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术教育是促进学习者各项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课程,而美术本身又有着一定的特色,可以训练学习者的审美能力和逻辑思维。而随着时间的进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信息技术也开始渗透到了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人类的工作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现今,美术教育开始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融合,与此同时,校方和老师也更加重视学生的核心素质的训练。如何利用网络信息教育技术手段,培育和增强学生们的美术核心素质,成为高中和老师关心的课题。基于此,本文提供了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的高中美术教育中核心素质的培育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美术;核心素养
一、引言
和以往的中学美育课程标准相比,新课程要求老师要围绕学生终身发展进行设计,重视学生发展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美育素质,重点从审美、识图和人文等角度来进行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不僅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方向,而且其多元化特点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和高中美术教育相结合,可以充分体现美术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有效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
二、高中美术核心素养概述
从更客观的视角来看,所谓专业素质,是指基于学生在自我学习、自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中所需要具有的才能和品质。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各个专业的教学侧重点也不同。作为美术专业之一的高中美术,其重点主要是针对学生图形认识、创作实践、审美判断、人文认知、艺术表达等方面进行的。这五个基础素养培养目标都是和学校的美术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这也就要求了高中艺术教育老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地考虑高中生在艺术教学上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并结合相应的教育手段去调动学生在艺术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与实践中的意识,如此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够达到真实的在学校艺术课程教育过程中,”核心素养”从教育方针上转移到艺术学科具体课程实施中的必备条件。至于绘画专业的核心素质,则是高中美术专业课程标准修改小组经过探讨与深入研究后,提出的包括图画认识、艺术表达、审美判断、创作实践、人文认知五个内容的总结。教育课程的核心素养并非封闭的,它是一个社会需要也是一个能帮助学习者发展的需求。
三、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一)缺少课堂活力
整体来看,当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基本呈现形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而学生在下面倾听,教师在台上示范,学生在下面模仿。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缺少创新意识,且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整个美术课堂缺乏活力,缺少教学的氛围,这种教学形式也难以真正有效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基础弱
许多学校在初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缺失,而初中老师也只重视相关技术的传授,这就导致了中学的绘画课程和对学生兴趣爱好不适应,教师之间产生了极大的冲突,进而制约着教学的提高。有不少学生对绘画欣赏方面的常识知之甚少,这导致课堂很难开展,老师和学生交流很少,课堂教学气氛不够活泼,这使得老师和学生都对绘画课堂缺乏自信。
(三)教学观念上存在误区
中国教育体系长期以来都是应试教育思想中心,这也导致了艺术教育只能是学校教学体系中的陪衬科目,从而严重忽视了艺术教育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许多学校的管理者以及老师们都不重视艺术课程,同时学校学生以及家长们也都没有全面了解艺术课程的真正意义,这也使得许多小学的艺术课程都只能流于表现形式,甚至是可有可无。
(四)未落实核心素养理念
就核心素养培养来说,虽然教育部门多次明确地提出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要求,但理念归理念,落实实践才是最终目标,问题就在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久久并未落实到位,毫不夸张地说,部分美术教师缺乏培养美术核心素养的基本意识,甚至有些老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老师并不了解美术核心素养,更谈不上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五)美术教材脱离学生实际
当前的中学美育课程已经和中小学生现实不适应,其中有些教材界定得很理念化,甚至是有些教材远远超越了高中学生现实的知识。再者是课程对孩子教材掌握程度的规定不够统一,既没有注意孩子个人之间的差别,同时具体的规定又比较笼统,使得课堂上教学时忽视了孩子的个体差异。
(六)多媒体使用不当
绘画课是专业性特别强的艺术教学之一,教师缺乏相应的绘画基本功是无法上好绘画教学的。但是由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不管多难的技术,都能够预先在动画软件中准备好,通过计算机就完全能够进行直接的艺术呈现。所以计算机作为现代教育手段也是辅助教育的重要工具,教师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工具是为了更好地、更充分地把美术教育发展得更加完美,使绘画教学更加引人入胜、更精彩。但是,教师不要滥用现代多媒体。由于有了计算机,很多在绘画教学课堂上的老师们所有的徒手示范就转换为了计算机演示,只要他们轻点鼠标,他们就会使用课件,方法过程尽收眼底,即使缺乏绘画基本功一样也能上好绘画教学。教员们只会”动口”而不”动笔”,黑板上不写一张字、不画一手画,他们用不着笔、用不着纸、用不着带什么用具,就能够对着孩子和听讲的家长们将一节课”说”完。这么一来,绘画课”专业性强”的特色完全丧失了,”艺术味儿”就冲淡了。
四、信息化指导下的高中美术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一)信息技术主导下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审美判断素质是中学美育核心素质中最基本的素质,审美判断素质的训练就是通过向学生展示艺术作品,指导学生欣赏分析艺术作品的精彩之处,从而训练学生发掘美感、欣赏美的才能。同时,老师还可以引用有关案例,发展学生的审美观判断能力,让学生学会怎样判断分辨美和丑。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导下,老师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还原美术作品情景,把静止的图像转换为直观立体的动画和音频,使学生更好地加以欣赏。例如,悉尼歌剧院是澳洲的代表性建筑,富有音乐艺术氛围。老师们利用信息技术介绍了悉尼歌剧院的3D全景图。图中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港湾边,屋顶结构以船的模式加以建筑设计,而歌剧场的全部墙壁的色彩都为白色,从远处看就像一个翘首遐观的修女看到了海的远方,感觉十分浪漫。学生们在欣赏这座建筑时,可着重感受这座建筑最突出的特征:由于设计者把歌剧院建立在港湾边,而海面上的小帆船、海鸥则反映了这座修女般建筑的典雅与尊贵,所以这是一个富有艺术感的歌剧院。然后,由老师介绍中国赵州桥的三D图片,并简要说明赵州桥,从而使学生们认识赵州桥是当今世界上现有最完整、历史最久远、跨度最高的石拱桥。它的主要材料为细砂石,而且由于用料很足,在结构上也合乎流体力学原理。桥梁一侧的4个小桥洞则是用来避免涨水时把桥梁给冲垮,而桥梁的部位选取上也十分考究,选取粗砂较多的地方对于增加桥梁的承载式能力很有帮助。虽然如此,但透过对赵州桥梁的欣赏,学生们能够领悟古人的聪明才智,并体会中国建筑的巧夺天工。比较国内建筑设计,学生体会到中国建筑设计更注重内涵,外国建筑设计更讲究艺术气质。在审美过程中,老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指导学生对比判断,训练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
因此,在《象外神境——我国优良传统风景画》一课的内容,老师通过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的形式为学员演示《富春山居图》,并以此为例指导学生加以观看与赏析,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优良传统风景画自元代之后作为我国传统美术的主流地位,也让学员更加明白了我国优良传统风景画所具有的深厚山水情感。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不同的两幅山水画作品,让学生对比分析,以此培养学生的山水情怀及审美价值观。学生通过鉴赏与学习,可以加深文化背景了解,从而提升人文素质水平。因此,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鉴赏类教学课程及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较强审美判断能力的有效措施。
(二)信息技术主导下提高学生图像识图素养
图形认识技能的训练主要是对美术作品、数字图像、艺术作品,及其生活中的各类形状、符号、颜色等美术综合因素的认知及辨别,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识图理解能力。图像的阅读与文字阅读形式相比较,更加具有生动性和直觀性,是现代生活中经常涉及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之一。在中国现代信息化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美术作品识读和图形识读能力的训练都可以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来进行。一方面丰富和拓宽了学生美术识读课程的内涵;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提高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以更为多样的识读内容训练学生美术核心素质,并以此带动学生对图形认识能力的提高。比如,老师运用信息技术介绍了《蒙娜丽莎》的画作,当学员自己鉴赏分钟之后,老师就把蒙娜丽莎的眼神和嘴巴都标示了过来。就这样,他们可以首先欣赏蒙娜丽莎的眼神,再分析眼神的特征,从而解读眼神所带来的信号。学员们透过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眼神就能够看到她的那种专注,而不管从什么视角来欣赏画作,学员总会感到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眼神仿佛一直凝望着你,这也就是这组创作的微妙之处。而接下来,由老师引导他们分析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嘴巴。她的嘴微微扬起,展示出了一个天然纯净的笑容,给人的感受十分舒适和自然,也表达出了蒙娜丽莎的自信,体现了女人的优雅与恬静,也是达·芬奇创作的另一个特点。
在解析作品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在细节上加以分析。从一个小小的表情,或从人的感觉特征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作品的优美之处。这些教学方法都以高中绘画核心素质中的图形认识素质为基础,并从艺术作品的感觉特征与细部结构来剖析艺术作品,以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信息技术主导下提高学生创意实践素养
创意实践能力培养的根本目标在于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思维能力。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是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并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措施。对此,美术教师可以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教学T具,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高中美术《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及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模式,发掘中国传统雕塑的不同表现形式。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及创造力,通过信息技术合成立体形态的3D图像,将自己想象中创造的雕像艺术进行充分展现。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地修正完善雕像,高度还原自己想象中的雕像。在雕像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雕像进行传递,从而促进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发展美术核心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信息技术主导下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很多绘画创作由来已久,有的绘画作品更是传承了成百上千多年,所以这种绘画创作的艺术价值相当高,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宝贵文物资料,更是我国的文化珍品。民俗艺术,包括剪纸、捏泥人和吹糖人等都是非常具有时代感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它也属于中国绘画艺术的一部分。所以,在中国高中艺术教育中,老师要根据丰富多彩的地域民俗文化培育学生的人文理解素养,以艺术人文的视角使学生感知中国文化以及整个全球艺术发展的清晰脉络。在开展《中国民间美术》的课程时,老师首先运用计算机技术做了一段长段录像。在视频中记录了剪图、捏泥人、吹糖人等中国传统民俗艺术,同时还对这些民俗艺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揭示了它们的来源、发展流程与特色。接下来,老师又播放了剪纸艺术制作方面的教学录像,并利用示范和介绍教会学生怎样折叠,以及如何在折叠好的纸片上绘图形,以及在剪图流程中的小心事宜,最后让学员剪出了漂亮的剪图艺术作品。这样的教学方式颠覆了学员们对高中绘画艺术的传统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绘画的浓厚兴趣。经过对剪纸等民俗艺术的研习,学员不但对继承中华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好,还认识了民俗艺术传承中华文化的价值,完成了民俗文化理解素养的训练,进而为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信息技术主导下提高学生思想情操
思想情操培养目标不仅是美术教学工作的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多项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发展方向,更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素养。教师将思想情操教学目标与创作环节、评价环节等教学环节相结合,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流程中掌握更加全面的美术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发展。因此,将信息技术作为主导,在美术教学的不同环节渗透思想情操教育元素,是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方式。
(六)信息技术主导下的情境创设
所谓的”情境”,广泛理解上是指作用于教学主体,进而促使教学主体形成一定程度情感反映的内容观环境,而狭义上则是指在教学环境中直接作用于学习者,并诱发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反映内容的教育过程。而基于艺术专业核心素质,把艺术课程目标、教学活动内容等教学流程设置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资料所支撑的相对现实或近乎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来进行教学,就成了一个高中艺术教育中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例如在欣赏我国古代美术时,我先观看一些我国古代美术的经典作品微课教育视频,视频中有自然风景图片,有美术作品,有语言讲解,并配有我国古典音乐为背景,如此自然就完成了创造情景、导入课程、翻转课堂等教育环节。
五、结束语
高中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不再是美术基础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美术综合能力,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在美术教学环节中融入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使学生多项综合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进入更加深度的美术学习过程中,利用较强的综合素养提升学习效果和效率,从而帮助学生不断探究美术艺术。
作者单位:王伟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北校
参 考 文 献
[1] 陆扬妮.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探究[J].大众文艺,2021(05):209-210.
[2] 赵佰昌.基于信息技术时代背景的高中美术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10):134-135.
[3] 虞赛玉.微课不微,素养可养——高中美术微课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100-101.
[4] 李宗琳.新时代背景下多媒体辅助高中美术教学的策略与实施[J].美术教育研究,2021(20):168-169.
[5] 王晓侠.多媒体环境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新探索[J].华夏教师,2020(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