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刚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营口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双减”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按照“尊重教育规律、激发内生动力、五育融合发展、家校社共参与、实现减负提质”的总体思路,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发展素质教育,统筹校内校外双向发力,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坚持精心谋划部署,凝聚减负共识
(一)统筹协调,综合施策
市领导专门批示,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成立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双减”工作专班,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形成专班推进、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联合公安、网信等部门建立风险防范处置工作专班,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形成多方协同、合力化解的工作格局。
(二)科学定位,理念引领
切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开展学习宣传党的教育方针专项行动,引导全市中小学校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将党的教育方针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凝聚学校各方“双减”共识与合力。
(三)出台政策,强力推进
市委、市政府出台《营口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明确“双减”校内“三提高”和校外“两严格”,全面压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总量,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清理整治,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二、提升管理服务质量,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
营口市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常态学科教研范畴,重点研究作业的育人功能、数量控制和科学设计等,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水平。做好课后服务经费管理和保障,建立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遴选平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首批学科基地校为抓手,开展“订单式”教研服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探索多元化、全方位集团化办学道路,实施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有效衔接和优质教育的协同发展。
(一)加强作业管理
一是严控作业总量。加强科学引导和刚性约束,出台《关于加强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个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规范书面作业时间。
二是优化作业设计。坚持作业内容多维化,开展“五育”实践性家庭作业研究试点工作。组织全市500余名骨干教师,编写《营口市中小学优化作业设计汇编》,设计作业样例1600余个,在全市推广应用。
三是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建立作业公开公示制度,与全市16585名教师签署“双减”工作承诺书,设立作业管理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家长监督。
(二)做优课后服务
一是坚持“一校一策”和自愿参加原则,开展“5+2”课后服务。统筹用好课后“两小时”,开展课外阅读、游戏活动、综合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全市156所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学生参与率达94%。聚焦假期“托管难”问题,积极探索解决路径,连续3个假期开展托管服务,累计115所学校7万多名学生参与。以中小学素质教育学校为依托,充分利用辽河老街、雷锋纪念馆、鲅鱼圈望儿山、西炮台遗址公园、大石桥金牛山遗址、东北钢琴厂、营口科技馆及高等院校等资源,假期开展成长营活动,开发“红色革命”“生態环保”“传统文化”“现代科技”“劳动实践”等主题研学课程,逐步形成了以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河海文明、科技工业、山水生态、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市域特色研学路线,打造“研学+劳动实践”特色育人模式。
二是强化课后服务保障。全市均已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自课后服务开展以来,市县两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累计安排562.9万元,用于补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为偏远学校、薄弱学校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补贴。
(三)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和教研指导。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493人获省优,82节课推荐部优。丰富线上优质课程资源,录制覆盖所有年级、各个学科的网络课程、“双减”云课程等6800余节,疫情期间,通过空中课堂、市教育局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1.7万余名教师参与线上教学,惠及23万余名中小学生,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二是加强教师培训。开展全市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以老带新、以赛促教,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组织教师参加省级以上竞赛25次,获奖教师300余人,60人获得国家级奖项。
三是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按照“强校+弱校”“名校+新校”的办学模式,共建有38个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96.79%。进行纵向集团化办学模式的试点,实施初、高衔接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理念对接、课程对接、项目对接、评价对接等形成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把礼德教育寓于校园生活之中,以“强国复兴有我”“童心向党”、创建雷锋学校、日升国旗、每日一歌、“两操一跑”等固定性平台和经常性活动为载体,培育特色校园文化。实施全境育人,引领学生在业余时间,走进营口市雷锋文化纪念馆、创新小学雷锋文化展廊等营口德育特色基地,广播红色种子,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2021年,在中央文明办开展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中,营口市在全国97个提名城市中综合成绩位居全国第一。
二是大力发展体育教育。“营”在青春体育艺术大会赛事不断,“三大球”及冰雪运动如火如荼,“班集体长跑”成为全省品牌,有57所中小学成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西市区实验小学校园韵律操的视频点击量超过千万。青年教育集团南开分校射击队在全国青少年激光射击(线上)系列赛中,荣获男子10米激光手枪第一名;开发区第二高级中学女子皮划艇队在省青少年赛艇、皮划艇锦标赛中,荣获单人1000米冠军和双人500米冠军;在2022年省中学生排球联赛中,营口市代表队获得三个组别的冠军。
三是加强学生美育教育。推动京剧、书法等传统文化进校园,举办教育系统音诗画大赛、师生主持人大赛、中小学生毛笔书法大赛,万余人参与。4所学校被认定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四是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出台《营口市中小学德育劳育实施方案》,从铺床叠被、西红柿炒鸡蛋入手,融合剪纸、布艺、面塑等的美育要素,分层次、全方位、立体化设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多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社会实践系列主题活动,形成全面发展的育人格局,真正实现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三、强化监管治理效能,规范校外培训秩序
营口市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全面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党的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党员参与机构的管理工作。建立行政执法制度,强化教育行政部门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职责。全面落实资金监管,努力实现资金监管全覆盖。畅通群众监督举报途径,密切关注负面舆情,做好风险管控。
(一)全面摸底排查
“双减”政策出台后,我市立即开展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摸底排查工作,实行“一机构一台账”动态跟踪制度,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分类管理。目前,全市现有审批(备案)校外培训机构314家,其中18家为高中学科类机构,296家为艺体类。
(二)加强资金监管
营口市教育局印发《营口市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全市现有的314家校外培训机构全部进行资金监管,有效遏制了校外培训机构恶意涨价、卷钱跑路等行为。
(三)开展联合检查
一是全面规范314家“白名单”校外培训机构,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使用徽标,统一使用公示板,统一强化党的教育方针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政治责任的宣传引导,统一规范使用中国元素。
二是构建市级督导组、县区级包保组、一机构一监督员的“三级监管框架”模式,聘请336名“双减”监督员,开展联合执法,出重拳整治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目前,累计排查校外培训机构8237次。
(四)打击违规补课
教育、公安、网信等部门组建了12个专项整治巡察组,在寒暑假期间围绕重点时间、重点学校、重点学科和重点人群,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检查,解聘和开除违规补课教师6人。
四、深化改革主动探索,促进教育回归本色
营口市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辽宁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任务、具体措施及重点改革任务工作清单。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出台营口市中考改革配套实施细则,将音乐、美术、劳动教育纳入中考評价体系。科学设置考试难度,减轻学生考试压力,体现“双减”导向。
(一)推动招生制度改革
深化中考改革,逐年增加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分配比例,招生名额适当向农村初中、偏远初中倾斜。改革考试方式,实现全地区考试时间、考试组织、阅卷模式等方面同步统一,为做好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提供了有力遵循。
(二)强化试卷命题导向
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综合素养等全面融入命题,引导教育教学回归育人本位。改变模式固化的试题结构,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能力的考查,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坚决防止偏题怪题,以考试评价为指挥棒,高质量推进“双减”工作。
五、强化督导加强宣传,保障“双减”落实落细
(一)强化督导检查
营口市将“双减”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将“双减”工作情况及实际成效列为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重要内容。2021年以来,围绕“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督导学校178所,覆盖率100%;向39个学校发出通报8份,约谈11人,有效地保证了全市“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落实见效。
(二)加强宣传引导
营口市开展“‘双减工作营口在行动”系列宣传报道,引导社会各方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达成广泛共识。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学习强国、辽宁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报道68次,搜狐、网易等网络媒体报道142次,市级媒体报道153次。设立监管平台和专门举报电话,畅通群众监督举报途径,对举报“凡举必查”,定期向社会公布查处情况。
“双减”工作涉及群众利益,意义重大。下一步,营口市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双减”工作要求,打好“双减”工作持久战,围绕加强宣传引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强化校内“三提高”、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等方面,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责任编辑:赵昆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