寇盗的担忧;《麂》诗中的“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以盗贼怒斥崔旰;《愁》诗中的“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以虎指责第五琦。而杜甫面对这些时事怪现状,无力改变,故只好“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夜》)了。

(二)忧心民瘼

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杜甫,其诗多关注民生,忧心民瘼。“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始终把对人民的关怀放置于心。而这也成了杜甫诗歌的重大主题,其单题诗亦无例外。例如,《雨》诗首联“冥冥甲子雨,已度立春时”就奠定了忧心民瘼的情感基调,所谓“春雨甲子,赤地千里”(仇兆鳌《杜诗详注》),诗人已体现出对旱灾的忧虑。接着,诗人就在其他作品中延续了对这次旱灾的描绘,如“南方瘴疠地,罹此农事苦”(《雷》)和“峡中都似火,江上只空雷”(《热三首》),诗人将百姓的辛苦、失望尽数展现。“楚山经月火,大旱则斯举。”(《火》)百姓们烧山祈雨,可诗人认为这并无用处,反而只会徒增炎热,再加上官府只会盘剥百姓,却丝毫没有救旱良策,所以诗人最后以“故老仰面啼,疮痍向谁数”(《雷》)描绘百姓无处申诉、仰面自伤的惨状,其苦楚之态实在不忍卒闻。这些诗句忠实地记录了百姓的苦难,“充盈着浓烈的泥土和血汗的真实气息”(李贵《热旱情境中的诗歌意象和诗人心态—论杜甫的苦热诗》),也真切地传达了杜甫的爱民、忧民之心。

因此,等到旱灾过去,久旱逢甘霖,诗人是真正替百姓开心的,如“皇天德泽降,焦卷有生意”(《雨》)和“高斋非一处,秀气豁烦襟”(《云》),万物复苏,诗人胸襟爽朗,正是对百姓生活有所转机后的积极反应。

(三)自抒怀抱

杜甫一生官职卑微,但其忠君爱国之心至死未忘,正如苏轼所言:“杜子美在困穷之中,一饮一食,未尝忘君,诗人以来,一人而已。”其爱国之心拳拳,自然便多有“致君尧舜上”这般的政治抒情。其单题诗中亦如此。例如,“回首周南客,驱驰魏阙心”(《晴二首》)是为“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庄子·让王》)之意,其忠君报国之心,犹未忘;“他乡阅迟暮,不敢废诗篇”(《归》)也体现出其衰谢之中不忘报主,迟暮之时不废诗篇的济世训世之心。

但是,宏大的政治理想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难免偶有闲适之语。例如,“畦蔬绕茅屋,自足媚盘餐”(《园》)写诗人“盘餐自足,无求于外”(仇兆鳌《杜诗详注》)的情状,避人而居,自得其乐,颇有陶潜风貌;“虚白高人静,喧卑俗累牵”(《归》)也尽显闲静之追求;“朝廷问府主,耕稼学山村”(《晚》)亦言自得其乐之趣。

要之,诗人在这段时间里内心较为复杂,一方面爱国之心未忘,另一方面,倒也有自安闲适之态。但我们仍应看到,这些情怀本身并不是彼此矛盾的孤立体,而是糅合于诗人的复杂情绪之中。

(四)羁旅怀乡

漂泊是杜甫生活的常态,其寓居云安、夔州期间,备尝艰辛。从诗句“览物想故国,十年别荒村”(《客居》)和“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解闷十二首》)可知,诗人自然多了对故园的深切怀想。其单题诗中亦有体现。例如,《夜》诗即谓“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直言卧病异乡已经两年,未收家书之悲痛,其客中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月》诗中的“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以衰老凄凉之语自况,“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以嫦娥之孤寂类比自己,“故园当北斗,直指照西秦”言自己动归思矣,“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则借“泪脸”,写尽诗人欲归不得的悲伤和痛苦。

诗人不能归家,其原因复杂。“岂无平肩舆,莫辨望乡路。兵戈浩未息,蛇虺反相顾。悠悠边月破,郁郁流年度。”(《雨》)兵戈未息,“蛇虺”满路,是诗人归家不得的社会因素;而“一命须屈色,新知渐成故。穷荒益自卑,飘泊欲谁诉”(《雨》),则更多揭示了新知成故、无可归依这一外部原因;“无钱从滞客,有镜巧催颜”(《闷》)和“病身终不动,摇落任江潭”(《朝二首》),则鲜明地揭示了诗人自身的多重困境。正基于此,诗人羁旅怀乡的情绪才变得无比浓郁,深切真实,催人泪下。

二、杜甫单题诗的命题特色

(一)新奇生动、含情蕴绪的命题风格

杜甫31首单题诗的诗题,除去重复,共有19个异题,分别是月、雨、雷、火、晴、夜、鸥、猿、麂、鸡、园、暝、晚、云、朝、热、愁、闷、归。这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名词类标题,以及少数的动词、形容词类标题。

名词类标题上,如“鸥”“猿”“麂”等,选取的是一些较为冷僻的禽类,前人歌咏基本不会涉及,从而具有一定的新奇感;而“暝”“晚”“夜”“雨”“月”,这样的诗题,其意境则较为凄迷,似乎有意无意间透露着杜甫苦闷低沉的情绪;至于“雷”“火”等诗题,其意象本身似乎就带着一种野性的张力,更是集中体现了杜甫单题诗诗题新奇的特征。

而在动词类或形容词类标题上,则往往以生动取胜。以此类词性作为单题,实为前所罕见。它们已摆脱了之前单字为题则多为咏物名词的窠臼,其题多半具有了情绪指向和行为暗示的功用,颇为新奇、生动,比如“归”“热”“愁”“闷”等。

同时,如果跳出这些词类之辨,结合诗歌解读,我们就又会发现这些诗题大部分还具有含情蕴绪的特征。在这些相关的作品中,诗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歌咏言志,而是联系当下现实,并融以叙述议论,使诗题成为一种极具内涵的表征。例如,《雷》诗中的“大旱山岳焦,密云复无雨”,诗人起笔先写大旱之酷烈,接着“封内必舞雩,峡中喧击鼓”,诗的中间记叙了南方瘴疬地的一些祈雨习俗,可“真龙竟寂寞,土梗空偻俯”,云雨并没有到来,诗人感慨“吁嗟公私病,税敛缺不补”,“故老仰面啼,疮痍向谁数”,又活画出底层民众饱受灾害,欲诉无门的惨状!进而,诗人还以百姓之口,“请先偃甲兵,处分听人主”,表达对方镇拥兵且横征暴敛的批评。接着,诗人又认为水旱乃天数,尧汤时候亦有,并且认为盗贼之恶甚于亢阳。诗的最后,诗人讲到自己唯觉计拙,只剩失望!

诗人身怀忧民之情,兼具忧国之思,故而一字一血,催人泪下。整体看来,全诗跌宕起伏,由此及彼,以旱灾起,以治旱灾收,结构井然,中又杂以大量社会信息,已脱单纯咏物诗之俗套。此诗标题,仅一“雷”字占据,更觉感兴之端甚明,全诗线索也更为显豁,同时又暗含诗人躁动不安的情绪,从而寄托着丰富的情感内涵。

再如《愁》诗,诗题亦是一字总提全文。首联“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正如黄生所言:“此因不得归秦沉忧,英写无端,对物生憎皆是愁,人實历之境,草生花发、水流鹭浴,皆唤愁之具。”由此可见,一切愁景,皆由情生,写实主义的杜甫,此时情绪显然已为写作之纲。接着,诗人写时事之愁与己身之愁,“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暗”“老”等词的运用,与题目紧紧相扣,俱是同一用意。最后,诗人写“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既有归乡之思,又有对国事的深刻批评。观全诗,则发现诗题“愁”字总起之妙。一字虽少,却因为能够承载诗人低沉苦闷、压抑的特殊情绪,反而使诗歌的意蕴愈加无穷。

总之,杜甫的单题诗题通过妙选新奇生动、含情蕴绪的词汇,使得它们充满了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味,引人品读遐思。

(二)命题风格成因探析

那么,杜甫为何如此拟题呢?笔者认为,大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首先,地理因素。杜甫的大部分单题诗,产生于766年至767年之间,而且几乎都作于寓居夔州之时。夔州,即今奉节,地处长江三峡的西端,其地地势险峻。杜甫诗云:“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陆游也说:“白盐赤甲天下雄,拔地突兀摩苍穹。”赤甲、白盐是夔门边的两座高山,由此可知其大概地形,诗人深处这样的高峡中,“闷”“愁”便成为常见情绪,“云”“雨”“晴”“雷”这样的天气变化自然也会牵动诗人的神经。同时,正如范成大所言,“峡行风物不堪论,袢暑骄阳杂瘴氛”,峡地十分闷热,湿气也较重,而这自然也会强化诗人“闷”“热”之感,进而产生相应诗题的命题欲望;同时,夔州的地理风貌,也使得此地有着许多地域禽类,“猿挂时相学,鸥行炯自如”(《瀼西寒望》),杜甫的单题中有“鸥”“猿”“麂”等动物的身影,自然也就不难解释了。由此可见,杜甫的这些单题诗的命题,是与夔州峡中的地理情况分不开的。

其次,政治因素。杜甫最早的一首单题诗,是至德二载七月所作的《月》诗,从这个时间点上来看,杜甫单题诗的创作时间都是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政治的变动,国家的衰微,让他开始有了单题的作品。尤其寓居夔州期间,当时国家政治情况极其混乱:皇帝信佛,宰相专权,地方上内斗不止,外交上吐蕃入侵,可谓内忧外患,风雨交加。杜甫虽政治热情未减,但面对如此混乱的政治现实,“愈是主观上介入,愈觉实际上无能为力”(余恕诚《唐诗风貌》),因而难逃苦闷、低沉。“养拙干戈际,全生麋鹿群”(《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杜甫已有退隐、趋生之避祸意识。是以,杜甫才会大量拟出暗含低落情绪的单题,诸如“愁”“闷”“暝”“晚”等。同时,趋生避祸意识,也使得诗人关注到了更新奇的对象,有了更深的寄托,诸如《猿》诗云:“惯习元从众,全生或用奇。前林腾每及,父子莫相离。”诗人以猿猴能用奇全身,反衬自己“携子避乱,而恐其不能两全”(仇兆鳌《杜诗详注》)的愁苦、惊惧。若没有相关的政治背景,想必诗人不太会留下如此的单题吟咏诗作。可见,政治背景也是杜甫命题为单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个人因素。忧国忧民的儒家士大夫杜甫,是渴望对国家、对人民作出一番贡献的,“老杜虽在流落颠沛,未尝一日不在本朝”(潘淳《潘子真诗话》),但终其一生,也未能有所较大施展的机会。“子美稷禼志,空抱竟无用”(《少陵先生·子美稷禼志》),夔州时期的杜甫已经五十多岁,虽仍有“炙背可以献天子”(《赤甲》)的愿望,但其政治理想实现的可能性越来越低,“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诗人也在诗歌中不断哀叹自己的年老、潦倒、困穷。同时,因为自己常年漂泊,疾病缠身,诗人又常有“我今远游子,飘转混泥沙”(《柴门》)之类的慨叹。这些情况汇聚到一起,便自然会使得诗人产生孤独、低沉的情感,进而在题目的选择上倾向于“愁”“闷”“归”等单题。而这样拟题带来的结果,又似乎加深了作品的低沉、孤独之意。

杜甫的单题诗,大多创作于寓居夔州时期,数量虽然不多,但其在内容指向和命题特色上皆有可观之处。其内容指向上,可大体分为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又各有其特点:大胆地指涉时事,我们可以看出杜甫单题诗“诗史”的特质;关注民生,忧心民瘼,我们可以看出杜甫“穷年忧黎元”(《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悲悯心肠;关注理想,自抒怀抱,我们又可以从中看出一位儒家士大夫背后的精神向往和复杂心绪;而羁旅怀乡,我们则会发现诗人那脆弱、敏感的淡淡忧伤。

而在命题特点上,结合所拟诗题的词性和相关的诗歌内容,我们又发现了这些单题诗题大多具有新奇生动、含情蕴绪的风格,当然,这也使得诗歌本身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味得以扩展、延伸。而杜甫何以将单题诗题拟定为现有的形态这样的追问,则又会把我们的视野拉回到夔州地理风貌、时代政治背景、诗人自身情绪等因素的考察上来。

猜你喜欢
夔州诗题题诗
郭沫若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题诗
郭沫若学刊(2022年2期)2022-07-02 04:49:04
复古与叙记:论韩愈诗歌的制题
夔州精神与杜诗本色
画竹题诗
李一氓工作情景与《石头记》题诗
郭沫若学刊(2019年4期)2019-12-30 11:31:28
杜甫咏诸葛亮诗略论
诗题漫议
中华诗词(2018年9期)2019-01-19 01:11:00
额日德木特古斯以《春》为题诗的审美观
唐五代时期夔州军事初探
江汉论坛(2017年12期)2018-01-25 13:22:40
明诗制题之叙事*
文学与文化(2017年3期)2017-11-13 20: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