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和传承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语文教育中应注重课程的育人导向,将文化自信作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因此,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是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有效途径。由曾志辉、杜雯编著的《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一书,紧紧围绕“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应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一核心,以教材与高考试题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对语文课程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实践作了深入探索。
该书从语文教材中的古典文学入手,对古诗文进行细致分析,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及其审美价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作了探究,为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积累、品德修養、审美情趣等综合素养提供了方法路径。
总体而言,该书对中华传统文化全新的理解和解读,为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内容,为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了如下启示:
第一,重视传统文化中的古诗文鉴赏。作者提出,教师在教学古诗文时不应仅仅以翻译和背诵为主,而应当重视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要注重营造古诗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相应的场景中理解古诗文的内涵。此外,通过分析古诗文中的语言技巧,也可以加深对构建意象的心理感知,让学生逐步体会古诗文的意境,增强对古诗文的感悟,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积累,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第二,重视写作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作者认为,在写作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先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例如古代神话传说、传统节日传说故事、成语歇后语及其来历故事以及文学典故等,以丰富写作思路,便于灵活运用。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提炼,将其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神韵。
第三,重视教材以外传统文化的拓展。作者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知识拓展的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更广博的传统文化宝库。教师可以在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等教学过程中链接课外相关素材,让学生进行阅读品鉴,在关联、对比中形成对不同时期文学作品内涵的深刻把握,对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特点、文化特征有更系统的认知。这样,既增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综上所述,该书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为宗旨,多角度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为新时代语文教育教学的创新和探索提供了参考,而且对语文课程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汤燕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