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军工集团内部审计的思考

2022-05-30 10:48唐传清
中国内部审计 2022年9期
关键词:独立性内部审计

唐传清

[摘要]本文对军工集团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独立性不高、职能定位较模糊、资源配备不充足、内控完善难以保障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展开思考,本文提出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完整履职的前提、特殊性是军工内部审计的重点、加大审计资源投入是提高审计效率的关键、内控评价是提升审计绩效的捷径等需要关注的重点并提出完善内部审计的建议。

[关键词]军工集团   内部审计   独立性

一、引言

国有企业风险管控对于国有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国有资产(资本)保值增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特别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军工集团应加强内部审计,以防范发生重大风险,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军工集团如何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的国内及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主动作为,围绕军工能力保障和科技创新,发挥公司治理防险功能,落实审计全覆盖,成为内部审计管理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

二、军工集团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浅析

(一)组织机构独立性不高

2009年以来,国资委力推董事会规范运作试点,按此要求,军工集团均建立了董事会及其议事规则,单设了审计部,在章程中明确其权责,审计项目归审计委员会批准,审计部门由董事长直管,有利于强化审计独立性。2014年国资委在总结董事会职权试点工作指出,加快形成董事会决策、经理层执行、监事会监管,以及内审机构独立监督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决策权和执行权有效分离,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不断提升国企资源配置效率。

实践中,一些军工集团的审计委员会会议存在“为会议而会议”的形式主义倾向,审计的“双层报告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审计委员会和内审机构缺乏实质独立,对公司治理中的问题和经营管理中的弊端不能真正发挥作用。此外,部分军工企业的审计部和多部门合署办公,更加弱化了内审机构的“超然独立”,内审机构的“独立性”不高,必然影响审计履职。

(二)职能定位较模糊

实践中,一些军工集团在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上不仅忽视了传统向现代、财务向管理的审计方法变迁,甚至直接用财务检查来替代内部审计。财务检查是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准则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及会计核算方法和工具使用来查错纠弊,它和内部审计所关注控制、风险、合规、遵循有很大不同。审计部仍然只是财务检查,容易造成内审机构作为企业风险管理最后一道防线对包括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上的失察。还有的单位将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纪检监察的观念和方法混淆,“眉毛胡子一把抓”,既不符合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四大基石”的要求,没有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也影响了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纪检监察的本身履职。

(三)审计资源配备不充足

实践中,军工集团普遍存在内部审计资源不足,最明显的是内审人员配备不够,如有的集团内审人员总计不过百人,却在缺乏有效技术手段和经费支撑的情况下,一年审计数百个项目。审计人员缺乏充分的时间进行后续学习,难以形成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资源缺乏拖累了审计效率,形式代替了实质,限制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四)内部控制的完善难以保障

实践中,一些企业忽略了内部审计、风控和业务部门三者间的逻辑关联。比如,企业审计部和其他部门合署设置,弱化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上造成“三道防线”的缺失;在建立健全内控体系时,忽视业务部门是“第一道防线的风险承担者”和“风险管理直接责任者”的角色定位,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制度与程序必须根植于企业的环境与业务,有的单位仅聘请中介组织,在未进行有效沟通的情況下,并不能了解企业的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便依葫芦画瓢,进行内控普适性的建立和评价,如此的信息不对称,该内控体系是否能使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实现对业务活动的风险管理较为存疑。这些现象,除了有的企业泛滥着“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文化底色,也侧面反映了内控机制在该组织的内控环境缺失和公司治理中失衡,三道防线若有若无、内部审计具有失去作用的风险。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一些军工企业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是内控的重要监督环节,导致内部审计在内控的建设、评价与维护中未能发挥作用。

三、完善军工集团内部审计的建议

(一)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正确履职的前提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公司治理不可替代的关键环节。“独立性”要求军工集团内部审计应在五个范畴(内控评价、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机构协调、审计委员会事项)全面履职,就必须从“独立、客观”出发,选择审计委员会的模式:统一机构名称、组织和人员;实行审计部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分离的双层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归属企业最高领导人(董事长),业务管理归属审计委员会;实行审计部向审计委员会和高管层、审计委员会向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的双重报告制度。

“独立性”还应明确:审计部隶属于董事会,接受其指导监督并取得支持;审计部负责人的任免应由董事会经过适当程序确定,审计部负责人应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审计部应通过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其职责和权限范围,由董事会批准并授权;审计部应向董事会提交工作业绩报告和审计相关报告,并在日常工作中与其保持有效沟通;审计部有权参加由董事会举行的与审计、财务、内控、治理程序有关的重要会议,并发挥作用。

(二)特殊性是军工审计职能着力的重点

军工集团内部审计除了加强“独立性”,在职能定位上,还需要兼顾上级机关的工作要求。在此背景下,以“独立、客观”履职为标准,强化“确认”,做好“咨询”,是军工集团内部审计职能精准着力、持续用力所特有的工作逻辑。

1.“军民融合”是内部审计开展的战略背景。大多数军工集团已成为行业中世界领先企业,为国家安全保障提供了物质基础。“军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是关系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的重大决策,军民融合战略是军工集团的国家价值定位,按照内控重要性原则,可视为军工内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军工内部审计职能有别于其他央企的地方。

2.“軍工项目审计”是军工集团审计监督的国家特色。军工审计围绕审计效率的最优化、审计效益最大化进行制度变革,发挥了公司治理最后一道防线的职能,实现了资源重配、功能拓展和体系调整。在实践中,央企内审较之非国有企业增加了“经济责任审计”,而军工审计较一般央企在军工型号、能力保障方面的财政支持较多,“重要项目审计”的监督任务重。军工集团基本使用全部或部分财政性资金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和科技项目研发,所以“竣工财务审计”和科研项目“财务决算审计”是军工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军工集团必须通过关注项目执行的合法性、资金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决算结果报告的真实性,保证财政资金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划分职能上的落地,保障军工核心能力建设。此外,由于保密性要求,对于审计人才和审计范围提出了特殊要求,军工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必须保证相应的资源投入。

3.提高“确认、咨询”能力,服务企业增值。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价值的创造,离不开审计人员对于被审计单位战略、经营、风险和管理需求的深入理解。因此,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胜任能力,是实现服务职能的根本保障。此外,内部审计人员还必须在履行职责中建立服务意识。

(三)资源投入总量和效果是提高审计效率的关键

审计资源的充裕和优化配置对于降低审计成本、扩大审计成果、提高审计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本着集约化、重要性、协调性、独立性原则,加大审计资源投入、做好资源优化配置,在有限资源配给的前提下挖掘内部潜力。

1.有的放矢,调配资源。在推进政府项目的内部审计项目上,要紧跟财政支出的步伐,兼顾全面性和重要性;在协调社会外部审计力量方面,应注重考察事务所的执业记录有无瑕疵、参审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能力鉴证,关注审计过程内控质量;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注意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团队建设,加快培养管理咨询专家。

2.合理设计,健全组织。审计组织体制的设计包括运行和组织框架、经费物资保障体制、人员编配体制,在组织运行中要职责分明、权限清楚、人员精干、协调有效。实践中,要针对不同的任务,合理设计组织架构,选用适合高效的运作模式,使体制成为提高效率的平台而非陷阱,在有限资源配给下,提升审计效率。

3.顺势聚才,培育文化。要根据审计范围、审计对象、审计内容所发生的变化和新要求,培养复合型的审计人才,一专多才、一人多用。通过因才施用、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考量,建立健全适应整合审计资源所需要的一整套科学的激励和选用人才机制,并重视培育审计文化和审计人格,使审计人员从被动工作变成主动作为,引导内部审计人员在价值追求方面同审计工作的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在推进审计工作的同时,使审计人员早日成才,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力资源效果。

4.聚焦信息,持续改进。审计信息化是高效使用审计资源的工具选择,已经成为审计组织提升审计效率的重要手段。审计信息化使同质化的检查瞬间完成,多模式多方法的平台选择和自由切换,项目组织管理的资源交互需求满足,移动作业和远程审计使广域、多级、全天候审计变得轻松,大数据下不确定目标的风险降低并推动数据从查询到分析的跃升,管理的科层组织模式间接让位给扁平化,审计从事后走到事中甚至事前,从静态转变为动态,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加大设备、软件、培训投入的同时,聚焦并做好审计信息化,持续提高组织效率,不断提升审计资源效果运用。

(四)内控评价是提升审计绩效的捷径

1.做好内部控制评价是内部审计的关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建立在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充分了解以及内部控制测试基础之上,内部审计部门通过深入了解企业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程序、信息系统和监督,并做出评价,不仅可以识别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也便于其他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如各种专项审计工作的开展。

2.内、外审协调事半功倍。内、外审同属于公司治理的监督机制,互为补充。外部审计机构依照内控规范的审计指引,对财务报告相关内控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报告,内部审计依据内控评价指引,参照基本规范和相关指引对内控的有效性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价并形成自评报告。内、外审相互协调,有利于内控评价工作的效率提升。

(作者单位:中核集团核工业学院,邮政编码:102618,电子邮箱:tang_chuanqing@126.com)

猜你喜欢
独立性内部审计
独立性检验高考热点例析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独立性与责任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考虑误差非独立性的电力系统参数辨识估计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组织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