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行:有鲸的海洋才值得期待

2022-05-30 10:48阿兹猫
世界博览 2022年15期
关键词:白鲸蓝鲸海洋

阿兹猫

鲸是一种极其温柔和敏感的动物。国际上关于观鲸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船只不能近距离尾随追逐,也不能出现在鲸前进的方向,只能从侧面迂回观察,并且保持足够的距离。

在这个蔚蓝星球上,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或许从未和睦过。人类一直视自然界为可无限开采的资源库,直至上个世纪才开始对濒临灭绝的物种展开保护运动。人类发展史上,一直试图远离恶劣的自然条件、远离动物的干扰,如今却恍然醒悟:同动物、环境和谐共处才是我们的生存之道。

拍摄野生动物纯属偶然。我在世界各地游走多年,陶醉在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历史之旅中。直到2012年,乘坐极地邮轮第一次前往北极斯瓦尔巴群岛和南极半岛,茫茫天地间,见识了地球原本的模样,埋藏心底的某些东西被唤醒了,那是来自大自然的呼唤。从此我将目光投向那些荒无人烟的远方,从遥远的极地开始探索起“动物星球”的奥秘。

随着对野生动物的了解越来越多,我的观念也在不知不觉发生着变化。曾经像大多数人一样,前往水族馆、动物园观看鲸豚表演,欣赏猩猩、老虎、棕熊杂耍,和人工喂养的狮子合影,没有感觉任何不妥。直到走进这些动物的家园,用镜头记录下它们的日常,被这些野生环境下自由自在的生灵深深打动,才真正了解它们:尽管生存不易却顽强面对,迸发出生命的光辉。大自然是进行科普教育最好的地方,在行走中了解野生动物的奥秘,了解如何与自然共生。旅行拓宽了我生命的宽度,野生动物则给我上了人生非常重要的一课。

探访鲸的海域

我從未想过有一天会对鲸这样的大型海洋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正如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成为极地摄影师一样。然而,它们之间却有着必然的联系:极地海域是这个星球上最好的观鲸地之一。正是在20多次的夏季航行中,随着鲸在镜头下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我逐渐痴迷于这些海洋中的庞然大物。

与专门寻鲸的观鲸旅行不同,极地邮轮与鲸的邂逅,大部分属于航行途中的偶遇。夏季遇到的概率相当高,很多时候,这些充满好奇心的庞然大物甚至会游到船边,用各种“花式表演”为观众带来惊喜。从此我便开始探访那些有鲸活动的海域,从极地逐渐扩展到加拿大的温哥华岛、阿根廷的瓦尔德斯半岛、冰岛的胡萨维克、斯里兰卡的美瑞莎、日本的北海道知床半岛、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中国台湾的花莲和宜兰、新西兰的凯库拉、马达加斯加的圣玛丽岛和南非的赫曼纽斯……我像个“追星族”一样游走在四大洋中。

鲸,非鱼,是海洋哺乳动物,用肺呼吸,所以“鲸鱼”这个叫法是不对的。5000万年前,它们的祖先也曾在陆地上活蹦乱跳,然而走着走着就进入水中,演化为深海中的巨兽、地球上最成功的海洋哺乳动物。茫茫大海上辨认一头鲸并非难事,由于需要定期露出水面呼吸,它们喷出的“水柱”有时高达十几米,一公里外都可以看到。鲸的鼻孔生在头顶,带有开关自如的活瓣儿。当它浮出水面换气时,活瓣就会打开,同时鼻孔里喷出泡沫状的气雾,远远看去很像一股水柱,其实是呼出的热空气,接触到外界冷空气后凝结成小水珠形成的白色雾柱。

鲸是个大家族,鲸目下已知的有89种,包括所有海豚。曾经有三大亚目:须鲸亚目、齿鲸亚目和古鲸亚目。然而,古鲸亚目已在渐新世(地质时代中古近纪最后一个主要分期,大约开始于3400万年前,终于2300万年前)灭绝,今天我们见到的只有须鲸亚目和齿鲸亚目。作为海洋食物链的顶极角色,鲸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进入21世纪后,赏鲸已经成为一项广受游客欢迎的生态旅游项目,为附近开展观鲸旅游的小城(镇)创造了不少收入。各地观鲸游的体验各不相同,形成了有趣的“鲸文化”:马达加斯加圣玛丽岛为庆祝座头鲸洄游举行隆重的“观鲸节”,加拿大托菲诺的“太平洋沿岸鲸节”可以见到壮观的灰鲸群,南非赫曼纽斯还有“报鲸人”,这些都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

极地处处有“鲸”喜

我在世界尽头的寒冷海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鲸。航行中我常在甲板上流连,有时甚至会是船上最先发现鲸的人。然而,环顾四周,却无人分享我的喜悦。雪山、浮冰、天地间,只有我和远处静静游弋的鲸,不由得相信它们仅是为我出现的。

极地航行开启了我的观鲸生涯,虽然北极的经历没有南极那般精彩,却幸运地遇见了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还有优雅漂亮的白鲸,竟然还是在同一个地区:斯瓦尔巴群岛的红孙峡湾。

2012年,我第一次来到北极斯瓦尔巴群岛,沿着斯匹茨卑尔根岛西部航行,一路上鲸无影无踪,却看到许多捕鲸站的遗址,甚至一座恐怖的“白鲸坟场”,这些风光优美的峡湾竟隐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罪恶”!16世纪中期航海家和探险者便涉足北极,17世纪开始大规模的商业捕鲸。捕鲸时代,斯瓦尔巴群岛和格陵兰岛周围水域的鲸几乎被捕杀殆尽。以弓头鲸为例,它是所有须鲸中唯一常年生活在北极及附近水域的鲸,在人类开始捕鲸之前,北方水域估计有超过5万头,而现在仅剩下了数千头。

终于,当行程接近尾声、邮轮行至峡湾附近时,船上广播说前方发现了小须鲸。远远望见海面上有水柱喷出,不止一条,小须鲸的黑色流线型脊背露出海面。这是一种行为十分低调的鲸,身长不到10米,很少翻尾,更难看到头部,永远都是露出一个浅浅的脊背,默默无闻,观者大都会兴趣索然。

到了夜晚,广播里说鲸又出现了。顶着猛烈的海风,我再次来到船头,这次的距离更远了,海平面上出现了三四个小点,喷出的水柱垂直向上,强劲有力,上粗下细,看高度应该是体型不小的鲸。凛冽的寒风中我坚持了40多分钟,看它们似乎没有游近的意思便放弃了。最执着的几个德国客人一直站在船头等待,他们的耐心得到了回报。第二天早餐时,我听说那些鲸后来游到船附近,竟然是难得一见的蓝鲸(北蓝鲸亚种),顿时感觉自己与“大奖”擦身而过。

5年后,重返斯瓦尔巴群岛,一路上天气都不理想,阴天还伴随着小雨和大雾,每个人的情绪都很低落。2017年8月8号的傍晚,昏暗的天空下,空寥的海面上,突然升起一道高高的水柱,蓝鲸现身了。那一刻像极了世界末日:乌云下,墨色的大海上,天地间只剩下一头蓝鲸,水柱孤独地喷出,到达顶部后如礼花般散开,却无人喝彩。蓝鲸缓缓地翻了个尾,展示了下那个和庞大身躯不太相称的秀气的扇形尾巴,便消失在苍茫中,四周陷入一片沉寂。一想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没有牙齿,只吃磷虾(蓝鲸的食道直径才10厘米左右),便觉得造物主是如此不可思议。

胡萨维克观鲸向导正在给游客讲解观鲸的事项。

加拿大的许多小镇上都有街边艺术家以鲸为主题绘制的各种作品。

亚马孙河上观粉红河豚。它们是地球上现存体型最大的淡水豚,是亚马孙河水系特有的物种,与生活在海洋中的海豚有远亲关系。它们通常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能进行小幅度跳跃,会靠近船只。

忧郁的心情被后来出现的一群白鲸改变了。5天后进入红孙峡湾,这时船长广播说有白鲸,我立刻飞奔到甲板上。只见一群大约六七头白鲸正贴着海岸活泼地前进,纯白的身体使得它们很容易暴露。游动时头部出水,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圆圆向外隆起的额头,嘴喙很短,唇线却很宽。成年白鲸的身长不过三四米,群体中还有一头1米多的幼鲸。我们沿着海岸,慢慢尾随着这群白鲸半个多小时,船长才调头返回主航道。

这是我第一次在野外见到白鲸,这种鲸被视为海洋中最聪明的动物之一。白鲸有着极高的语言天赋,非常“健谈”,会发出唧唧声、尖叫声以及吱吱声与同伴交流,被形象地称为“海中金丝雀”。白鲸数量大约在10万头左右,主要生活在北冰洋及其周围海域。它们以中小型鱼类、无脊椎动物等为食,自然界中最大的敌人是虎鲸和北极熊,但都不如人类对它们的伤害最大。17世纪以来,捕鲸者对白鲸进行了疯狂捕杀,致使白鲸数量锐减。到了现代,捕鲸时代总算结束了,然而生态環境又遭到破坏,境遇依旧不乐观。

2013年我曾在温哥华水族馆,透过巨大玻璃观赏它可爱的容貌和曼妙的泳姿。白鲸奥罗拉(Aurora)和它的孩子奇拉(Qila)曾是温哥华水族馆的“明星”,然而,2016年它们相继在30岁和21岁的“青壮年”时期死亡。此后,温哥华水族馆决定永久停止鲸豚表演,并将馆中剩余的白鲸送往国外的栖息地。2019年,加拿大终于通过了“鲸和海豚囚禁法案”,禁止将鲸豚等鲸目动物进行圈养,并禁止利用它们进行娱乐表演,该法案还禁止这些动物的进出口。没有比这个消息更令人感到欣慰和鼓舞的了,人类的一小步,却是鲸豚家族生存希望的一大步。

同样也曾是商业捕鲸的受害者之一,在受益禁捕令后数量快速回升的南极长须鲸,是仅次于蓝鲸的世界上第二大哺乳动物,纺锤型的身体最长可达27米。最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2017年11月的航行中, 在靠近南极半岛的开阔海域。这一次,不是一头,而是一群,还是一大群——多达40多头的长须鲸。这是我在极地航行中见过的最大鲸群,兴奋之情不言而喻。据说由于禁捕,长须鲸的生存状况已经从“濒危”降到了“易危”,今天看到如此多的长须鲸,让人对它们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马达加斯加:座头鲸飞舞印度洋

出海观过鲸的人都知道,遇见它们并非难事,但要拍到它跃身出海,就需要超好的运气了。马达加斯加就是这样一个“福地”,在观鲸季,基本没有空手而归的摄影师。

南露脊鲸在夏季迁移到南半球的南部,那里的浮游生物种群更加丰富,而在冬季和春季则向北迁移。

毛里求斯的海豚湾是世界上最佳观赏海豚点之一。这里不仅可以在船上观赏,还能下海游泳、浮潜,与海豚一起畅游。

马达加斯加是公认的印度洋最佳观鲸地之一,尤其是座头鲸,每年的7—9月,正是它们离开寒冷的南极水域、向北洄游到马岛附近的温暖海域进行交配和产仔的时间。在这里它们兵分两路:一队沿着马达加斯加的西海岸北上到达诺西贝岛附近,另一队沿着东海岸来到圣玛丽岛和安东吉湾。这个季节,座头鲸出没频繁的水域覆盖了马岛的东南西北。

2018年7月,我的观鲸之旅正式开启。飞抵西部重镇图里亚后,驱车来到30公里外的依法提。这座海滨小城旅游设施完善,附近海域纯净的水质、多姿的海底世界,被认为是马达加斯加最佳潜水地之一,可以提供帆船、冲浪、潜水、海钓等活动,甚至还有一个海上户外活动中心。我们预订的出海观鲸的快艇,老板是法国人,亲自开船。马岛的很多旅游设施都是由法国人经营的,作为前宗主国,虽然在马岛的殖民时间还不到100年(1885—1960),但影响力持续至今,法国也是马岛的第一大旅游客源国。

一年后,我又专程来到东部的圣玛丽岛,这里是马岛最早开展观鲸旅游的地方。每年7—9月间,两三千头座头鲸会洄游到圣玛丽水道繁殖。为此圣玛丽岛每年都会举办“观鲸节”,庆祝座头鲸的回归。我们到的时候,码头上已经热闹非凡,“观鲸节”的盛装游行队伍刚好经过。十几辆花车挤满了狭窄的街道,花车上的座头鲸有纸糊的,也有草编的,更有用废弃可乐瓶搭起的,材料似乎都好节俭,但是人们的欢乐却并没有缩水,盛装的大人孩子尽情享受着节日的乐趣,草坪上搭起了舞台,音乐会、沙滩派对、工艺品摊儿都是节日的“标配”。

重头戏自然是出海观鲸,酒店就在海边,不仅有自己的小艇,還有驻店观鲸员。观鲸员卡罗琳是一位20多岁的法国姑娘,上船前先为我们讲解注意事项:“观鲸船发现鲸后,要放慢速度和它平行行驶。遇到带着幼鲸的雌鲸,保持200—300米的观察距离,不可以进入100米的安全警戒范围。”这是我第一次在观鲸活动中见到如此详细的说明,或许和这里是座头鲸的繁殖地有很大关系。

新西兰的暗色斑海豚。它们是擅长空中绝技的鲸豚类,以惊人的高跃与空中翻转知名。喜爱群居,而且对于其他种类也一视同仁,经常伴随海鸟或其他鲸豚类一起活动。

春夏到来,中国台湾花莲的东海岸又再度热闹起来,每年此时,正是赏鲸观海豚活动的最佳季节。

圣玛丽岛的观鲸游览规范有序,这得益于一个民间环保组织:CETAMAGA。这个致力于保护和研究印度洋哺乳动物的非营利机构由本地人于2009年创立。开展一系列海洋调研的同时,还协助外国游客的观鲸游览,在当地享有很高声誉。卡罗琳正是CETAMAGA的志愿者,今年她和其他来自不同国家的11位志愿者被随机分配到圣玛丽岛的各个酒店、民宿,担任为期3个月的观鲸员工作。一方面搜集座头鲸数据,另一方面在观鲸活动中引导和帮助游客。

我们包船订了整天的出海。船很小,但浪不小,海浪劈头盖脸打在身上,瞬间每个人都成了一条“咸鱼”。偶尔从海上积聚起几片不成气候的云,飘过来下一场轻描淡写的雨。然而越是阴天,鲸越活跃。出海没多久,座头鲸现身了。一头鲸突然从两艘小船间的水面呈90度角笔直冲向天空,我还没回过神儿,另一头又从海底弹射而出。几分钟内,我们见到了七八次座头鲸飞跃出水,但成功拍下的只有一次,那是一头五六岁的年轻座头鲸,头部正对着我们,来了一个完美的“背飞”。舒展的大翅,矫健的脊背黝黑发亮,健康充满活力,让人赞叹不已。鲸跃是鲸表达欢乐、沟通、求偶的一种方式,更实际的作用则是帮助它们摆脱身上的寄生物和鲸虱。

卡罗琳拿出水听器,“你听过座头鲸唱歌吗?”“哦,那个啊,我去年在诺西贝岛观鲸时听过。”她连接了扩音器,把水听器放入海中。很快,从海面下传来座头鲸的歌声,低沉悠扬,在那个人类知之甚少的世界,它们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呢?

每天卡罗琳和同伴都会记录下座头鲸的数量和出没水域,一个观鲸季下来,这些数据经过分析汇总成图,便可以了解这一年鲸洄游的状况。“今年不太理想,座头鲸数量少了很多,原因不明。”她通过拍摄的图片辨别每头鲸,甚至有张刚出生的鲸宝宝被母鲸托出水面呼吸第一口新鲜空气的照片,能捕捉到这样罕见的场景,真令人羡慕。

“马达加斯加人从数百年前便视圣玛丽岛为圣地,渔民从不捕杀鲸鱼,海盗们也如此。”卡罗琳告诉我。圣玛丽岛,从17世纪中期开始就成为海盗们的藏身地,到18世纪初已经有上千名海盗在岛上定居,与当地人和平共处,至今海盗公墓还是岛上的旅游景点之一。海盗与鲸的组合共同成为圣玛丽岛的标志,只是前者已成为历史,后者却年复一年造访这里。

作为一名对鲸怀着特殊情感的生态摄影师,我希望用亲历来告诉大家鲸是一种怎样神奇的生物。第一次听说“鲸落”这个词时,便有种触电的感觉,想象着这么一个庞然大物逐渐沉入海底,缓慢、忧伤,甚至带着几分优美……一头鲸的死去,便是深邃海洋无数生命的开端。我永远无法忘记从水听器中听到座头鲸的“歌声”,幽深、空灵,那是世界上最动人的声音。有鲸的海洋才值得我们期待!

(责编:昭阳)

鲸是个大家族,鲸目下已知的有89种,包括所有海豚

鲸曾经有三大亚目:

须鲸亚目、齿鲸亚目、古鲸亚目。

古鲸亚目

已在渐新世灭绝

渐新世:地质时代中古近纪最后一个主要分期,大约开始于3400万年前,终于2300万年前。

今天我们见到的只有须鲸亚目和齿鲸亚目。作为海洋食物链的顶极角色,鲸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白鲸

成体:约3—5米。

体重:0.4—1.5吨。

分布:主要栖息于河道入口、峡湾、港湾以及北冰洋常年有光照的温暖浅海,夏季也会出现在河口水域。

长须鲸

成体:约25米。

体重:约110吨。

分布:广泛,从极区至热带海域。长须鲸只会避开接近南北极点、充满浮冰的海域与范围相对较小的海域。

蓝鲸

成体:22—33米。

体重:150—180吨。

分布:从南极到北极之间的南北两半球各大海洋中,尤以接近南极附近的海洋中数量较多,热带水域较为少见。

蓝鲸的体重相当于25只非洲象。

座头鲸

成体:平均体长雄性为12.9米,雌性为13.7米。

体重:25—30吨。

分布:从南极冰缘到北纬65度的广阔海域。座头鲸通常每年迁徙路程长达2.5万公里,在热带或亚热带水域交配繁衍。

猜你喜欢
白鲸蓝鲸海洋
蓝鲸也要七十二变
扬子石化:呵护好醉美“蓝鲸蓝”
长航“蓝鲸”抵达武汉!援汉医疗队有了“水上之家”
我的白鲸朋友
海豚VS白鲸,谁更聪明
白鲸
空中“大白鲸”