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力匀 王政 王献 申玉晓 尚文倩
[摘 要]插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创造性较强,具有美育作用,以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及艺术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探索在实践课堂中如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课题组针对插花艺术的课程特点,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实践课堂的主体,以项目为实践课堂的导向,通过反馈、实践、个体化指导、与课程目标关联(FAIR架构)等环节,结合多元评价体系,提高了学生在插花艺术实践课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沟通技能等综合技能,实现了插花艺术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FAIR架构;项目教学法;插花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0-0061-03
插花艺术是一门通过观察和研究植物各器官的观赏价值,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排列组合,从而表达出一定的形式美和意境美的专业课程。其涉及的东方式插花追求自然之美、野趣之味和人文之意,其涉及的西方式插花则注重结构均衡、造型独特和色彩调和,艺术性较突出。两种插花的形式和内容都能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使人们产生感情共鸣,从而获得启发、引起思考。插花艺术对提升园林、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和兴趣,培养其空间构成、美学素养和文化艺术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许多农林院校将该课程纳入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课程的范畴之中,是园林、风景园林专业重要专业拓展课之一。传统的插花艺术授课理论性过强,与实践脱节;考核方式单一,体现专业特色方面有待加强;缺少创新环节,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不强[1];课程内容相对独立,与前期课程和后续课程连接融合的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较好地掌握空间构成、色彩搭配及文化修养(特别是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这就使该门课程在园林、风景园林专业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如何协调该门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成为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
一、基于FAIR架构的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以课程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设置成几个小项目或者一个综合的项目,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学习、完成项目,最终教师对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的新型教学模式[2-3]。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教师是专业课程和相关项目的设计者、指导者和答疑者,围绕项目组织开展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完成项目,是教学内容的实践者、执行者、体验者。师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共同合作、相互促进。项目驱动教学可以使学生自主地在项目中“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提高学习的驱动性与积极性,巩固和扩展课堂知识,提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增强创新和实践能力[4-6],这种教学模式在各学科的实践课程中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
FAIR架构采用反馈(Feedback)、实践(Activity)、个体化指导(Individualization)、与课程目标关联(Relevance)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7]。本文是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农林院校插花艺术专业课程为例,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实践课堂的主体,并探索该教学法在插花艺术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二、基于FAIR架构的项目教学法在插花艺术实践课程中的应用
(一)插花艺术实践课程中的FAIR架构(见图1)
1. 反馈
反馈(Feedback)是FAIR架构的基础,分为课前反馈、课间反馈和学期末反馈三个部分。课前反馈是在插花艺术实践课开始之前,学生根据在理论教学中学习到的插花色彩、花材配置、插花技法以及空间构成等相关理论知识,采用网络和实地考察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花艺设计师作品反馈给教师,由教师协助学生进行风格分析,并根据学生自选风格的相似性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课间反馈是学生随时可以跟教师反馈在项目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随时解答,并调整实践教学的内容。学期末反馈则是在学期结束时通过学校教学评价系统反馈学期教学效果,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实践
实践(Activity)是插花艺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FAIR架构的核心环节。实践过程引入项目教学法,将每一节实践课设置成一个实际的项目,将学生按照风格分为4~5人的小组,各小组在课前按照项目主题提前收集、准备素材,结合理论课上讲授的知识要点和各小组的风格特色设计项目内容。在实践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互相协作,学生直接操作完成项目,实行小组内和小组间互评,然后由教师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对项目的实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每种插花类型、插花技法、色彩配置和花材配置等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学生对插花艺术的喜爱及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美学素养和综合素养。
3. 个性化指导
个体化指导(Individualization)是FAIR架构的特色,也是插花艺术实践课程改革的特色。插花除了必须掌握的技法技巧,主观审美及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评判一件插花作品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一件好的插花作品并不是对现有作品的简单模仿或改造,而是需要创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审美想象,充分调动头脑中已有的资源,突破思维定式,进而产生创作的灵感。针对同一个项目,不同的学生想要表达的情感和风格不同,所用到的花材、配色及表达技法也会不同。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小组成员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学识、性格、情感与思维特点对项目内容进行个性化设計。个性化项目的执行需要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拓展。教师要对个性化的项目设计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氛围创设,积极鼓励学生充分、有序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努力尝试新的表现技法和意境创造。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会对项目的执行情况向教师做及时的反馈,教师则会根据每个小组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化的、个性化的指导。FAIR 架构注重个体化教学,通过项目执行过程中以及课后的反馈,使该课程达到针对不同的学生需求开展个体教学活动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对插花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4. 与课程目标关联
与课程目标关联(Relevance)是FAIR 架构的重要环节之一。插花艺术设置在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的第五个学期,前期课程有色彩学、园林植物学、花卉学及园林树木学等基础课程,后续课程有园林艺术原理、园林植物配置等。插花艺术既是一门具有美育作用的系统课程,又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插花艺术不同章节之间的关联,又要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关联。在项目设计时要运用插花技巧、插花形式、色彩搭配、花材搭配以及花材与容器的搭配等理论知识,实现各章节之间的关联与融合;色彩搭配及构图要运用到设计课程中学习的理论知识,花材的选择及养护要和花卉学、园林树木学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架构花艺的制作则要运用空间构成的知识,以实现插花艺术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和融合;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学生要充分运用想象力和创造性,发挥构图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讨论和设计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为后续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只有将插花艺术与其他课程目标关联,才能充分地体现插花艺术在园林、风景园林专业中的独特优势。
(二)插花艺术实践课程的项目教学
1. 实践教学内容的架构
在项目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和项目的执行者,教师则转变为设计者、辅导者和促进者,对学生在项目执行中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项目的完成,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吸收理论知识。项目主要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实施,学生按自选风格设立4~5人的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组长负责统筹项目安排,包括项目规则通知、秩序管理、任务分配等。每名组员则有自己的对应职责,职责完成度和合作能力均计入评价体系。合作能力评价由组员互评打分。项目完成过程中的个人表现关系到组员间的互评成绩,最后的项目完成度也关系到大家的总成绩。河南农业大学插花艺术的理论课和实践课各占16学时。在结束理论课的教学后,实践课部分以2个学时为一个项目的完成时间,共设置了6个小项目,最后的4个学时为综合项目,对之前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和拓展。项目分为东方式插花与西方式插花两个部分,按照主题分为盆景式插花(东方式)、瓶插倾斜式插花(东方式)、花束设计(西方式)、造型花艺设计(西方式)、桌花设计(西方式)、干花和压花设计(西方式)6个小项目,以及综合项目架构花艺。
2. 课程的考核评价
传统的评价模式主要依靠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来判断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面对这种单一性的评价方式,学生往往采取突击性的复习和记忆方法来应对,导致学生的知识掌握度低,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提高[8]。插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不多,采用试卷评判的方法不能充分地体现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而基于FAIR架构下的课程教学采用多元评价体系,更注重学生能力的体现,我们对此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改革。一是改革考核内容。考核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所以在考核过程中将单纯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变为考核学生的色彩应用能力、花材搭配能力、插花创新设计能力、综合人文素养等。二是改革成绩组成。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出勤情况、理论知识表现、小项目的完成情况及小组内成员互评组成,期末成绩由综合项目的设计方案、综合项目的完成情况、小组内成员互评及项目成果展示构成。根据学生项目完成的情况,对每个项目作品的设计风格、执行过程、完成程度进行评价,同时把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创作能力和小组协同合作能力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多个项目实施环节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美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三是改革评价主体。对插花效果的评价往往是评价人的个人审美的体现,因此期末成绩的评价由任课教师单一评分变为课内的生生互评、课外的师生投票评价及任课教师评价。期末的综合项目完成后,将作品摆放在學院门口进行为期一周的展出,各小组对各项目相互进行打分评价,同时邀请校内的其他师生在自己喜欢的项目作品旁边贴上心形贴纸,任课教师也会从不同的考核角度对每个小组的项目作品进行综合评分,最终按照3∶3∶4的比重算出最终得分。
3. 授课效果评析
小组的小项目作品会以图片的形式在朋友圈、学院公众号等平台展示,综合项目则会在学院门口进行作品展示,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的文化艺术节,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创作热情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对植物的热爱之情,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人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插花是一项高雅的修身养性的艺术活动,综合了美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领域的特点,需要各方面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展览的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向学生宣传普及插花基本知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让更多的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插花艺术的美妙意境,从而以美育人,提高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
三、基于FAIR架构的项目教学法在插花艺术实践课程中的评价
插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强、创造性强、个性化强的课程。传统的 “理论学习—教师示范—模仿练习—集中点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基于FAIR架构的项目教学法围绕项目的实施展开教学,学生成为实践课堂的主体,自主设计、执行、完成项目,教师辅助学生完成项目、解决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这使学生的实践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延伸,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学生的创造性、审美能力、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技能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FAIR架构构下的项目教学法实现了“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的转变,提高了插花艺术实践课堂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黄瑾.提升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效果的策略分析[J].科技展望,2017(16):227.
[2] 庄宏,陈忠,唐文献,等.CDIO项目式教学研究与设计:以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工程图学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19(3):18-21.
[3] 夏雪梅.从设计教学法到项目化学习:百年变迁重蹈覆辙还是涅槃重生?[J].中国教育学刊,2019(4):57-62.
[4] 胡会娥,孔小东,李国明,等.项目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工科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7(2):6-8.
[5] 刘建华,杜明义,吕书强,等.科研项目式教学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6(4):29-30.
[6] 王磊,隋杰礼,张莉娜.项目教学法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以烟台大学包装设计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14(5):134-136.
[7] 罗利,张黎,陈伟强,等.基于网络平台iFAIR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解剖学研究,2019(3):231-232.
[8] 张淑梅,张咏新,吴艳华,等.高职插花艺术课程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探索[J].科教文汇,2012(6):168-169.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