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曼
最近,关于雪糕的话题不断,在某些网络平台上,就有视频博主播放了火烧雪糕的视频。视频中,某某品牌的雪糕,不但用火烧不化,还会变黑。有不少评论说,被烧黑的部分是胶,难以消化,以后再也不敢买这款雪糕了。那么,雪糕里被烧黑的东西真的是胶吗?如果是胶,雪糕里面有胶正常吗?
被烧黑的东西不一定是胶。商家是不会在雪糕中添加很多胶,原因在于:一是成本问题,二是雪糕中胶的含量增加会影响口感。正常情况下,雪糕中增稠剂(含有胶的成分)的含量在千分之五以下,用打火机点燃并不会被烧黑很大面积。
为什么贵的雪糕容易被烧黑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新名词:固形物。雪糕中的固形物,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雪糕中除去水分后的干物质,是雪糕中营养成分的来源,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等。国家标准《冷冻饮品雪糕》(GB/T 31119--2014)中对清型雪糕有“固形物含量≥20%”要求,而价格较贵的雪糕一般排在前面的原料是牛奶、稀奶油、全脂乳粉、炼乳等,固形物含量甚至能达到40%。
所以,用火烧比较贵的雪糕时,雪糕的水分迅速蒸发,剩余的蛋白质、脂肪、糖都会发生燃烧。而因为雪糕是冰冷的,不会燃烧完全,会产生大量的气态碳。气态碳遇到冰会凝结,吸附在冰的表面,所以看起来雪糕被烧黑的面积会很大。
而便宜的雪糕,主要成分是水,固形物很少,用火烧时,雪糕中的水会融化,即便有气态碳吸附在冰的表面,也会随着融化的水流下,看起来被烧黑的面积就很小了。
根据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的要求,在冰激凌、雪糕类冷冻饮品中,卡拉胶、瓜尔胶等作为增稠剂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所以,胶在雪糕和冰激凌的配料表中出现是正常的。不仅是雪糕、冰激凌,任何我们吃到的冷冻食品,里面都可能含有胶。这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冷冻食品必须保持一定的抗融性和保形性。而胶可以改善冷冻食品内冰晶形成的状态,不仅能改善食品的口感,还能让冷冻食品在颠簸的长途运输过程中保持形状,即便是解冻后再次冷冻,形状也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冷冻食品如中式点心类、火锅调料类、裹面油炸类食品的配料表中,都有胶或者增稠剂。如果没有胶,这些冷冻食品很容易化冻、变形,吃起来的口感也会像被水泡过一样,让人很难接受。
通常,正规厂家遵守食品生产安全规定生产的雪糕,所含胶的安全性是不用担心的。原因在于:首先,雪糕里的胶添加量很少,一般含量在千分之五以下,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響;其次,现在食品中添加的食用胶大多数都是从植物中提取,如卡拉胶、瓜尔胶、刺槐豆胶等,这些胶本身是可溶性的膳食纤维,进入人体后并不会被人体吸收,会加速胃肠蠕动,最终被排到体外。
我们“谈胶色变”,主要是多年前在食品、药品中广泛使用过明胶。当时的明胶主要从动物皮中提取。有一些无良厂家,会收购破皮鞋来提取明胶,给我们留下了食用胶都有毒有害的印象。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涌出了很多可替代明胶的食用胶,生产成本低、产量高。因此,那种有害的明胶在市场上已没有价格优势。
编辑|郭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