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流逝的记忆

2022-05-30 10:48Violiane
书城 2022年10期
关键词:德善阿泽韩剧

Violiane

看过韩剧《请回答1988》一直想动笔写些什么,却因为头绪太多而难以入手,那些难忘的剧情也就慢慢淡忘。直到有一天,突然看到有人在网上问:“我准备二刷《请回答1988》。还有谁跟我一起?”竟然响应者四起,“我准备四刷”,“我三刷”,一下子唤起了我对这部剧的全部记忆,每一帧画面都鲜明如昨,每一个人物都有代入感。诸多细节上的精致刻画非常耐看,结合时事背景,缀以流行风尚标识,妥帖自然的年代感尤其清晰。

其实之前很长时间我觉得韩剧没什么看头,似乎不太适合自己。《天桥风云》也许是某段时间韩剧的巅峰之作,那些妆容美到失真的男女,华丽浮夸的衣饰,平地无端的风波……感觉怎么跟后来看韩国电影完全是两回事。像《熔炉》《辩护人》《素媛》《杀人回忆》《老男孩》《孝子洞的理发师》《密阳》……那些对世道人心有深刻描述的影片无不令人震悚,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娱乐的意义—在韩国,甚至改变了当时的国民认知和国家法律。

《请回答1988》海报

《请回答1988》改变了我对韩剧的习惯性认识。它的色彩构成杂乱斑驳,演员颜值平淡、扮相家常,或许这是最不像韩剧的韩剧。然而,迄今为止它是许多人心目中韩剧TOP 1。这部剧没有自杀、癌症、失忆、情变、凶嫌这些元素,居然也成了我们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影视作品之一,至今豆瓣榜单上保持着9.7的评分,底下有二十六万多条跟帖和六千多篇剧评。说是“现象级”作品绝不为过。

《请回答1988》剧照

首先要说,这部《请回答1988》当然是好看的。只要把第一集(这一集主要是人物介绍,有点像是报菜名似的)看进去,之后的一切就像洪流奔涌一样裹挟观者而去。故事发生在韩国首尔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道峰区双门洞。故事背景也真实:一九八八年汉城奥运会。几个少年的家庭构成相当典型:崔泽(剧中多称他阿泽)的家(钟表店主的单亲父亲+围棋天才的儿子),东龙的家(教导主任爸爸+职场打拼的妈妈),正焕的家(曾炒股成功的家庭主妇+代理店长爸爸+屡考屡败的宅男哥哥),女主角德善的家(家庭主妇+银行小职员、善良而缺心眼的爸爸+学霸姐姐+最受宝贝的弟弟),善宇的家(靠丈夫抚恤金为生的妈妈+年幼的妹妹珍珠)。无论职业、收入、性格和他们的人生选择,所有的人物设置都相当独特而极具现实感,剧中人既有常人之怯懦、犹疑、愤懑和懒散,亦不乏果敢、善良和热情坦诚。一件件琐事如涓涓细流,无声淌过逝去的年代。不能不让人感慨,要有多么细腻而缜密的心灵才有这般质感丰满的叙述。这是一条很少有个人私密的小巷,阿泽的房间随意推门进去就能待上一整夜,那些邻家长辈像父母一样训斥你,也一样呵护你,还有那些并排躺在一起的伙伴,却是各人有各人的故事。他们并非只是单纯在“怀旧”,而是有了社会现代化的初始意识,亦即对生活多样化与个人选择的包容。

一九八八年在韩国是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年份。这一年首尔举办了第二十四届夏季奥运会。这一年韩国经济也是最活跃的,民众自豪感空前。但是,大多数过来人尚未从过去的穷日子里缓过气来。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导演、编剧对生活细节的真切把握—肥皂用得只剩一点儿碎末,还要用一只破袜包着揉成一团继续用;一张纸、一块破布頭都要好好折叠起来,以备日后不时之需。你看,那种洗碗的大红塑料盆,水龙头上接着塑皮管子,每一滴水都不外溅,这情景是不是有点眼熟?

人生某些乐趣也许正是因为匮乏而产生的,也许匮乏是刺激想象力的一个因素。生活艰难,但有青春,更有温暖。一九八八年,正逢剧中人物人生的最佳阶段,少年时期的他们,真是历历可见之平凡,亦如我辈的影子。他们根本意识不到青春流逝,不仅是他们自己,还有尚未老去的父母、一起玩大的发小、朦胧的爱情,以及一去不复返的成长岁月。女主角德善是姐姐成宝拉的反面,上课走神,成绩垫底,但她的老师还是无比耐心地对课堂上大做白日梦的德善和同学们说:“等到成年以后自己做了家长,会知道现在是你们最好的岁月啦……”停了一下,她又说:“也是哦,现在肯定是什么都不明白。”看到这里许多人自会忍俊不禁。

崔泽和德善,《请回答1988》剧照

正焕和德善,《请回答1988》剧照

那也是为人父母的艰辛时期。家长们各自为家事所累,恨不能将吵闹不休的孩子们一个个扔出屋子。母亲们一边是怨天怨地的焦躁,一边要解决家里老老少少的需求。孩子们天天惹是生非,但也都在成长,慢慢地懂事起来。某一天,青春期男孩金正焕恍然意识到,原来强势的妈妈也有令人心酸的软肋,喜欢搞怪的老爸性格中也有温暖与包容。双门洞第一学霸成宝拉参加学生抗议时遭警察拦截,宁愿被抓也坚决不肯认错,但当她看到满脸泪水的妈妈抛开体面苦苦地向警察哀告,她才突然开口说:“我知道错了……”身处变革年代,父母同样也在成长。成爸是一个善良老实的银行小职员,有点窝囊不解事,代人作保出了事,害得全家住到地下室节衣缩食去还债,时不时还要在外面充冤大头去帮“可怜的陌生人”。他不关心政治,自然不允许女儿参与其中,推己及人地嘱咐参与游行的年轻人打理干净了再回家。他对三个儿女都疼爱,却难免像许多父母一样忽略老二德善。在德善突然爆发的委屈面前,他没有发火,却低下头来自省:“爸爸我,也不是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所以我女儿体谅一下吧……”韩国人为年高逝者举办的葬礼与吾国有些相似,鲜花、香烛、哀乐只是仪式性的表面文章,送上奠仪与亡者告别后,排开桌面大吃大喝才是主题,谓之以“喜丧”。以至青春期的孩子以为大人皆没心没肺,可当他们看到,在奶奶遗像前吃喝正欢的爸爸见了远途赶到的大伯崩溃大哭的那一刻,这才惊觉成年人心底深藏不露的伤痛。

最让观众揪心的爱情线,看得出编导精心安排却并不做作的苦心。一边是阿泽与德善浑然天成般的友情转为爱情,一边是早已陷入情网却犹豫不前一再被命运捉弄的正焕—三位少年的三角恋情竟然让观众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天才的少年棋手阿泽是这个平凡的双门洞里的一颗明星。幼年失母又早早成名让他过早体会到了生命的无常,也让他小小年纪就学会隐藏起孩子的稚气,学会大人的行止。看似大大咧咧的成爸爸在自己母亲葬礼过后,与少年阿泽坐在双门洞弄堂星空下聊天:“我们阿泽,什么时候最想妈妈呢?”阿泽抬起头已满脸是泪:“每天,每天都想。”这个人物是以当时韩国围棋界偶像李昌镐为原型创作的。李昌镐之所以一直被韩国人尊崇,除了一骑绝尘的围棋造诣,还有他本人稳重内敛和谦卑的个性—在剧中人崔泽身上这些都表现得有过之而无不及。据某些围棋迷兼剧迷考证,制作者甚至把每一场比赛地点、所住的酒店、赛后棋局复盘,都力求还原历史情景。有人考证出德善陪同阿泽来中国参加比赛,所住酒店就是上海海伦酒店,就连事后晒出的比赛棋局都一子不差。

德善是家中容易被忽略的二女儿,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和姐姐宝拉不一样,她成绩太烂所以不敢有追求,缺乏主见,也没明确的生活目标。在爱情方面,她也像长不大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只知道谁对她好她就喜欢谁的简单逻辑。只有阿泽看出她作为一个女孩子的美好,她整个青春期的自尊与信心几乎都是阿泽带给她的。另一方面,阿泽生活上的笨拙,又能让喜欢照顾人的德善有一种被需要的满足感。不得不说这样性格互补的两人实属良配。然而,另一个邻家男孩正焕同时也对德善萌生爱意,他是将爱与温暖包裹在毒舌与故作疏远的冷淡之中。剧中点点滴滴铺排着正焕细碎的深情—蹲在德善家门口假装系鞋带等她出门,免得她迟到;晚上一直开着窗前的灯,等她回家才放心去睡;公交车上替她遮挡身后的乘客……所有这些犹如清水溪流中发光的小石子,闪烁着青春的纯情与拧巴。以致很多中国观众因为德善最后选择的老公不是正焕而是阿泽而无法释怀,愤而怒刷一星。他们对这条爱情线结局的不满,恰恰反映了他们观剧的认真与投入,还有内心深处对错过的痛惜。

剧中时不时穿插若干年后面对采访镜头的中年阿泽和中年德善。少年阿泽被人吐槽长成了油腻大叔。但那正是编剧、导演想给予的启悟:阿泽这样一个角色,是为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塑造出来的。多年以后,许多人会不会想起少时在毕业同学的纪念册里写下“我们的友谊如松柏常青”这样的金句?成年后自会明白,朋友会走远,我们会改变。上了一定岁数后,上帝要给你做减法:拿掉你的一些朋友,拿掉你的一些幻想,拿掉你的一些能力。有些人跟你分道扬镳或许都不见得会吵上一架;有些人或许还有着彼此的联系方式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有些人或许已经和你见最后一面了,只是你还没意识到。或在现实中,或在另一个故事版本里,崔泽九段有可能全盘皆输;德善可能另嫁他人,多年后无意间发现有人爱过少年时的自己;正焕可能会在成年成家后偶遇初恋,却发现已物是人非。错过的终究错过,时间与距离让所有青春期爱情或不朽或朽烂……

所有“现象级”电视剧,背后当然都离不开资本运作与市场推广。应该说,韩剧的发展与韩国政治经济发展相同步。一九五三年战争结束后,韩国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期。在此环境下的韩国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相继成立了几家广播电视台,开始制作播出爱情片,模式是边拍边播。一九六二年韩国播出的第一部电视剧,是KBS电视台(韩国国营广播公司)制作的《我也要做人》。接着第一部歷史剧《童养媳》和第一部家庭剧《继母》也相继播出。一九八七年MBC电视台(韩国国营文化广播公司)制作播出电视剧《火鸟》,标志着迷你剧类型的诞生。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韩国国内政局变化对电视机构发展和电视剧制作环境产生很大影响,电视剧的制作方式更加市场化,电视剧的内容和题材也有了突破性发展。一九九○年,韩国政府修改了电视法,开放和扶持民营电视台及有线电视台。同年底,民营的SBS电视台成立,电视剧制作更加社会化也更具竞争性。一九九二年MBC台播出的《嫉妒》揭开了韩剧新类型青春偶像剧的帷幕,随后问世的《爱的火花》《医家兄弟》《星梦奇缘》等剧目延续了这一风格,并获得了广大年轻观众的青睐。家庭剧依然受到欢迎,《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爱情是什么》《看了又看》等剧目也创下了非常高的收视率。

这个时期主要由三个最大的无线台(KBS/MBC/SBS)制作播出电视剧。当时日本媒体在介绍韩剧时,都会提到其不可思议的超高收视率。二○○二年,KBS二台的《冬季恋歌》收视率高达28.8%。二○○三年,SBS台的《天国的阶梯》更是创下43.5%的纪录。二○○五年,MBC台的《我的名字叫金三顺》又将收视率推高至49.1%。二○一一年,韩剧迎来巨大转机,除了三个老牌的无线台之外,又接连出现了许多大企业和新闻媒体投资的频道。电视发展背后的逻辑是法律的修订—在此之前长达二十九年的时间内,韩国法律都严禁报社和大企业投资电视台。

《请回答1997》剧照

《请回答1994》海报

二○一二年,一位具有理工科背景的年轻导演申源浩(他毕业于韩国首尔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完成了他的电视剧处女作《请回答1997》,由此开启了“请回答”系列电视剧创作。这部剧一播出,就在韩国最为权威的两大收视率统计平台获得7.55%的高收视率。二○一三年,他推出了第二部《请回答1994》。二○一五年,申源浩完成了《请回答1988》,同时也宣告该系列的结束。这部电视剧在韩国平均收视率为19.6%,结局最高收视率21.6%,网络收视率更是达到令人震惊的79.3%,创下韩国有线电视自一九九五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韩剧由此开拓出全新的面貌,有线台tvN也成为许多观众的首爱。tvN有线电视台创立于二○○六年,一开始主要录播一些综艺节目,后来开出新频道制作电视剧。当时他们几乎什么资源都没有,一线明星连他们的本子都不愿意接看,即便有人愿意出演,电视台也撑不起那个预算。但他们就认准了一点,电视剧对于观众,是一种陪伴,如果这种陪伴是出于真诚,那就一定会受欢迎。现如今,只要这家电视台出了新剧,许多韩国观众就会在社交媒体中互相传播:“tvN 的剧,怎么也要看一眼的。”

资源不是无中生有,但资源往往来自改变思路,打破规矩。大受欢迎的《未生》就是一个例子,这是tvN自二○一四年十月开播的一部连续剧,属于tvN建台八周年特别企划。这部剧根据尹泰浩的同名网络漫画改编。在制作发布会上,漫画原作者谈及为何选择有线台tvN制作这部剧的幕后故事,透露说,在与财大气粗的无线台负责人沟通时,对方第一句话就是“没有爱情线就不行”。他坚决认为:“加入爱情线,故事会走偏。即使有爱情线也只能点到为止。”但无线台就是不能接受这一点。执导这部剧的金元锡则表示要“尊重作家的意愿”,他们因而转投tvN有线台。

“请回答”系列的导演申源浩本人在KBS时是做综艺节目的,跳槽到tvN才第一次执导电视剧,他的《请回答1997》一出手就以全新风格颠覆了长久以来电视剧制作理念。他废除了“电视剧必须要有人气演员”的规矩,全部角色都选用知名度不高的演员。他从电影和舞台剧里挖掘那些名气不大却有实力的演员,并寻找能够搭配这些演员的角色。在申源浩的电视剧里,许多演员大放光彩而成为大众明星。如,《请回答1988》里饰演天才围棋少年崔泽的朴宝剑,就是凭借在剧中的出色表演而成名的演员之一。申源浩在接受专访时,强调自己的选角理念,并不在乎“演员的形象”,而是要花许多心思来了解“演员本身是什么样的人”,由此来判断演员是否适合自己的角色。他说,他希望“角色就是演员本身”。有意思的是,在《请回答1988》剧中饰演父母一辈的演员,全部以真名作为角色名字。申源浩作为导演,不仅看演员演技,还要看其“是否想与剧组一起齐心协力打造作品”。他这个“请回答”系列拍摄结束后,演员彼此间形成了家人般的情感,后续制作的花絮以及演员们的综艺节目更是吸引了观众对角色的情感参与。这一切,有点类似我们国内一九八七版《红楼梦》剧组角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

以上部分统计数据来自网上一位韩国娱乐博主,他是常居韩国的日本人,在韩国首尔生活了很久,因不是韩国人,所以他的文章相对客观。他拿日本的情况做对比,让人看到虽同属东亚文化圈,日剧与韩剧却有着诸多差异。那篇博文由北京一位博主翻译出来发在“韩饭网”。印象最深的是那位博主说:“我经常听到‘韩国节目一开始就瞄准世界市场,得到国家支持,所以强势这种说法。从商业战略来说或许是这样,但从创作角度来说未必尽然。至少目前来说,与其说是‘创作者把全世界观众当目标,应该说是他们得到了全世界眼光最毒的韩国观众的肯定,也就是创作出了让世界各地观众也接受的高品质作品。”大数据、设计、制作、展示、推广……这些工具理性式冷冰冰的字眼却也能创造出有血肉感、深入人心的艺术作品,其中有一类就被称作“治愈系”。工具也有治愈人心的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毕竟使用那些工具的是人,毕竟主导其间的是人的心思、眼界、经验、执行标准等。

剧情引领我们回到自己的一九八八,那时虽然已不必担心填不饱肚子,但许多方面还是简陋将就。在我个人,对应着那个岁月的是住筒子楼的记忆,那种长条走廊两边单间塞进了一户户人家。走廊上摆着各家煤饼炉和自己搭建的简易灶台,拉一盏黯淡的灯泡在那里煎炒烹炸。大暑天叮嘱对门邻居开着房门睡觉,以便双方能共享夜里的穿堂风。整个楼层有一个公用盥洗间,洗菜洗衣与裸身洗涮的人在水槽前挨挨挤挤……贴得如此之近的邻里,有寸土必争的摩擦,也有近似亲人的温情。楼里的住户都是小孩刚出生不久的小家庭,自己要奔事业与前程,小孩也正是需要人照看的时候。每户人家都有上夜班和读夜校的人,孩子们就被错峰看管,哪户人家当晚没有夜班或夜校就把孩子搁到哪家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正是中国人奋力打拼的时候,再艰难的日子有青春和希望打底,也就有了审美品质,没见识过更好的生活也不觉得自己在将就。

韩国导演申源浩

在阿泽房间里聚会的少年,《请回答1988》剧照

那时的我们,刚刚向世界睁开眼睛。杭州市歌舞团定下来要去日本访问演出,我去采访那些演员。他们连续数月加班排练,当时的收入实在微薄,每月拿到手的钱都花在食物上,也還是有营养不良的演员患肺病和肝炎,因为体力消耗太大。于是团里特批给大家中午免费加餐,食堂菜顿顿肉饼蒸蛋。独舞演员每天给自己额外加餐一包花生米。访日演出很成功,演员敬业,观众热情。回国后演员们说起表演和访日见闻还挺兴奋,说起台下的细节就有些难以出口的尴尬。他们所住酒店的服务生每天会来收取送洗的衣物,可是外表光鲜的女演员们内衣没有不破烂的。那是我们的一九八八……在艰辛中打拼,怀着希冀治愈自我。那种记忆,不是一句简单粗陋的“忆苦思甜”可以概括的。

“当代小说逐渐失去了它对人心的抚慰与引导,它已回不到人的集体经验之中。”(唐诺《重读》)电视剧似乎正在替代小说的这项功能。《请回答1988》的创作者们给了观众一个新旧交替时期美好的乌托邦—街坊邻里的关系简直是一个理想的世界,生活里所有的一地鸡毛那里面都有,却没有令人难以承受的不堪与恶意。它萃取了平凡琐碎生活中的精华,加工成了戏剧的艺术;又将过强的戏剧性减弱,还原出生活无常的本质。虽然整部剧贯穿始终的是传统道德与人心教化,几乎每分钟都在教人如何以最大的善意去生活、去待人,给善良庸常者以抚慰与鼓励,强调善不是无用的缺陷。没有灵魂的分裂和挣扎,没有颓废,没有撕痛,没有天才式的疯狂或偏激,这种美感不会令人难以消受。在这样的创作者看来,人性亦如“薛定谔之猫”,无论何种状态,当下呈现的就只是那一种。

片尾的点题,“听到了吗?听到了请回答”。德善的“回答”令人回味—假如能回到过去,她最想见到的不是当年那些爱而不得的男孩子,而是“年轻如泰山一般的父母”。这样,编导又把所有开放式的可能让渡给了每一个观剧者。

我们可以不在意过去所有的困窘与不幸,但却不能不在意父母们因为艰难生活留下的内伤与外痛。就算终于也能挣一点点钱给他们花了,却没有办法让他们重新年轻、健康、自信起来,无以让他们享受作为一个人应该享受的快乐。

二○二二年八月二日

猜你喜欢
德善阿泽韩剧
好朋友比恋人长久
西安的“德善厨房”
西安的“德善厨房”
你的胎记很可爱
我把夏天的蝉还给你
韩剧的那些美丽“套路”
镜子
1988,请回答
我不是故作坚强,而是只能硬撑
感不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