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核心素养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

2022-05-30 09:13王英燕
中国新通信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互联网+互联网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除了要求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以外,还要求他们学习艺术课程、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他们适应当前社会和自身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切实提升教育活动的价值。而在此过程中,各学科教师需不断优化个人的教学思路,积极学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为例,着重分析了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和“互联网+”背景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核心素养;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实施策略

信息科技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领域较多,所有与信息有关的活动都可以涵盖到此门课程之中,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储存、信息转化与传输以及信息呈现等,是各项工作向着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当前,信息科技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人工智能科技的核心构成部分,也是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支持,更是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在小学阶段设置信息科技课程,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故新时期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以便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概述

(一)主要内容

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项内容。其中,信息意识主要指的是学生通过长期学习所形成的对各种信息的敏感度以及判断分析信息价值的相关能力。一般来讲,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的学生可以凭借个人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根据相关需求去获取和处理信息,同时能够察觉到信息的变化,对信息的来源和准确性加以合理判断,以便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加全面地参考,同时可在具体的实践中与他人共享信息,让所得成果得到最大化利用。计算思维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照计算机领域的思想方法来探究问题解决方案的各种思维活动,即利用计算机的处理方式来界定问题,同时建立模型、梳理数据,并利用相应的算法来分析信息资源,从中提取要点设置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且可以实现迁移应用。该过程具有数字化、模型化、系统化等特征。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则是学生利用学过的技能,借助相关的数字化资源和工具,对学习过程、学习资源等进行统筹管理,以便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从而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在具体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具备该种素养的学生往往可以客观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价值,同时明确其局限性,然后调节个人的心态与认知,努力适应该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且可以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资源以及各种工具的操作方法,充分把握其价值,然后通过自学、合作等进行高效学习,实现创新创造的目标。而信息社会责任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信息科技课程时必须履行的责任,即遵守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能够坚守道德底线,将现实生活和虚拟的网络区分开来,并积极落实各种公共规范,严格要求自我、管理自身言行,一方面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维护其他人的合法权益,关注公共的信息安全,同时能够立足信息革命的角度思考其带来的人文问题、环境问题,通过科学判断之后,以理性、负责的态度学习新事物和新观念[1]。

(二)学科定位与走向

基于核心素养这一思想导向,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定位与走向更加明了,能够使教师、学生全面地把握本学科的特色和要点,然后按照要求有序地开展教与学活动,以便为学生的健全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学科教师需要立足学生这一主体,分析他们未来的发展走向,了解其在学习信息科技课程时必须要具备的素养和能力,然后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确保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够学会相应的技巧,然后在后续学习中不断积累、升级,循序渐进地建构知识和操作流程,并学会灵活应用,从而使之快速融入现代社会。具体来讲,小学信息科技教师需要在讲课期间对学生进行直接干预,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该学科的重要性,明确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从而引起他们的重视,使之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还要善于与其他学科教师配合,将该门课的相关知识融到其他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中,以此辅助学生高效学习,并针对性培养其信息素养,教师也可以建构数据信息库,将学科教学工作与互联网充分结合起来,以便从更加多元的渠道入手,使学生储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应用意识,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课时较少,理论教学占据比重较大

当前,信息科技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要求相关教师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他们展开科学地指导,以便强化其实践应用能力。然而纵观当前的小学课程安排计划,不难发现信息科技课程的课时并不多,一周之内最多两节课,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教学活动的连贯性,不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所学知识,再加上很多教师依然侧重于讲解各种理论知识,为学生安排的实践操作活动较少,所以大多数时候学生根本无法完全掌握学过的内容,相应的,其核心素养也就无法得到提升。

(二)教学目标不合理,与学生发展需求脱节

为保证信息科技课程的顺利推进,使学生高效学习和发展,教师就必须在讲课之前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同时结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设计教学目标,以便为后续教学工作指明方向,切实提升教学效率[2]。但是,部分小学教师在实际授课时,设定的教学目标相对比较笼统,不仅没有从核心素养理念入手分析课程要点,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导致目标与现实脱节,不仅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实施,还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进而致使最终的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教学方法急需改革,缺乏多元性和實效性

在组织学生学习时,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师需要围绕新课标理念、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设计更加灵活的教学活动,并选用多元教法,以便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为他们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针对性强化其学习成效。然而,当前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时使用的方法相对比较单一,总是倾向于灌输理论、示范指导,然后要求学生反复练习,整个教学过程十分枯燥,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使之产生排斥心理,不仅难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自身能力、素养的发展也十分不利。

三、基于核心素养构建“互联网+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格局的策略

(一)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构建多元课堂模式

1.利用微课辅助学生高效学习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信息科技课程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设计和制作微课课件,以有声有色的短视频为学生讲解碎片化知识、呈现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教学内容,或是对相关的知识信息加以整合和梳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使之进行系统理解和记忆,以此不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生学习“用IE浏览网页和拨号上网”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微课课件,使学生结合直观的画面和语音讲解进行操作练习,明确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从而更加高效地掌握该部分要点。而后教师可以搜集学生们存在的普遍问题,了解重点和难点,再次制作微课课件进行精准演示,辅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切实提升其学习质量[3]。讲完该部分内容之后,则可以利用微课课件绘制思维导图,准确展示本章节的要点知识,且可以设置超链接,使之分布在不同的主干、分支上,便于在梳理和讲述的时候点击超链接进行动态演示,从而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章节要点,切实提高其学习质量,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组织翻转课堂模教学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组织翻转课堂活动,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让他们亲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之更加准确地理解知识内涵、掌握操作技能。例如,在讲解“图片的加工”这部分知识之前,教师可以依托互联网发布课下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知识要点,利用家中的电脑对相关图片进行处理和加工,且可以让家长帮忙录制视频,清晰展示完整的操作过程。而到了课上以后,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图片展示出来,要求学生根据所提要求,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以此检验其课下学习成果,并鼓励学生们各自分享在完成检测任务的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或是尚未解决的问题,然后据此展开讨论与分析,通过针对性探究之后完善学习思路和知识体系。教师则需要及时观察学生、合理评估其学习成果,及时强调重难点和易错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从而不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稳定发展。

3.善于创设情境降低教学难度

小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且好奇心很强,但是又缺乏耐力和专注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时善于利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对其进行刺激,使他们保持长久的新鲜感,能够主动探索和研究相关知识,继而提升其学习的效率。此時,信息科技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以生动的画面向学生传递各种信息,在刺激其感官的同时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进而不断强化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以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为素材制作一段短视频,或是以课间操为素材设计动态影集,然后在课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主动观看,回顾相关活动的场景,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准确感受到信息科技知识与技巧的实用性、趣味性,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推动之后的教学进度,便于从整体上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4.组织学生合作强化其综合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信息科技教师可以将学生们组合起来,通过布置明确的任务引导他们合作学习,从而促进其关键能力的发展,实现培养他们核心素养的目标[4]。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用电脑画画”这部分内容设计合作学习方案,即先要求学生按照提前分好的小组落座,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幅画的相关内容,要求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计算机上进行创作。而在此之前,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下载教学生绘画的视频,并将其播放出来,便于学生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然后再根据任务进行合作操作,最后将本组作品提交给教师,由教师将其展示在大屏幕上,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投票、评选,同时鼓励学生们自主评价、互相评价,教师也可以及时进行补充,提出修改的意见。据此,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进而推动其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整合互联网资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小学信息科技教师要善于整合互联网资源,将其合理穿插到教学过程之中,以便扩充课堂容量、丰富学生体验,使他们受到启发和引导,从中吸收更加多元的技巧。例如,根据“制作幻灯片”这部分的要点知识,信息科技教师可以提前搜集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如语文教学PPT,然后将其展示出来,并在播放演示文稿的过程中讲解其涉及的相关知识,便于学生更加精准地理解和感知。而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学过的一篇语文阅读文为例,利用刚学到的知识设计和制作PPT,直观呈现教学目标、重难点,并尝试插入背景音乐、诵读音频等,以此锻炼他们的实操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更多讲解制作PPT的短视频,着重选择富有趣味的素材,然后播放给学生,让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掌握更多技能,同时可以在自己制作好的PPT上进行添加、演示,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资料,选择感兴趣的进行学习,由此不断拓宽其知识面,并针对性训练他们的操作能力、信息素养,继而增强其核心素养[5]。

(三)依托互联网设置线上实验室引导学生实践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小学信息科技教师还可以运用互联网设置线上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自主操作、实践创新的平台,以此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顺利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实现学科育人目标。例如,教师可以依托互联网开辟论坛、构建虚拟空间或是设定相应的程序,并在其中投放各种“素材”,设置好不同的板块内容,学生们则可以利用课上时间登录到对应平台上,进入“房间”之后点击感兴趣的板块去做任务,且可灵活使用现有的各种素材,并融入个人的创新想法。最后,学生可将成果提交给系统,便于教师查收,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对不同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可对他们的实验成果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建议,帮助其改进,也可从中提取具有新意的成果在班级中展示,不断启发其他学生的思维,由此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信息科技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技能,提升其信息素养,同时不断完善他们的认知,使之具备适应当前社会的各种能力和品格。为此,小学信息教师需要坚持核心素养理念,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便为学生搭建更加直观、立体的学习平台,同时有效触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准确吸收和内化相关理论,熟练掌握所学技能,然后立足整体描述各种信息、运用各种信息,切实解决生活、学习中的相关问题,以此不断强化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使之具备与社会共存的心智和素养,并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能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由此不断强化其综合素质,顺利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6]。

参  考  文  献

[1]周云鹏.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1):193-194.

[2]翟雪颖.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43):49.

[3]许小惠.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下小学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58):9-10.

[4]谭倩倩.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信息技术创客课程研究[J].新智慧,2021(10):23-24.

[5]陈锐.核心素养下情境资源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21(10):147-148.

[6]张李娜.“互联网+”时代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生成性教学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21(02):135-140.

作者单位:王英燕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城关小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GH21Y1053。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互联网+互联网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