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思想背景下“伴领式”学习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意识的实践

2022-05-30 10:48陶叶瑾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小数解决问题支架

陶叶瑾

陶行知先生主张民主教育。伴领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多元化教学,是其民主教育的重要体现。小学数学的知识逻辑体系呈螺旋式上升,因此很多内容是基于已学知识来开展学习的。伴领式是陪伴和引领,让学生在回顾与预学中关联“元”数,寻找支架式学习的线索,在类比与聚合中赋能“元”数,丰富支架式学习的设计,在完善和衍伸中再次萌发“元”数,拓宽支架式学习的版图。

一、现状透析:初实践,问题暴露显课堂被动

小学数学需要教师科学的引导。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中例2的租船问题与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例1和例2所采用的策略其实是一样的,那为什么还要教?还要学?怎么教?怎么学?对此我进行了一个小调查:

镜头一:“误”会教材,目标价值有偏差

为什么还要教?教学的时候这节课的重难点应该是什么?我采访了几位老师,调查结果如下:

在解读教材时,教师容易凭借已有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没有对比前后两个例题的区别,没有思考前后知识的联系,因此每个老师对这节课的目标定位存在差异。

镜头二:“错”估学力,解决策略受局限

通过前测发现,一个班的样本中有26个学生选择列表法解决此题,只有小部分学生能采用先假设再调整的方法。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学生只能够依靠五年级知识解决此类问题,对先假设再调整的策略还不熟悉。

调查中仅有15%的学生因计算错误等外在原因没有找到解题的方案。而老师在教学新知识时,由于曾上过类似内容,容易错误地以为学生已掌握,导致学生解决策略受局限。

镜头三:“忽”视期待,学习方式易断层

课前调查时发现,不同的孩子看到题目显露出不同的态度。

看似学过的知识点学习时,学生普遍对该知识的期待值较低。教师在课堂上如果一味地重复教学或强行拔高,容易导致学生因无聊或学习困难对该知识点失去兴趣,产生学习方式的断层现象1。

基于以上的现状分析,笔者期待在问题解决领域开展师生共同参与:共同问题思考,协作困难探究,共享策略思维的课堂互动模式,老师更要做好學生问题解决过程中分析、交流、评价、反思、运用等能力发展的伴同引领者。

二、实践研究:寻元数,支架学习续研学生命

学习需要充分激活学生相关学习经验,也就是“元”数促进知识正迁移。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在支架式的教学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理解,让思维在现象和本质、直观和抽象中螺旋生长。

(一)共同阅读,翻译指导

数学的教学应当遵循知识逻辑,引导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关系,设计衍生支架,探索获取新知,让学生在研究初期就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1.提炼图文,关联意图

初步阅读题目,提炼有效信息,获取关联信息背后的隐藏信息,从而真正理解题目意图,以此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思辨能力。

案例1:《租船问题》

全班42人去公园租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10只船正好坐满。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分析】:对问题的具体分析,对数学问题的求解,学生往往需要先根据生活实际提取有效信息,然后通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隐藏的有价值信息。在《租船问题》中,学生需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读取信息,纵向读明确重点信息,横向读查找信息关联,从而破解问题中的信息密码,为解决问题策略的巩固埋下伏笔。

2.解冻已学,寻找思路

通过独立思考,在大脑中解冻、活跃已学知识,并将知识重新组合,运用画图、线段、算式、列表等方式梳理思路,尝试对新的题目进行初步解决。

案例2:《小数的意义》

【分析】:在数学学习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数学知识的结构成长规律,对已知的内容进行优化与重构,以达到对数学学习的“再创造”。《小数的意义》学习时,借助整数的学习经验对小数的学习内容进行预判。梳理整数学习的思维导图,回忆整数的学习是通过数的组成、计数单位,大小比较等方面展开,将已学的整数和待学的小数联结,为小数这一内容的学习做好整个支架构建准备。

3.贯穿脉络,梳理策略

在初步解决题目并验算正确的情况下,尝试突破自我,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解题思路。比如自我反问是否可以用更少的算式来解决,是否还有其他解决方案等等,以此摸索解题的主脉络,初步感知策略。

案例3:《组合图形的面积》

【分析】:《组合图形的面积》中学生有很多解决方法,其本质都是通过“割补”将不规则图形转变成已知计算面积方法的规则图形,从而问题得到解决。

(二)共协探讨,衍生策略

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反思和协作来分享彼此的观点、想法、资源、知识、学习经验和集体智慧。在构建互动式的学习共同体中,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增强了他们的主体地位。

1.分享思考,发散思路

通过言语、动作、辅助学具等方式将自己对题目的思考分享给同学。

数学的学习是探究与发现的过程,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讨论、尝试、构建后获得的知识才属于学生自己的。要让学生积极地去了解数学,发现、理解、掌握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2.细化过程,厘清策略

通过倾听理解他人方法中每部分的含义,通过分享理清自己解题策略。“吾日三省吾身,可以为师矣”,通过自我反思对比,发现他人与自己所用方法中各自的优劣,思维得到初步提升。

3.捕捉疑点,聚焦核心

对他人解题过程中的不解之处提出疑问,通过共同探讨,协作破除难点、疑点。当他人对自己所用方案提出疑问时,通过答疑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

案例4:《小数的意义》

【分析】:学生通过交流、互动、讨论、反思和协作来分享彼此的观点、想法、资源、知识、学习经验和集体智慧。通过打造互动学习社区,让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得到激活,主体地位得到强化。

(三)共享思辨,深刻思维

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观定义,深潜学生的原始经验,寻找学生负迁移里的正迁移,萌概念里的精思维,小矛盾里的大沟壑,对比差异,寻找共性,建立模型。

1.探寻联系,发现要点

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以激发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创造性,给他们创造学习的机会。不同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在几种代表性的解题方法中寻找方法之间的共通点,即解决问题的要点,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案例5:《平行与垂直》

【分析】:教学要立足学生的原始经验,溶解学生作品中的基本要素,帮助学生重组直觉素材。在《平行与垂直》的预学作品中,首先要针对学生作品的属性特征进行可行分析,判断“谁肯定是”,再对概念核心进行比较关联,寻找“谁也一样”,从而发现概念的共同点,建立思维的联系。

2.甄别差异,剖析关键

方法之间存在着差异性,通过方法之间的对比,让学生用自己思考、筛选、精炼后的语言进行表达,在学习快速解决问题的技巧的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技巧。

案例6:《用估算解决问题》

【分析】:“伴领式”教学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对比学生素材,引导学生抓住对比的切入点,引领学生认真观察、细心对比、求同存异,深入到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间,透过现象寻找知识间的异同,从而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在《用估算解决问题》中,一般的学生,都是用估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估算的方式却是多变的。寻找其中的异同,揭秘估算。

3.链接整体,构建模型

通过反观题目要求和解题过程,学生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构建出此类问题的较高级解题模型,也为理解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搭建由懂到熟、由熟到精的扶梯。

案例7:《小数除法》

【分析】: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抽象和提炼,建立了一个初步的数学模型。数学建模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和理解数学的含义。在《小数除法》中,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的不同情况,融合所有,建立解題模型,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计算。

三、反思聚焦:析初效,对比探索构建可衍可鉴支架式教学实践

通过“CCS”和“伴领式”的学习培养模式,借助“元”数,构建可衍可鉴支架式教学实践。联结网络、生活、数学等资源,为学生创造有价值教学情境下,通过预学和互动等模式,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认知去同化或顺应新知,搭建支架,完善新的知识结构。CCS:基于“伴领式”学习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意识的实践研究还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播种“元”数支点

CCS课堂是孕育支点的土壤,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学习,足够的空间记录学习过程数据,让思维在云端萌发。课前学生的自主探究、感悟和质疑,种下可鉴“元”数种子;课内的精彩互动、交流和释疑,孕育可衍“元”数嫩芽;课后的主动探索、架构和思考,孕育知识盛林。学生是“元”数支点,让知识在云端生长。

(二)孕育“元”数架构

课堂不是一味地讲解,也不是甩给学生固定解题方法和练习单。教师应该寻找学生学习的“元”数,引导学生借鉴已知构建新知支架,让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贯穿课堂。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个环节,利用多种新技术,调整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将学生的照片、语言等制作成表情包,运用GIF技术制作动图,通过线上小游戏检验学习的有效性等等。

(三)收获“元”数生长

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个“知识点”,而是要以此为“元”帮助学生关注到“知识链”和 “知识面”。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已知等协助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知识与外在的紧密关联,实现数学推理能力,学习能力和素养的逐步提升。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更需要以现实生活、整数等“元”数的经验为依托,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借助具体直观图形,在逐步抽象的过程中构建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猜你喜欢
小数解决问题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小数加减“四不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