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如何设计好作业?

2022-05-30 10:48:04邓文靖宋志爽李梦晴
教育·校长参考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双减布置素养

邓文靖 宋志爽 李梦晴

“双减”政策的落地,要求在教育实践中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延续与深化。为进一步减轻学生课業负担,扎实推进“双减”工作,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要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第一中心小学教师结合学生实际优化作业设计,创新作业形式,提升学生素养,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有效落实“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目标。

◎ 在减负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教师不仅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关注课内外学习活动的整体性,也要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书面作业,以此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使作业真正为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并且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应让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作业设计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教师的作业设计要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性,精心设计作业,力求作业形式灵活多样,达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获得教学成效的双赢效果。

立足单元主题,整体建构任务

《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是四篇引人入胜、富含思维价值的童话课文,四个故事都指向“改变”这一主题。童话故事是非常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文学样式,因为故事中的人物与学生心灵相贴近,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经验,借助童话故事初步学会辨别是非美丑。

关于语文要素,一方面,“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时要依托学生的已有基础,引导他们借助提示理清故事顺序,搭建讲故事的支架,使学生在提示作用下能够完整地将故事讲述出来。另一方面,字词的学习以及对课文的理解仍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种自主识字的方法,对于语言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他们的形象思维较丰富,逻辑思维正在逐渐形成。因此,对于生字的教学,教师可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重点加强阅读教学,把朗读训练和分析理解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努力提升语文素养。

前置引领,后置分层

布置前置作业,引导自主学习 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已有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教师预先设计探究性问题,以作业单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大象的耳朵”时,除了阅读课文等日常预习活动,还布置以下前置任务:在预习过程中思考如何记住“竿、耷、咦、竖、舞”等生字;你将采用什么样的办法对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进行分类?以此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为新知的探究做好准备,同时在思考和分类的过程中巩固对生字的认识,加深对生字音形义结合特点的理解。

布置课后作业,分层设计任务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借助提示讲故事”,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日常作业完成质量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基础性作业、训练性作业和延伸性作业,C等级学生完成基础性作业,B等级学生为基础性和训练性作业,A等级学生则可以在完成训练性作业的基础上完成一些延伸性作业。这样,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最关键的是让学困生的自我价值在学习中得到了体现,优等生发扬了个性,自身语文学习素养得到提升。

效果及反思

在本单元的作业完成中,学生在第一课中学习到查找重点提示语句,根据大象的三次想法讲故事叙述完整;在此基础上,在《蜘蛛开店》作业中不再局限于语句,而是根据教科书已有的示意图讲故事,能够完成“蜘蛛匆忙跑回网上……”的故事续编任务。接着,不再借助已有示意图,而是让学生自己根据故事画出“青蛙卖泥塘”的过程示意图,实现能力进阶。最后,在本单元最后一课《小毛虫》一课中,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能够选择“重点语句、示意图、课文插图”中的任意一种方式完成讲故事训练,同时续编故事。总体来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根据课上所学,自主完成课后任务,同时在完成过程中扎实自身基础,落实语文要素,提升了语文学习能力与素养。

(文/ 邓文靖)

◎ “双减”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深化,是学生继续学习的重要手段。为落实“双减”精神,使作业发挥最大效益,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优化作业设计是必然要求。基于“双减”政策的要求,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第一中心小学明确保证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作业在教学中的作用显得至关重要,需更教师更加深入地探寻作业本质和作业设计。

“双减”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的要求

以学生为中心 以往的语文作业设计更多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是否牢固,语文成绩等结果指征,而忽略了学生的心智发展。“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等指标,摒弃机械的练习和抄写,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

尊重个体差异性 以往的语文作业设计大多“一刀切”“大一统”,无论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情如何都使用同样的作业练习,最终导致学生“吃不饱”“跟不上”等现象频频出现。“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使作业在数量、难度等方面体现出层次区别,确保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并在作业完成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双减”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策略

作业整合,减少重复性作业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教学时,我请学生制作观察卡片,初期针对一个事物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进行观察,并完成观察所得。在观察发现某事物的变化后,感兴趣的学生会思考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我又带学生对于一天内变化比较小的事物开始进行“长期”观察,如每天观察“豆芽的成长过程”并记录观察时间及所得。通过这一作业,学生感受到了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快乐,同时这也与本单元的习作紧密联系,通过观察记录将表格用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写作提供了必要的素材。

形式多样,调动多种感官 实践证明,丰富的作业内容和多元化的作业布置,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例如,针对《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我布置了三项任选其一的作業。一是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字词填空的作业,旨在让这部分学生把基础打牢;二是布置绘制本课思维导图的任务;三是善于语言表达的学生可以选择“小小向导”为来西沙群岛旅游的游客录制解说音频。自主选择作业形式,有效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也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与喜好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作业,有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再如,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古诗的景物、意境等布置诗配画作业。这样学生在完成绘画的过程中不再是机械地背诵和默写,而是通过景物描绘画面进而感受诗人的情感,有助于对诗词的理解和学习主动性的激发。

增加实践作业,增加知识的内化 实践是学生最喜爱的学习方式之一,它符合现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在实践中学习,能够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使之更好地学习知识。例如,在讲解古诗前可以让学生搜集资料,查阅古诗的写作背景、作者信息等。又如,结合植物栽培竞赛,请学生种植自己喜爱的植物。从播种、发芽、长叶到开花、结果,整个栽培过程学生全程参与,在细心呵护植物的同时,还通过照片、文字记录等形式记录实践活动过程及体验心得。学生通过真实的学习、参与,理论结合实践,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大步的提升,也为日后的习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布置合作探究类作业 在共读完《格林童话》这本书后,我布置了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关于这本书的海报,并通过海报宣传使更多的人喜爱上这本书的任务。为了设计出畅销的海报作品,学生们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发挥众人智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能力。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和学习水平自主布置作业,既关注了学情,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山行》这首古诗,学生们可以为作业设计出谋划策,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基础类的作业可以选择朗诵或者书写,针对中等的学生可以选择诗配画,对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挑战古诗创作,诗中所表现出的景色与情感让人感受颇深,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和情感创作一首类似的古诗,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总之,“双减”政策让我们对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实践有了更多的探索,学生只有在合理的作业安排下才会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减轻学生的负担从作业开始,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学习和探索,加强对作业设计理念的学习和认识,重视学生感受,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愉悦和奇妙。

(文/ 宋志爽)

◎ 优化设计:为作业赋能增效

作业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重复又形式单一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成为一项枯燥又乏味的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这就使得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大降低。“双减”政策明确指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的关键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加强作业指导反馈。这也对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小学数学教师遵循“双减”政策做好作业设计的优化。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数学作业的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发展的特点进行设计。2022年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其中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三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也就是要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应用,让数学和生活更贴近,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数学,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依据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强的作业,让学生乐于完成,愿意主动完成。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为学生布置可操作性的实践类作业,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

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所教授的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作业内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要让学生在欢乐而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作业,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算盘”一课时,我会借助手里的大算盘带着学生认识它的结构,了解算法。随后指定学生上前拨动上珠和下珠,其他学生抢答表示的数。课下,学生会积极借用算盘与同学间进行游戏,数学学习的氛围瞬间变得很浓厚。

设置分层性作业 小学生尤其是处于低年级段的学生由于自身的身心发展及智力水平等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能“一刀切”,而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保证所有的学生能够“吃得饱,吃得好”。教师可以按照知识内容的难度设计设计由低到高的题目。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以及拓展题等多种形式的分层作业。这样的设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布置实践性作业 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要让学生“走出去”,从生活中找寻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资源布置可动手操作的探究性、实践性活动。例如,在教学“克与千克”一课时,我借助硬币、花生等让学生感受1克有多重,借助矿泉水、水果等让学生感受1千克有多重后,建立1克与1千克的概念。课下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根据所感受的1克与1千克的质量,找寻家中的1克与1千克的物品,并寻找家中标有“克”“千克”的物品,掂一掂,感受他们的质量。布置实践性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带动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创造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双减”教育背景下,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需要教师高度重视作业环节的设计和布置,能够使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完成作业,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实现高质量的数学学习,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小学生。

(文/ 李梦晴)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第一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双减布置素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早期教育(2016年5期)2016-08-23 12:05:08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