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22-05-30 16:39:19赵淑贤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情感教学策略分析教学实践

赵淑贤

内容摘要:语文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它不仅能够教会学生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的教材内容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的塑成完善的人文意识、德育情感、核心素养。想要发挥语文教学的多元价值,教师的思维一定要灵活多变。随着新课改的教学推进,素质教育受到了当前时代的重视,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也要在这场教学浪潮中随之改变,新时期的语文教学该如何推进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学 教学实践 策略分析

探究情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语文学科的内涵价值、提升语文教学的宏观性。在传统的初中教学当中,教师受制于应试教育思维,导致语文的学科价值单一,学生在长期枯燥繁复的学习当中逐渐变成了“高分低能”的机器,应试能力虽然提升,但是自身的人文意识、德育情感、核心素养却没有得以成型。探究情感教育正是基于这种教学现状下的一种新思路,同过改变语文教学属性,发散语文学科价值,以期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思维受限,教学内容枯燥

教师思维受限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教学处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学生,都十分重视个人的分数,分数也似乎成为了评判教师能力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在这种错误的思想下,教师的教学设计不断偏离“生本思想”,不再关注学生的能力成长、思维强化,而是通过单一枯燥的灌输式教学,以近乎强迫式的能力提升手段,加速学生的进步。在这种思想的禁锢下,教师很难脱离模板化的课堂设计,按部就班的根据教学进度,阶段性的对学生各类应试能力进行强化成为了一成不变的套路,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兴趣难以得到激发,枯燥的教学内容不仅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使语文这门内涵丰富的人文性学科失去光彩,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2.教学地位颠倒,教学效果受限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知识,无论是类型还是难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大部分教师担心学生学不透、学不清、学不进的情况出现,一般都会采用“保姆式”的教学方法进行知识灌输,教师在课堂上强势的教学地位会压迫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表现空间,导致师生地位颠倒,生本思想被抛之脑后,学生长期依附于教师进行知识内化,缺少主观能动性。这就导致了师生间的知识交互变成了单纯的能力提升,语文教材当中关于情感教育、三观塑造的部分,不能够在此过程中得以体现,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在这种教学模式当中,学生容易产生“惰性思维”,教师也无法通过学生的主动反馈获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难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3.缺少德育培养,教材解读片面

语文除了传授语文知识,培养文学素养的属性外,多元化的教材内容还能够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感悟生活、体味情感,但是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并不注重语文的内在德育价值属性,对教材的解读片面单一,缺少资源整合及教学拓展,知识内化和外部拓展的过程被阻断,学生的思维受制于教材当中,难以得到延展,无法产生更多属于自身的认识。这并不符合当前我国“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注定要被时代所淘汰。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意义

1.以情激趣,强化学生积极性

以情激趣顾名思义,通过情感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生处于思维、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可塑性极强,对情感的感悟能力也更强。以情感教育为教学的核心,来带动学生的情绪,能够一定程度上达到激趣的效果。在带动学生情感的过程中,学生的内在思维主动性能够得到激发,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一课的学习中,文中通过大量的意象展现中国崛起和新生,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因为年代较远,学生感悟能力不强。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身边的时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完美落幕的冬奥会”、“无比成功的抗疫工程”,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内在的名族认同感和国家自豪感,通化学生思维。而后再引出课文,提出问题“在过去,我们的祖国还有哪些值得我们铭记的历史呢?”,爱国情感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想要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的祖国历史,在情感教育的拓展下,进而达到激趣的目的。

2.以情为源,升华情感教育

以情感为源头,连结不同的教材内容同时引入不同的教学资源对教学模式进行拓展,能够有效的发散语文的学科价值。初中语文教材中,文章类型丰富,仔细探究其中包括了人文情感、父母之爱,家国情怀等内容,教师不要拘泥于文章形式、内容,通过情感为元素,将不同的文章进行连结开展教学,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比如以“父母之爱”为情感源头,教师就可以将《背影》、《回忆我的母亲》联系起来进行教学,通过对比文章中的情感表达,来加深学生的感悟。再比如在学习《愚公移山》这一课当中,这则神话故事表现了愚公不轻言放弃,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教师可以引入《精卫填海》、《跨服追日》等情感内核相同的深化故事进行联合教学,通过这样的资源整合,来发散出不同文章中的不同情感价值,加深学生的思考和认识,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德育情感、人文思想的塑成,对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积极的帮助。

3.以情为媒,加速知识内化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不仅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加速知识内化的有力媒介。因为在教学当中,教师以情感教育为载体去与学生展开知识交互,学生在情感氛围的烘托和情绪的刺激下,能够对知识形成更加鲜明的记忆。

舉个例子来说明,在学习《驿路梨花》这一课当中,作者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情感,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的方式来连结课本内容,将知识与生活相关联,激起学生的情绪波动,发散情感教育元素,加深学生的知识内化过程。再比如在学习《乡愁》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介入,来创造情景,播放一些相关影片,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的情感。通过这种以情感教育为载体的教学,能够加速学生知识内化和外部拓展的过程,极大的优化知识交互的效率,对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塑造学生情感观念有着积极的正向推动意义。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途径

1.重视内容选择,突出情感教育主题

正确精准的选材,是开展情感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初中语文当中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其中表达情感的文章更是数不胜数,教师只要能够正确选材,找对方向且运用好情感元素,围绕情感元素铺开教学,将不同的情感元素穿插进不同的教材内容当中,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就可以选择《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爱这土地》、《邓稼先》等文章,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解教学内容,还要联系原文分析时代背景,引入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加宏观全面的看待中国的过去,突出作者的情感表达。同时也要与今日之中国形成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处时代是由先辈们的不懈努力奋斗得来的,进一步强化学生感受,通过多角度的知识呈现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自豪感。再比如在进入初中后,学生步入青春期,性格不成熟与会与教师、父母之间产生冲突和隔阂,为了感化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爱。教师可以通过《背影》、《回忆我的母亲》、《再塑生命的人》等文章去联系生活,通过贴近生活的事例来发散情感价值,软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情感意识。而当教师想要以德育观念培养和道德意识塑造为核心的时候,则可以引入《纪念白求恩》、《最苦与最乐》、《邓稼先》这种能够体现人性光辉主旨的文章来进行相关概念的渗透。通过不同的情感教育主题选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当中逐渐培养起丰富的情感,心灵能够得到美化,情感能够得到陶冶,除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够更进一步之外,学生能够从学习当中完成价值观的塑成,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和个人成长有着积极的帮助。

2.开展情景化教学,在情境中感受情感

情景化教学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的一种新型模式,通过引入外部资源来复刻教材内容当中的场景,让学生以第一人称视角来感悟知识,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深化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可以将情感教学的元素融入情景化教学当中,以教材当中适宜的文章为素材,引入多媒体设备来构建外部场景,以情景剧、舞台剧的形式模拟原文场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来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学生诠释角色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对于原文的认识,情景化的对白、表演,能够即时性的通化学生内在情感,多媒体构建的外部场景能够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官体验,催发学生心中情感的种子,这对提升教学有效性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有着积极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一课当中,这篇课文鲁迅描写了一个名为孔乙己的“书生”,通过阅读文章我们可以知道,孔乙己被人们看不起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自命不凡但是又坐着鸡鸣狗盗的事情,为了衬托出孔乙己的行为、打扮与时代环境格格不入,教师首先可以播放电影《孔乙己》当中的选段。后续可以将其中比较典型的“店内喝酒被嘲笑”、“偷书被抓”作为情景剧脚本,来在课堂上进行演绎。在学生利用情景剧解读课本原文的时候,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孔乙己命运与当时社会的联系所在,真实化的场景能够放大学生心中那种厌恶、鄙夷的情绪,同时联系到原文加深对于作者讽刺现实社会情感的理解,在学生在得出答案后。教师再跳出人物本身,与写作的时代和背景建立联系,通过这种教学指引,让学生能够全面的进行人物分析,加深学生的学习体会,进而深化教学效果。

3.延伸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除了课内的知识,课堂外的内容也可以作为开展情感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可以根据阶段性的教学内容去有针对性的引入教学资源,通过电教多媒体、希沃白板等设施,以学生的阶段性学习内容为基础,扩充教学资源,可以联系生活、联系时事来进行情感教育。这样扩充教学资源不经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讲解知识,还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开拓,学习思维得到发展,对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帮助,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和德育观念强化的有效途徑。

例如在学习《邓稼先》这一课当中,作为我国的两弹元勋,他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带领科研团队挺身而出,为新中国在世界立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与此对应的是,他放弃了自己的家庭,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联系一些当前的热点时事,比如近年来中国在外交上的强硬和中国举世瞩目的抗疫工程,通过这些实例来引导学生了解到先辈的付出对我们今天美好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内在爱国情怀。再比如在学习《回忆我的母亲》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当中较为真实的母爱案例,比如“汶川地震中保护自己孩子的母亲”,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母亲,让学生间交流自己经历的有关母爱的生活例子,进而激发起学生的感恩情节,达到放大情感教育的目的,进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4.开展语文课外实践,在生活中感受情感的存在

情感教育的开展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书本之上,多元化的课外实践也能够有效的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因为语文这门学科大多数的取材都源于生活,语文中传达的人文情感、德育理念,在生活当中处处有体现,教师可以依据文章的精神内核,去引导学生开展不同元素的课外实践,让学生走进社会、走入生活,通过亲身感悟去验证语文教材当中传达的情感内涵,加深学生的认知和体会,这对学生情感观念的塑造和个性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帮助。

举例来说,在学习《背影》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写作,主题为“爸爸的一天”,让学生跟随父亲的脚步,去观察父亲在一天当中都做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除了要工作养家,还要操持家务,维持家中的大小事宜,能够改变学生对父母的固有看法,能够给学生心灵带来震撼,会逐渐学会感恩,这对学生的德育理念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在学生完成相关作品后,教师要在课堂当中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心得体会,完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再比如在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一课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通过实践调查、查阅资料、观看影片去了解这段历史背后的故事,以及当时我军胜利的意义及艰辛。通过类似的课外调查,教师可以将情感教育延伸到生活当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语文学科传达的内涵意义,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学当中探究情感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需要反复的研究、实践、探索,教师需要循序渐进的挖掘情感教育之于现代语文教学的意义所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提升课堂的宏观性、完整性,发挥出语文的多样性教学价值。这样才能够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单一属性,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强化,进而为学生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尧鸿.小学音乐生态课堂的教学策略与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14):80-81.

[2]董吉奕.论构建小学音乐生态课堂的有效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1(20):73.

[3]薛英.浅析生态视角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J].数码设计(下),2018(10):252-253.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情感教学策略分析教学实践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初探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4:28:13
激发情感,让语文课堂教学“有滋有味”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0:48:52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8:14:37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7:24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37:05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