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立体·数字:北京2022冬奥会信息传播特征研究

2022-05-30 02:21:26郭美娟
出版广角 2022年14期
关键词:冬奥赛事北京

【摘要】北京2022冬奥会是信息技术与信息传播深度融合的典型范例,采用多维内容传播、融合媒体立体化传播、数字化信息传播等形式,大大提升了赛事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传播内容包括精彩赛事和组织情况、城市形象、民族风情文化、奥林匹克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北京2022冬奥会充分发挥社交媒体、融合媒体、粉丝传播的积极作用,融合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国际传播渠道构建立体化传播格局,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全新升级。

【关  键  词】北京2022冬奥会;信息传播;技术;多维

【作者单位】郭美娟,北京工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14.017

北京2022冬奥会的信息传播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得益于信息传播方式及流程的优化,得益于多种信息传播策略的应用,得益于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变革的大环境,更有赖于智能场馆建设和各类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北京2022冬奥会通过打造智能场馆,为人们提供了极富科技感的赛事实况。智能场馆和科学技术的应用,社交媒体、融合媒体的积极作用,为赛事期间的信息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全新升级。

一、信息内容的多维度构建

北京2022冬奥会的信息传播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对冬奥会精彩赛事和组织情况的报道;二是对城市形象、民族风情文化的宣传;三是将奥运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相融合。三个维度的内容在媒体的立体解读下生动且鲜活。

1.多元化的冬奥故事让赛事宣传精彩不断

北京2022冬奥会采用云上轉播的形式为观众提供了多维度的赛事实况播报。如在滑雪项目中,运用AI、3D建模等技术实时捕捉滑雪运动员的整套动作,将参赛选手滑行、起跳、翻转、落地等动作进行360度的时间定格,通过一帧帧的慢动作回放,让观众看到运动员的动作之美。北京2022冬奥会期间,各类新闻报道展现了不同国家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和风采,增强了世界人民对冬奥会和冰雪体育运动的了解。除了赛事本身,多维度的内容报道如智能奥运场馆的建设情况、组委会的工作情况、冬奥会的传播理念、智能机器人和志愿者的事迹等,为人们展现了更加细致、立体的冬奥会。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环境下,安全是重要目标,也是第一责任,报道中对管理和组织情况的介绍有效提振了大众对北京2022冬奥会成功举办的信心。可见,本届冬奥会的新闻报道在内容素材选择方面,既有赛事,也有赛事周边、赛事相关新看点,使得信息传播内容更加立体、鲜活。

2.从城市形象到国家形象传播的具体实践

据光明网报道,有27亿人参与了北京2022冬奥会的互动[1]。观众积极参与互动,丰富了冬奥会以及北京城市文化传播的表达方式,充分展现了我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多种互动形式如收集小主题、小素材和冬奥辐射话题[2],与赛事报道形成了有机互补,增强了奥运故事传播的吸引力。在文化传播方面,吉祥物冰墩墩的创作既体现了奥运会精神,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火出圈的冰墩墩为本届冬奥会的新闻报道创造了许多话题,如运动员与冰墩墩合影,运动员之间互赠冰墩墩作为礼品等,这些信息让人们感受到了冬奥竞技的暖意。冰墩墩不仅深受国人喜爱,还得到了各国运动员及观众的追捧,其英文译名“Bing Dwen Dwen”登上“推特奥运”热搜,加速了奥运周边文创产品的畅销,实现了社会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多重收益。同时,吉祥物的文化和价值传递也使冰墩墩一时间成为中国形象、北京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更好地推动了北京2022冬奥会的形象传播。此外,中国国际电视台邀请冰立方工程总设计师郑方讲述水立方变身冰立方的过程,为人们介绍奥运遗产的可持续利用功能,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为六个比赛场馆提供动力的目标。这些举措符合本届冬奥会对绿色、清洁的要求,展示本届冬奥会落实绿色奥运的成效,是对冬奥精神和理念最好的诠释。

3.奥林匹克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高度契合

北京2022冬奥会记录了许多精彩、感人的比赛瞬间,不仅记录了比赛结果,还记录了运动健儿们享受比赛的过程、为比赛付出的努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以及人们对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等等。北京2022冬奥会的口号是“一起向未来”,其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21年7月20日,国际奥委会将“更团结(together)”加入奥林匹克格言[3],使奥林匹克精神内涵更加丰富,体现了人类对体育发展的新思考。“更团结”意味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要凝聚全世界的共同力量,倡导人们携手谱写奥运新篇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的中国方案,北京2022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还折射出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一起向未来”对“更团结”作出回应,充分表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和价值观。

冬奥会信息传播的内容相互交融,各类信息汇聚形成紧密统一的整体。竞赛赛事和组织情况的播报为讲述冬奥故事、传播情怀与文化提供了依托,提升了冬奥会信息传播的深度。

二、多主体参与打造立体化传播格局

在北京2022冬奥会举办期间,主流媒体积极发声,新媒体平台多方发力,各类型媒体围绕中心大局,全力保障冬奥会上的信息传播,多主体参与打造立体化传播格局,借助国际传播平台推进信息的国际传播。

1.主流媒体积极发声,切实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北京2022冬奥会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窗口。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不仅聚焦热点,向公众传播赛事信息和体育文化,振奋和鼓舞人心,而且建构冬奥文化图景,深化新闻传播的文化价值。《人民日报》对奥运村、竞技场、运动员、志愿者等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为公众呈现了一个鲜明、立体的冬奥盛会。例如,在《冬奥会与春节相逢是完美的组合》报道中,通过介绍中国春节民俗活动向人们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运动员在奥运村丰富的文化生活;在《传播冬奥知识增进文化交流》报道中,全面介绍了冬奥会筹备的方方面面,阐释了中国元素的设计理念,营造了良好的文化传播氛围。

2.借助新媒体平台形成社群传播效应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化媒体的双向沟通性、公开参与性和社区化特质,使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利用快速便捷的社交载体实现交流互动、获取信息。在对外宣传方面,北京2022冬奥会以分众化传播形式,形成了包含官网、微博、抖音号、微信公众号、推特、YouTube等多个社交媒介平台的传播矩阵。例如,新华网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出《冬奥会“上手”体验图鉴》,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本届冬奥会的项目,实现了媒体平台与广大用户的有效互动,为用户深入普及冬奥知识。这些媒体在传播方面注重展示中国特色,多渠道、多角度挖掘本届冬奥会丰富精彩的内容。

北京2022冬奥会赛场上还诞生了一批体育偶像,体育偶像相关报道得到了大批体育粉丝的支持,在粉丝圈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话题关注度不断上升,引起了更大范围的关注。例如,18岁小将苏翊鸣用金牌作为自己的成人礼,让人们看到了中国青少年的雄心壮志,为广大青少年树立了榜样。社交媒体场域下加速形成的粉丝传播效应,不仅宣传了冬奥会精神,而且提升了本届冬奥会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3.面向国际,构建对外传播格局

北京2022冬奥会期间,信息传播主体积极发声,冬奥会参与者踊跃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冬奥趣闻,用身边的“小事”讲述冬奥“盛事”。

在北京2022冬奥会对外宣传方面,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国际电视台网、中国日报、环球时报等媒体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传播格局。为更好地满足国际用户需求,北京冬奥报道团队通过国际网站和新闻客户端,建立起全媒体传播矩阵。在对外宣传报道中,团队始终坚持专业、持续、及时原则,通过图文报道、短视频直播等多种方式对本届冬奥会的各项赛程、体育项目以及冬奥会背后的文化故事进行广泛宣传,展现了原汁原味的体育文化。同时,环球时报等媒体还在YouTube、Facebook等海外社交媒体上建立账号,为用户全方位了解赛事信息提供渠道。此外,诸多媒体设置对外传播议题,在关注赛程赛果的同时,加强对我国防疫、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宣传,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三、技术赋能的数字化传播实效

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北京2022冬奥会凭借5G技术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使赛事转播实现深度融合,用虚拟现实等技术为观众带来了全新体验。

1.场景化、沉浸式体验

场景化传播是北京2022冬奥会数字传播创新的重要方向,大大地提升了各类信息的传播效果。文字、图片、短视频、中视频、长视频等不同载体的应用[4],汇聚形成了精彩纷呈的报道。如借助阿里云技术,北京2022冬奥会实现了互动体验场景化传播,提升了观众的沉浸感和体验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观众并不能亲临现场观看比赛,但通过VR/AR技术,观众能够实现身处比赛现场的沉浸式体验。如新华社客户端在本届冬奥会期间推出“AI+VR”服务,用户通过自主装扮“数字分身”,便可体验各种比赛场景,还能实时录制精彩瞬间,便于保存分享和评论互动。

凭借高速率、低延时的5G技术,北京2022冬奥会为世界各地的观众提供了实时4K、8k和高清的比赛画面,观众即使不在场也可以随时观看赛事内容。以北京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为例,场馆内有60个吊装相机,其5G+8k技术可以全面捕捉赛场画面,观众只需要扫描二维码、下载APP,便可以无死角地观看比赛内容。VR技术也是本届冬奥会新闻报道的重要手段,如节目《沉浸式参观北京冬奥会场馆》运用VR技术为观众立体化地展示奥运场馆,增强了信息传播的趣味性。沉浸式的赛事直播突破了传统固定视角和被动观赛的弊端,实现了观众自主交互式观赛。同时,通过三维重建和渲染技术,观众不仅能够观看更清晰的画面,还获得了更真实的感官体验。

2.及时性、碎片化传播

云转播是北京2022冬奥会主要的新闻报道形式。为做好本届冬奥会转播,阿里云打造了超低延时、超高弹性、超大规模的全球化网络,切实保障比赛画面的全球网络传输效果。超强的数据信息传输能力,为全球观众走进奥运赛场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数字传播时代,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不二选择。新技术赋能下,手机移动终端能够实现互联传播场景转化,特别是短视频等传播载体更加契合人们碎片化的浏览习惯,增加了公众对冬奥会的关注度。在数字信息传播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信息传递的精准性,北京2022冬奥会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挖掘用户的深层情感,形成了多媒介平台参与、多生产主体参与、多元化形式和多样化信息传播模式,满足了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国际奥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2022冬奥会在历届冬奥会中数字化互动最广泛,转播时长最长,有6400多万人在官方网站或APP中关注冬奥信息。一方面,源于本届冬奥会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主流媒体和自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保证冬奥会内部和外部的高频互动;另一方面,信息传播主体从不同角度关注冬奥、展现冬奥,各类碎片化信息在短时间内得到广泛传播,再加上人物故事的融入使得信息更为鲜活有趣。例如,荷兰运动员尤塔·莱尔丹就在Instagram和推特上持续记录了冬奥Vlog,其中包括品尝中国特色美食,用生活化、细碎化的日常表达其对中国、对北京的喜爱之情等。

北京2022冬奥会无疑是一场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也是展现中国形象、加强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多维、立体、数字化的信息传播为世界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奥运体验。技术赋能信息传播加速了新闻报道的创新发展,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向人们展示了更鲜活、更全面、更立体的冬奥会。在北京2022冬奥会信息传播模式的启示下,未来重大体育赛事的信息传播将迈上新的台阶,综合运用多种信息传播策略将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趋势。

|参考文献|

[1]冰雪运动迎来全新发展格局[EB/OL].(2022-02-19)[2022-06-02].https://m.gmw.cn/baijia/2022-02/19/35529038.html.

[2]吕宇翔,方格格. 全球競争修辞中的中国叙事:对冬奥影像的幻想主题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2):39-51.

[3]曹彧,轧学超. 以全媒体手段全景扫描 以专业视角全程展现:中国体育报北京冬奥会报道综述[J].传媒,2022(6):27-29.

[4]汪兰云.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北京冬奥口号的内涵解读与价值阐释[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1):84-91.

猜你喜欢
冬奥赛事北京
数独小知识数独赛事介绍(二)
本月赛事
羽毛球(2022年7期)2022-07-05 03:18:24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雷锋(2022年2期)2022-04-12 00:08:12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冰雪运动(2021年5期)2021-04-19 10:43:50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民生周刊(2020年15期)2020-07-29 08:56:17
北京春暖花开
北广人物(2020年12期)2020-04-01 15:06:41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