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红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肝功能,睡眠质量及并发症影响,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2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积极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对患者肝功能、睡眠质量、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术后第7 d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患者手术前1 d及术后第3 d 电子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各因子对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出院前,依据评估标准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满意度对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肝癌介入治疗为数期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肝癌;介入治疗;肝功能;睡眠质量;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35.7 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5-0131-04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和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及生命安全的疾病。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由于大部分肝癌确诊患者合并有肝炎,肝硬化等现象,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再加上手术后复发率较高,手术切除率较低,因此绝大多数患者选择非手术治疗[1],在目前有肯定疗效的非手术疗法中,首选介入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介入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患者容易产生较强的生理、心理压力,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肝区疼痛的症状,导致患者睡眠质量变差甚至失眠,且术后还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2],高质量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发挥介入治疗的优越性,此次研究本院对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效果展开探究,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20例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0例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36~75(54.72±4.82)岁;研究组患者60例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39~76(54.17±4.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超声、增强 CT 等)及病理学检查,均符合《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中原发性肝癌相关诊断标准[3];(2)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实验同意书。
排除标准:(1)并有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感染、心力衰竭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2)局部频射消融或肝动脉介入治疗史的患者;(3)老年痴呆或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围术期积极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监测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完成术前检查及准备工作,术后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指导患者健康饮食,积极防治并发症。
研究组患者围术期积极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小组,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为责任护士,临床医师担任技术顾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时间顺序为纵轴,以各项医疗护理措施为横轴制成临床护理路径表,一表两份,患者和护理人员各一份,护理人员必须将护理流程告知患者,依据路径表的时间及内容对患者进行干预,相关护理工作完成后在序号上以“√”进行标记,执行护士签字并填写执行时间,见表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1 d 及术后第7d 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手术前1 d 及术后第3d 睡眠质量、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满意度。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即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进行测定,观察患者手术前1 d 及术后第7d 各指標改善情况。
通过电子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ePSQI)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ePSQI可在Windows、安卓、IOS 等系统使用,患者完成测试大概需要5~10min,数据填写完成后会自动生成 Excel 表格并计算得分,该表共包括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涉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辅助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7个因子,每个因子可能得分0~3分,ePSQI总分0~21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本院自行设计护理质量问卷表,出院前对两组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调查,根据患者的评分情况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90~100分)、基本满意(80~89分)和不满意(80分以下)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到 SPSS 23.0软件统计。计量指标以( x(—)± s )描述,组内及组间差异性施以 t 检验;计数指标以率[ n (%)]描述,χ检验。以 P2<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1 d及术后第7 d肝功能检查结果比较
手术前1 d,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无差异( P >0.05);术后第7 d,两组患者 AST、ALT 及TBiL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1 d及术后第3 dePSQI评分比较
患者手术前1 d 及术后第3d ePSQI各因子对比,研究组测定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研究组患者为10.00%,与对照组患者28.33%比较明显更低(P <0.05),见表4。
2.4 两组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
出院前,依据评估标准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93.33%与对照组患者76.67%比较明显更高(P<0.05),见表5。
3 讨论
肝癌是一种恶性度极高的肿瘤,由于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时机,各种肝癌局部治疗技术层出不穷,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快速发展,通过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被公认为是肝癌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方案[4],但介入治疗术中和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造成患者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失眠,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不过只要术前做好准充分的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处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睡眠质量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5]。
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强调对症施护,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经验对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遇见的问题进行干预,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疏漏现象,不能很好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导致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6] 。而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以实证为基础,以时间为线索和着眼点制定有顺序和时间性的标准化护理流程,让患者从入院开始到出院为主依据此流程接受治疗及照护[6] ,着重强调护理工作的时效性、系统性和目标性,能够指导护理人员有预见性的、主动性的沿路径内容和图示工作,护理人员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尽快采取护理措施,减少了患者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的随意性[7] ,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能够预防护理工作中的疏漏和失误,有效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从而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8] ,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对肝癌介入治疗为数期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效果及睡眠质量,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佐证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肝癌介入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对肝癌介入治疗为数期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围术期的睡眠质量,避免或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及护理质量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莉,曾凡 . 临床护理路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肝功能、睡眠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2):2222-2225.
[2] 黄佳燕,郭梦霞,简杏清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8):83-85.
[3]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CSLC),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 .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 [J]. 肝脏,2009,14(3):237-245.
[4] 和欣. 临床护理路径对介入治疗肝癌患者护理行为及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5):264-265.
[5] 张璐 . 临床护理路径对介入治疗肝癌患者护理行为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J]. 医学新知杂志,2019,29(z1):354-355.
[6] 王婕 . 临床护理路径对介入治疗肝癌患者护理行为及护理质量的作用分析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7):124-125.
[7] 方娟 . 臨床护理路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肝功能、睡眠质量及并发症影响分析 [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9):3237-3240.
[8] 张志玲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癌介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9):193-194.
(收稿日期:202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