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探究

2022-05-30 21:59程双齐刘倩雯孙永泽戴童
南北桥 2022年10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程双齐 刘倩雯 孙永泽 戴童

[ 作者简介 ]

程双齐,男,山东济宁人,大连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摘要 ]

全球经济一体化在不断推进,有部分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过去式”,甚至还有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在现实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持怀疑态度。如今已经步入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仍然占据主要地位,主要原因是马克思主义有着势不可挡的革命实践精神,并且其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合理,为此要在坚执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以及方法原则的前提下,推动新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

[ 关键词 ]

新媒体;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0.042

众所周知,高校是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场所,担负着引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及其信仰教育的重要使命。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现代化技术越来越成熟并且得到了广泛运用,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不仅为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新的媒介,也给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全新挑战。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新媒体这一新型媒介的优势,有效抑制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中的大肆传播,以此筑牢意识形态领域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建设马克思主义形态的必要性

1.1  大学生成长及成才的重要思想基础

高校承担着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以及传播的重要责任,是培养更多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发源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建设工作,既是各大高校的办学宗旨,也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高校只有做好该项工作,明确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才能进一步强化学生政治敏感度以及鉴别能力,为他们成长和成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另外,大学生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武装自己,才能不让那些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发展论相悖的错误言论有可乘之机,所以高校要想将大学生真正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应该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力度。

1.2  为夯实思想阵地提供重要保障

对于高校而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也就是自身的固本工程,优化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为高校发展指明方向,夯实其思想阵地,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故而高校应该争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权、管理权以及主动权,确保该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筑牢社会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意识中的指导地位[1]。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工作还可以引导学生坚定自己的信念,形成完善的思想阵地管理机制,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强劲助力。

2    新媒体时代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创造的机遇

2.1  传播方式呈多样化发展

之前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方式主要依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品,这样传统的传播方式不仅传播信息量较少,并且速度滞缓,不能达到预期传播效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明显加快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速度,传播方式也呈多样化发展。在数据库中录入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相关资料,其中包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理论成果以及马克思主义研究信息等,这就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2]。现阶段互联网已经被运用于社会各个方面,这样一来人们可以了解国外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为即时通信提供了更多沟通路径,学生可以采用线上的方式针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行答疑解惑,加深学生对其内涵的理解。高校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电脑以短信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另外,使用微信、微博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过这些APP可以了解学生思想及价值观实际状况,确保马克思主义内容可以在第一时间更新。新媒体的产生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奠定了良好基础。

2.2  新媒体的使用强化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魅力

以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方式主要就是说教,长期以往,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消磨殆尽,倍感枯燥乏味。新媒体则不同,其融合了多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并且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以及向心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另外,高校还应该紧随时代发展,将单一的文字叙述转换成音频或者视频,提升理论内容的画面感,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魅力,便于学生理解。

3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路径

3.1  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理论内化的方式及路径

3.1.1  通过理论实训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对于高校而言,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学是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方法,要想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时效性,需要不断提升学生心理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各个高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纷纷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其中效果最明显的就是理论实训。依据理论教学内容并综合当前国家和社会热点及难点问题布置相应的理论实训活动,要求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这类活动。例如问题讨论以及学术沙龙等,旨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在通过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武装自己的同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促使学生快速走出理论误区[3]。另外,还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制作理论简报,或者举办理论诵读会、讀书交流会等,让学生掌握更多理论运用技巧,无论何种理论实训方式都能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学产生一定的补充作用,更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的过程,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时效性。

3.1.2  通过社会实践积极响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社会实践是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内化于心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所以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时应该明确自觉引领意识,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可以全面渗透于社会实践当中,例如高校可以通过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支教助教、社会调查等各种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坚定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社会使命感以及责任感,换而言之,就是让马克思主义烂熟于学生内心,外化于他们的各种行为,故而应该注重社会实践的思想性,切实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效果[4]。

3.1.3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优势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对高校大学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都在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中扮演了一定角色,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充分运用两大媒体的优势,可以大大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完整性,有效处理媒体发展对该项工作开展产生的不良影响。另外,三全育人的实现离不开高校内外环境传统媒体的应用,所以,在高校中应该积极运用传统文化宣传模式,例如校园网、宣传栏等,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会受到熏陶。新媒体以多元化方式进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高校在运用传统媒体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创造良好氛围的同时,还应该兼顾新媒体优势的发挥,例如开通微博、微信账号,打造独特的品牌栏目,推送各种优秀作品,吸引更多学生注意。

3.2  强化新媒体意识形态的宣传,为其构建全新的宣传阵地

3.2.1  加快新媒体宣传阵地的建设

运用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传播,例如将学生容易接受的网络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新媒体方式结合起来,对意识形态课程、在线课程、直播等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进行整合,采取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的全面覆盖。另外,将互联网这一新媒體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媒介和桥梁,促进“互联网+”与意识形态相融合,扩大和延伸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运用面,在各个高校切实做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常态化发展。准确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及其形成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大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习惯,设计出吸引人的主题和创意内容,增强学生对校园网的忠诚度,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活动。

3.2.2  加大思想宣传阵地的管理力度

高校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始终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原则,进一步加大宣传载体、微课等方面的管理力度,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实施全方位管理,将网络舆论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将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扼杀在摇篮中,抑制其传播。履行党管媒体的原则,提升新媒体影响力及作用的重视程度,以党的领导为导向,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加强宣传及理论教育,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筑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新媒体时代的指导位置。另外,对现行新闻宣传管理制度予以优化和完善,加大高校中不同类型宣传媒体、网站平台以及书刊的管理,确保意识形态渗透于各项新闻管理工作当中,牢牢把握住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不为任何不当言论和观点提供传播机会和空间。

3.3  进一步健全新媒体监督管理机制

就当前情况而言,新媒体发展逐步成熟并且得到普及,全球各个国家均深刻意识到在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新媒体发展的同时,还应该对其进行管理。新媒体是当前传播社会信息的主要工具,还是社会信息媒介的关键构成,所以对其实施监督管理十分重要。高校党委应该与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网络运营商联合成立监管机构,针对新媒体运行制定相应制度和标准,确保新媒体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对高校新媒体上传播的信息实施新媒体舆情监督控制,综合网络信息收集及处理技术形成舆情检测系统,对新媒体上传播的诸多信息自动抓取敏感信息并分类,这样才能对新媒体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和追踪,生成新媒体舆情分析报告。另外,通过舆情监测系统还能对教师与学生的网络言行及动态了如指掌,政府部门则需要根据系统监测结果对高效新媒体舆情予以引导,比如在官网、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正确信息,澄清整个事件的始末,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回应,为马克西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扫清障碍。

3.4  打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流平台

高校要想建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应该全面、正确认识新媒体,从根本上摒弃偏见以及恐惧心理,尽可能利用和发挥新媒体价值并主动参与新媒体实践活动。可以对思想工作及其与新媒体的黏性进行宣传,打造以新媒体空间、技术以及管理为依托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运行平台。首先,促进传统媒体不断向新媒体过渡和发展,创造更多主流且具备权威的媒体,例如新媒体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为向学生传递马克思主义新理论和思想提供便利条件,进一步加大新媒体话语的引导力度。其次,构建联动平台,积极为教师和学生答疑解惑,确保政治参与以及利益申诉的渠道时刻保持畅通,注重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前瞻性,一旦出现意识形态安全舆情危机时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充分发挥高校、政府部门以及新媒体运营商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所固有的引导职能[5]。最后,提升新媒体运营商意识形态的安全责任意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优化和创新,彻底根除娱乐至上这一弊端,并主动参与到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工作当中,确保自身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    结语

意识形态在社会科学中占据了关键性地位,其建设工作有着一定战略意义。面对全新的发展大环境,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的地位起到了巩固作用,夯实人们思想基础的同时,强化了民族凝聚力。伴随着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历史背景的繁冗性进一步提升,面对这种情况,通过主流意识形态引导人们的价值观成为重中之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直击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加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循序渐进地提升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推动社会主义以及大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雯.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以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12):16-18.

[2]练建斌.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探析[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37(03):45-48.

[3]刘丽,张向辉,董涛.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5):81-84.

[4]刁晶阁. 新媒体时代大学新生意识形态工作引领的对策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21.

[5]李莎莎.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J].品位·经典,2021(12):42-44.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